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20综合限时检测(三)建议用时:45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决不敢反对文字下乡的运动,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用另一句话来说,他们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见面的。在社会学上我们称之“面对面的社群”。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说,他日常接触的老是那些人,所以日子久了可以用脚声来辨别来者是谁。在“面对面的社群”里甚至可以不必见面而知道对方是谁。我们自己虽说是已经多少在现代都市里住过一时了,但是一不留心,乡土社会里所养成的习惯还是支配着我们。你不妨试一试,如果有人在你门上敲着要进来,你问“谁呀!”门外的人十之八九回答你一个大声的“我”。这是说,你得用声气辨人。在“面对面的社群”里二起生活的人是不必通名报姓的。很少太太会在门外用姓名来回答丈夫的发问。“贵姓大名”是因为我们不熟悉而用的。熟悉的人大可不必如此,足声、声气、甚至气味,都可以是足够的“报名”。我们社交上姓名的不常上口也就表示了我们原本是在熟人中生活的,是个乡土社会。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的。在十多年前,青年们谈恋爱,受着直接社交的限制,通行着写情书,很多悲剧是因情书的误会而发生的。有这种经验的人必能痛悉文字的限制。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作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于是我们得尽量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了。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文字下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不能面对面交流,于是产生了传递信息的文字。B.面对面的交流比起文字交流有太多的优势,因此,乡土社会其实是不需要文字的。C.广西的瑶山里用以传递信息的“铜钱”其实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代表了中国的文字文明。D.电话使人与人没有了距离,因此,打电话也可以像面对面交流一样不在意文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了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而是没有学习文字的机会和需要。B.文章通篇都在论述说话与文字的优劣,所以对比论证是本篇文章最突出的论证方法。C.文章在论述时,举一些经常见到的习以为常的例子,更能引起读者的认同。D.本文首尾照应,论证结构清晰完整,议论语言平易浅显,丝毫没有学术文章的艰涩难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说可以用脚声来辨别来者是谁,这从侧面说明归有光是生活在农村的。B.在“面对面的社群”里不仅不需要见面就知道对方是谁,甚至不需要语言就知道对方意图。C.最初的“文字”就是一种双方约好的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但这种记号在交流使用中存在一定缺陷。D.文字的传情达意既受“间接接触”的限制,也受具体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边城沈从文两年日子过去了。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举行,因此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与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锣鼓喧阗很热闹。到了十五夜晚,城中舞龙耍狮子的镇筸兵士,还各自赤裸着肩膊,往各处去欢迎炮仗烟火。城中军营里,税关局长公馆,河街上一些大字号,莫不头先截老毛竹筒,或镂空棕榈树根株,用洞硝拌和磺炭钢砂,一千槌八百槌把烟火做好。好勇取乐的军士,光赤着个上身,玩着灯打着鼓来了,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从悬到长竿尖端的空中落到玩灯的肩背上,锣鼓催动急促的拍子,大家皆为这事情十分兴奋。鞭炮放过一阵后,用长凳脚绑着的大筒烟火,在敞坪一端燃起了引线,先是咝咝的流泻白光,慢慢的这白光便吼啸起来,作出如雷如虎惊人的声音,白光向上空冲去,高至二十丈,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玩灯的兵士,在火花中绕着圈子,俨然毫不在意的样子。翠翠同他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时,忽然落了行雨,无人衣衫不被雨湿透。为了避雨,祖孙二人同那只黄狗,走到顺顺吊脚楼上去,挤在一个角隅里。有人扛凳子从身边过去,翠翠认得那人正是去年打了火把送她回家的人,就告给祖父:“爷爷,那个人去年送我回家,他拿了火把走路时,真像喽啰!”祖父当时不作声,等到那人回头又走过面前时,就一把抓住那个人,笑嘻嘻说:“嗨嗨,你这个喽啰!要你到我家喝一杯也不成,还怕酒里有毒,把你这个真命天子毒死!”那人一看是守渡船的,且看到了翠翠,就笑了。“翠翠,你长大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吞不下你了。”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这一次虽在这喽啰长年口中听到个“二老”名字,却不曾见及这个人。从祖父与那长年谈话里,翠翠听明白了二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青浪滩过端午的。但这次不见二老却认识了大老,且见着了那个一地出名的顺顺。大老把河中的鸭子捉回家里后,因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三角粽。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不有人家。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回家时,祖父抱了那只白鸭子同别的东西,翠翠打火把引路。两人沿城墙脚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今天太高兴一点,便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祖父话虽不再说了,心中却很显然的还转着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头。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向前快快的走去了。“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祖父明白翠翠为什么事不高兴,便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声音虽然哑沙沙的,字眼儿却稳稳当当毫不含糊。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皆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祖孙二人便沉默的一直走还家中。到了渡口,那代理看船的,正把船泊在岸边等候他们。几人渡过溪到了家中,剥粽子吃。到后那人要进城去,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让他有火把照路。人过了小溪上小山时,翠翠同祖父在船上望着,翠翠说:“爷爷,看喽啰上山了啊!”祖父把手攀引着横缆,注目溪面升起的薄雾,仿佛看到了什么东西,轻轻的吁了一口气。祖父静静的拉船过对岸家边时,要翠翠先上岸去,自己却守在船边,因为过节,明白一定有乡下人从城里看龙船,还得乘黑赶回家乡。(节选自沈从文《边城》,有删改)文本二:鲁迅、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文学艺术大师,他们先后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亮丽旗帜,以丰厚的创作实绩和突出的艺术成就开辟、拓展了乡土文学的领域。鲁迅重在“揭丑”,使得阿Q的性格成为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阿Q正传》也成为20年代中国形象的代名词。沈从文则重在“显美”,注重发掘、凸现边域山民的传统美德和自然人性,寄托了作者重造民族精神的理想,也使得《边城》继《阿Q正传》之后,成为中国形象的代表。(节选自历彦军《中国形象的文化隐寓》)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年来的两个中秋节让翠翠感到极其平淡无奇是因为唱歌等活动没能如期举行以及傩送不在场。B.祖父遇到去年打火把的人先不做声,然后“闪不知一把抓住”,敏捷的动作表现出他粗鲁冒失的性格。C.顺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假装眺望河中景色,实际却听得很仔细,表现出她矜持羞涩的性格。D.爷孙俩“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反映出爷孙间虽然感情真挚但还是有隔膜。5.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边城新年迎春活动进行了详细描写,既反衬出翠翠内心的失落,也从侧面写出她对傩送的思念。B.小说以打火把的人为线索衔接起了两个端午,让翠翠先邂逅大老又巧遇二老,使得故事情节摇曳生姿。C.小说第二段开头“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既写出翠翠对傩送的难忘,又引出对上一个端午节的回忆。D.小说语言简约朴实却又生动形象,主要以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尤其是擅于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和心理。6.文中“鸭子”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7.文本二中所说的“《边城》继《阿Q正传》之后,成为中国形象的代表”,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一和课本中学过的《阿Q正传》作简要分析。三、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流行语聚集的网络上,方言突然散发出不小的“感染力”。方言发音和用词的“土味”不仅不被避讳,①。(甲)方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承载乡土文化和故乡情结。(乙)“乡音难改”背后是对生养之地深深的眷恋,不少在外地生活的年轻人,②,就会感到亲切、激动。如今中国社会走向信息化和数字化,方言也被带出故乡,成了公共空间中表达乡梓之情的语言载体。在虚拟空间中勇于并勤于使用方言,③。某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年轻人表示愿意为家乡话代言。(丙)过去的穷乡僻壤或坐拥“金山银山”,或发展特色产业,都成了丰衣足食的所在,家乡话的自信也因此底气十足了。语言态度常常伴随着语言认同,其背后则是文化与归属的认同。(丁)更多人对方言的态度转变,可能意味着亿万人对祖籍、对人生来源的更坚定自信和更强烈认同。8.将下面的语句插入原文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句方言的背后是多少“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期待。A.甲 B.乙 C.丙 D.丁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微写作10.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曾说:“平凡的人也可以过得不平凡。”小说中孙少安扎根乡土,由普通农民成长为农村改革家,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请结合孙少安的具体经历,写一段文字,体现你对他的认识,并激励人们奋斗不息,实现自
高考语文阅读专项20 综合限时检测(三)(原卷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