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 _20200611_181728

2023-11-01 · U1 上传 · 18页 · 55.5 K

2009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寒噤(jìn)禁锢(ɡù)广袤无垠(mào) B.琐屑(xiāo)吊唁(yán)毛骨悚然(sǒnɡ) C.妖娆(ráo)愕然(è)孜孜不倦(zī) D.颓唐(tuí)恻隐(cè)万恶不赦(shè)【考点】12:易误读常见字;13:注音.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解答】A.正确。不要把“噤”读作“jīn”。B.有误。“屑”是多音字,可读作“suǒxiè”,“吊唁”应读作“diàoyàn”。C.正确。不要把“娆”读作“náo”。D.正确。不要把“颓”读作“tuì”。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理解实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2.(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亵读憔悴顾名思意肃然起敬 B.瓦砾制裁任劳任怨因地制宜 C.挑衅祈祷根深蒂固吹毛求疵 D.污秽荫庇人声鼎沸怡然自得【考点】14:常见易错字.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解答】A.“亵读”应写作“亵渎”,“顾名思意”应写作“顾名思义”。B.正确。不要把“制裁”写出“制载”。C.正确,不要把“根深蒂固”写作“根深地固”。D.正确,不要把“荫庇”写作“阴庇”。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理解实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3.(2分)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童话色彩只是《格列佛游记》的表面特征,尖锐而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②光未然的《黄河颂》,通过歌颂黄河,表达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对于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来说,极富性,使人涌起一股誓死保卫祖国的万丈豪情。A.深沉煽动情不自禁 B.深刻煽动忍俊不禁 C.深沉鼓动忍俊不禁 D.深刻鼓动情不自禁【考点】23:词义辨析.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正确理解近义词的意义,区分出近义词间细微的差别,厘清词语的感情色彩。一定要准确把握语境,找到语感,注意固定搭配,习惯用法,从而做出正确选择。【解答】深沉:指深而不外露;程度深;低沉。深刻:指透彻、深入;苛刻、严峻;指感受程度很深的。“讽刺”应是“尖锐而深刻”。①填“深刻”。煽动:指怂恿、鼓动人做坏事。鼓动:指以言语或行为使他人有所行动。煽动是贬义,意思是想说服别人去干坏事。而鼓动是中性,多用于表达给别人信念去做好事。根据句意,句②第一空填“鼓动”。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根据句意,句②第二空填“情不自禁”。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难点是分清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区分出近义词间细微的差别,厘清词语的感情色彩。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 B.从小学到现在,你一定有过被小说的情节深深吸引的时候 C.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D.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考点】79:病句辨析与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学生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本题出现的病句类型有:(1)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解答】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以把“通过”或“让”去掉。B.正确。C.搭配不当。“优美的舞姿”不能“在耳边回响”。D.成分残缺,可在“已”后加上“成为”。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类别,并学会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5.(8分)按原文默写(1)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2)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3)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4)子曰:“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5)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其中“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表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千古传诵。【考点】14:常见易错字;EF: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解答】(1)﹣﹣(4)较简单,直接考查默写,(5)考查理解性默写。《无题》中诗人借“丝”与“思”的谐音表达思念之情,用蜡烛的泪表达相思之苦。所以写出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的诗句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重点字:烽)(2)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重点字:弦)(3)老大徒伤悲(重点字:徒)(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重点字:凋)(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重点字:蚕、蜡炬)【点评】做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6.(2分)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补出乙说的话。某班语文老师布置学生读名著《西游记》.同学甲家境较差,在书店花十几元钱买了一本普及本,到学校后,看到同桌乙买的是一百多元的豪华本,甲有点尴尬。为消除甲的尴尬,乙说:“ 我没有发现你买的这种,多花了冤枉钱 。”【考点】71: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83:情景对话.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道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在一定语境下化解尴尬,要注意说话的技巧性。【解答】注意要围绕“应不以富骄人,为对方找想”来说,例如:我没有发现你这种,读书应该看重内容等。言之有理,巧妙化解尴尬即可。答案示例:①我没有发现你买的这种,多花了冤枉钱。②读书不过是读其中的内容,我花钱太大手大脚了。【点评】中考对口语交际的考查,主要就是情景对话,重在交际,即说话是否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场合、身份、敬语的使用等。7.(4分)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平行班(每班50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学习效率学习方式掌握80%以上掌握50%﹣80%掌握50%以下一班:听老师分析讲解12人28人10人二班:自己看书做题11人30人9人三班:以上两种方式结合40人9人1人(1)根据上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①采取单一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低。②采取两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学习效率高。 (2)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 ①被动接受,缺乏自主实践,缺乏指导,走弯路。②既有正确指导,又有自主实践。 。【考点】82:图(表)文转换.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这个表格体现的是“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认真读题,仔细看表可知:①采取单一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低。②采取两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学习效率高。【解答】(1)仔细观察这个表格可以发现:三班采用的是两种方式结合,结果三班掌握80%以上的人数要明显多于一班和二班。据此可得出结论。(2)根据上一题得出的结论,然后再联想自己平时的语文学习,可以得出答案。答案:(1)答案要点:①采取单一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低。②采取两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学习效率高。(言之成理即可。)(2分)(2)答案要点:①被动接受,缺乏自主实践,缺乏指导,走弯路。②既有正确指导,又有自主实践。(根据其结论分析合理即可)(2分)【点评】作答此类问题要注意两点:一是结论一定要联系图形的标题。二是如果几组数据同时出现,一定要看有没有比较的意思。8.(5分)名著阅读①武松乘着酒兴,走上冈子来,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转身再回酒店……②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力气,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1)上文节选自古典长篇小说《 水浒传 》。(2)作者要塑造武松“打虎英雄”的形象,却为何写武松胆怯,想转身回去?(3)武松从柴进庄上出来,就一直将哨棒带在身边,作者也时时提起它,读者满以为定当靠它打虎,结果却没有用上。这样写有何作用?【考点】F2:名著情节;F4:名著综合;F5:文学常识.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解答】(1)选段是武松打虎的故事,选自《水浒传》。(2)写武松胆怯,想转身回去,与老虎搏斗时比较危险的,这样写是比较符合人的正常心理反应,符合人物的真实形象。(3)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可读性和戏剧性,更突出武松的勇猛,威武不凡,赤手空拳就打死了猛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了当时情况的紧急。答案:(1)水浒传或水浒(2)以人搏虎,危险;真实(3)制造悬念(平添波澜)或突出武松徒手打虎的本领。【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二、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共27分)9.(8分)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节选自《苏州园林》)(1)上文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的 假山和池沼、树木 。(2)“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寂寞”在文中是 单调 的意思。(3)请用“∥”将第一段划分为三层。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4)“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请用第一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中国画的审美观点”: 自然 。【考点】22:字词的含义;A3:说明结构;A5:说明对象;A7:说明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这个选段首先介绍了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的搭配,然后介绍了苏州园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