2013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1.(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冗长(rǒng)阔绰(chuò)颓唐(tuí)苦心孤诣(yì) B.哽咽(yè)酝酿(niàng)狡黠(xiá)岿然不动(kuī) C.剽悍(biāo)滂沱(páng)隘口(yì)忍俊不禁(jīn) D.倔强(jué)矜持(jīn)吮吸(shǔn)弄巧成拙(zhuō)【微点】易误读常见字.【思路】本题考查重点字的注音。解答时结合词义,回顾所学完成。【解析】ABD.正确;C.有误,“剽悍”的“剽”应读作“piāo”,“滂沱”的“滂”应读作“pāng”,“隘口”的“隘”应读作“ài”。故选:C。【点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2.(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由和平等的爽朗金秋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B.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C.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D.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微点】常见易错字.【思路】本题考查字形。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解析】ACD.正确;B.有误,“狼籍”中的“籍”应为“藉”;故选:B。【点拨】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六月的桂林是个多雨的季节。 B.这次回到家乡桂林,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母亲那熟悉的乡音。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 D.通过开展“美丽桂林,清洁城乡”活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微点】病句辨析与修改.【思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析】A.有误,搭配不当,将“六月的桂林”改为“桂林的六月”;B.有误,搭配不当,在“那熟悉的乡音”加“听到”;C.有误,否定不当,删去“不再”;D.正确。故选:D。【点拨】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4.(2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由西汉刘向编订。 B.古时候人们常在住宅旁栽种桑树、梓树,后来,人们就用“桑梓”指家乡。 C.《再别康桥》的作者艾青是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 D.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主要通过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微点】文学常识.【思路】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解析】ABD.正确;C.有误,《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不是艾青;故选:C。【点拨】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5.(2分)下面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小娟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恭恭敬敬地说:“请你拜读,再给我面批!” B.你对喝了酒仍坚持要开车的爸爸说:“爸爸,为了大家的安全,您就别开车了。” C.你去接电话时,别人打错了,你说:“你打错了!也不看清电话号码就乱拨。” D.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垃圾,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微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思路】本题考查语言得体。要注意能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即用语能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来调整,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解析】A.有误,“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这里改为“斧正”;B.正确;C.有误,“你打错了!也不看清电话号码就乱拨”语气生硬,不够得体;D.有误,“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容易让人反感,语气生硬,不得体;故选:B。【点拨】语言表达得体的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关于得体,需要我们在平时就要注意文明用语,规范使用现代汉语。6.(2分)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他看上去才十七、八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D.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微点】标点符号.【思路】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解析】A,正确;B,第一个逗号要位于引号外;C,顿号去掉;D,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第四个逗号改为分号;故选:A。【点拨】标点的种类较多,知道各种标点的用法是做题的关键。二、阅读理解(Ⅰ)(23分)(一)现代文阅读.7.(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孙凯①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②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a)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资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中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b)流经中国人口密集地区的淮河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河流正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③但是,广大的老百姓是否意识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呢?没有。④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得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两吨。(c)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⑤工业用水方面,我国钢铁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⑥如此缺水又如此挥霍,那么我们靠什么维持这种虚假的富有呢?⑦以河北省为例,据《瞭望》周刊报道,(d)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600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300亿立方米已无法补充。再过15年,石家庄的地下水将被采完。现在,华北平原已出现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达四五万平方公里。西部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⑧专家说: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依然悠然自得。⑨内情与外观的反差使人不由想起《水浒》中常用的一句话﹣﹣好个不知死活的!﹣﹣(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1)对中国水资源现状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C A.中国大多数城市缺水。B.中国淡水资源分布不均。C.城市人口激增是中国将长期陷入严重缺水状况的主要原因。D.地下水被严重污染是工业废水肆意排放所致。(2)对文中画线句子作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a)句强调沿海城市同样缺水,甚至比西部严重,有利于纠正国人的错误认识。B.(b)句强调流经人口密集地区的淮河断流,更突出缺水对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C.(c)句表明传统的漫灌方式不但无益而且有害,突出了水资源浪费的可惜。D.(d)句将河北与严重缺水的以色列作对比,表明我们严重超采地下水有国际先例,是不得已的暂时行为。(3)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B.第④⑤段,作者以农业、工业的用水状况证明我国民众普遍缺乏节约用水意识。C.第⑦段作者引用《瞭望》周刊的报道,是用权威机构的数据作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D.文章先论证我国严重缺水,次论证我国用水极度浪费,再论证缺而挥霍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结构上采用并列式,层层推进。(4)对文章相关语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第①段开门见山,摆出自己的观点,将“贫穷”与“挥霍”这一矛盾呈现在读者面前,发人深省。B.第③段以设问句式过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C.第⑧段引用专家的观点,意在警醒读者,提示国人,引起人们对水资源紧缺的重视。D.第⑨段以“好个不知死活的”这种激愤语言结束全文,表达了对浪费资源,盲目发展的强烈担忧。【微点】议论文阅读综合.【思路】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开门见山,点出对中国水资源缺失,但是国民肆意挥霍的担忧,列举农业、工业的用水状况说明我国民众缺乏节约用水的意识,并用周刊上的报道和专家的观点,警醒读者重视水资源缺失的现象。【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ABD.正确;C.有误,中国长期陷入缺水状态的原因是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而非城市人口激增。故选:C。(2)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理解。ABC.正确;D.错误,举出河北省超采地下水的例子,说明中国正在依靠这种方式维持虚假的水资源富有,而非迫不得已的暂时行为。故选:D。(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ABC.正确;D.错误,结构上采用递进式,层层推进。故选:D。(4)本题考查语段的理解。ACD.正确;B.不正确,设问的作用是引发读者思考,而非具有说服力。故选:B。答案:(1)C(2)D(3)D(4)B【点拨】设问句的作用:①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②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1分)8.(11分)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岳阳楼记范仲淹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
2013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