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07文学类文本阅读(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玉佛苗宇勤老王与汲水湾法庭的田雨法官是小学同学,俩人同桌好几年,他们的关系在班上最铁,那时老王常抄田雨的作业,田雨要是受了别人的欺负,老王第一个出来当保镖。老王其实并不老,今年才36岁,他的面相长的有点着急,十八九岁时就胡子拉碴,个头不高,上学时同学们都喊他胖墩儿、老王。老王是个直性子,心里没啥弯,实诚得很。后来田雨大学毕业考进了法院,老王高中没念完就在一家工厂当了修理工,再后来工厂倒闭了,自己开了个修车铺,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车啥车都会修,还娶妻生子,小日子过的挺滋润。虽然田雨法官和老王在一个县城里生活,但平时各忙各的很少来往。有一天上午,田雨法官和同事去银行查封一个账户,回来的路上电动自行车轮胎突然慢撒气,他紧赶慢赶,赶到了老王的修车铺。俗话说一日同学三辈亲,老王见田雨来了高兴的直咧嘴笑,立马把轮胎扒下来打足气,按到盛满水的盆里,只见盆里的水咕咕嘟嘟直冒泡,老王眼快,一下就找到了轮胎上的漏气眼,用一根火柴棒扎在气眼上,作了标记,举起轮胎让田雨看,嘴里嘟囔着:“瞧,钉子扎的窟窿。唉,这些人,往街上扔钉子也不看地方!”说罢开始慢条斯理地补胎。田雨央求道:“你得快点补呀老同学,单位还有好多事等着我去办呢。”“慌啥,见一次法官大人容易?修好车,吃罢饭再走,我今天得和老同学好好喷喷。”老王把手里的活放的更慢了。田雨一听,笑了:“你这铺开的中啊,管修车还管吃饭,有啥事儿?说呗。”“我想打官司。”“咋啦,谁敢招惹你呀?”“没……没有……”,老王看上去有心事,不好意思一下子说出来。“哎呀,老同学,你以前在班上说话和机关枪一样,今天怎么了?吞吞吐吐的。”“我也不瞒你,家里边有个这样的事,你在法院天天断案,经的事儿多,你听听,给我参谋参谋吧!”一边说一边补车胎。原来,老王弟兄两个,他是老大,下边还有一个弟弟,她妈在生第三胎的时候,不幸去世,老三也没有活下来。他爸受到很大打击,常借酒排遣,每次不喝醉不算拉倒,最后身体也坏在了酒上,卧床多年后也撒手而去。把老爸下葬以后,他弟兄俩抱在一起,哭的昏天地暗,旁人在一边看的都心里发酸。老王心里一直过不了这个坎儿,连看电视节目的心情都没有。大概在他老爸去世一年多的时候,他才拧开电视看。有一天吃罢晚饭,他偶然看到一档鉴宝节目里的一尊玉佛很眼熟,看上去这玉佛好像和他老爸留下的那尊一模一样,只是个头小了点,专家说玉佛值三四百万。老王猛的从沙发上坐了起来,好像玉佛变成了一堆钱,感到接下来这家里要发生一件大事了,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回忆:这尊玉佛是祖上传下来的,一直由老爸存着,他和弟弟小时候还常把玉佛当玩具玩,他弟兄俩分家时也没把玉佛当回事儿,一直在弟弟家放着。上次他老爸去世一周年祭奠时,在弟弟家老王好像还看见玉佛和老爸遗像一起在几案上供着。老王决定再去他弟弟家一趟,看个究竟。这次真的看清了,玉佛还在老爸的遗像边上放着。他顺手把玉佛拿在手里,好像鉴宝专家似的仔细端详着玉佛。弟弟说:“咱爸在的时候除了爱喝酒,就是喜欢这玉佛,现在还让这玉佛天天陪着老爸吧。”老王又顺手把玉佛重新放回了老爸的遗像边上。这尊玉佛要是不值钱也就算了,要是真的像鉴宝专家说的值三四百万,由他弟弟自己独吞,这个事实老王说啥也不能接受。为这事,老王这几天吃不好,睡不好,也没心思干活。于是,老王找到了西街东头的老侯,老侯这个人伶牙俐齿,前几年打过一场官司,虽说官司没打赢,却摸透了不少法律上的曲曲弯弯,常给别人代写诉状爬堂出庭,也没少挣钱。街坊邻居有啥事都去找他出主意。老王问老侯这事咋办哩?老侯说:“可不敢过去找你弟弟把这事挑明,如果你弟弟认了,这个还好说,如果你弟弟把玉佛藏起来不承认家里有这个老物件,这事就麻烦啦!”“这……这该咋办哩?”老侯不动声色,嘴唇轻轻一动,只说了仨字:“打官司!”“我和俺弟弟打官司?”“对!这场官司你赢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到那时你就不是开修车铺的老王了,那可是咱县的富翁啊!”老侯把吐沫星都喷出来了。说到这,老王问田雨:“像这事,我要和俺弟弟打官司能不能打赢?”“不好说,打官司讲证据,就看你证据足不足。官司不打完,输赢谁也说不准。”田雨停顿了一下又说:“不过,有一点能说准……”“你快说!”老王迫不急待想听个究竟。“只要你这个官司一开场,不管最后你弟兄俩谁输谁赢,对你来说……”“对我咋了?快说呗,急人!”“从今往后,你,可没有这个弟弟了呀!”田雨此话一出,老王“嗡”的感到头大了,自言自语道:“是……是呀!”“你掂量掂量吧,看看哪头轻哪头重,到底是玉佛值钱,还是你兄弟值钱?”田雨说着,从身上摸出十块钱的修车费塞到老王手里,骑着电动车走了。老王看着田雨法官远去的背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呆呆的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后来,没有听说老王去法院和他弟弟打官司。(摘自《乡土小小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老王和田雨同桌好几年,关系最铁,为下文田雨能在老王遇到人生抉择时帮他指点迷津作铺垫。B.小说刻画了田雨、老王、老侯等多个人物形象,展示了不同人物面对“玉佛”时的不同态度及品性,客观真实。C.小说对次要人物老侯着墨不多,主要写他热情帮助老王出谋划策,但也能生动表现出他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D.为了玉佛的事,老王几天吃不好,睡不好,也没心思干活,找老侯和田雨咨询,可以看出老王身上普通人的世俗性。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多为口语,这既有效展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又赋予文章浓郁的生活气息。B.小说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多角度地表现了普通人老王的性格特点。C.小说浓墨重彩的交代了与玉佛相关的一系列情况,使得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D.小说采用旁观者的视角叙事,有利于对老王进行全方位的描摹刻画,可以深入揭示“他”的内心世界。3.小说中田雨法官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4.小说的结局是老王没有与弟弟打官司,原因何在?请结合文本及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的相关理论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喜乐无恙凸凹祖父问我,在咱这个地界,哪个时辰大家都喜乐?我左思右想,也找不到确切的答案,便对他说,你说。纳凉和赏月的时候,大家都喜乐。他说。为什么?他说,你看,月挂高空,风吹阔地,空阔的地界,容不得小——没有哪个人能独自私昧起来,好风景被大家公有着,贪占之心就去了,就径直享用,不生妄念,就没心没肺地乐。祖父又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要去掉一个“昧”字,也就是说不私取好处,不私藏秘密,一切都放在公处、放在明处,就人人温暖,处处喜乐了。你要是不信,你且留心看吧。一旦留心了,祖父的话竟在许多地方都得到了验证。譬如祖父房后的那群蜜蜂。那天村里老少都围聚在大槐树下,指指点点。祖父上前一瞧,一群野蜂绕树飞翔。祖父说,它们不认识回家的路了。有人问,你老精明,可有法子收束?祖父弄来一碗白糖水,涂在蜂胚之上,野蜂居然都飞来落脚。把蜂胚依次放入蜂箱,撤到房后,就成了一群家蜂。起初人们惊奇,再后来人们阴沉。有人说,蜂飞在野处,是大家的,入了你的蜂箱,就是你的了,是不是有些不公平?祖父一笑,说,你们真是心性小,请你们记住了,日后,这蜂还是你们的。祖父耐心调教,悉心喂养。待荆花繁盛的时节,蜜蜂拼命酿蜜,给人以回报。摇下蜜来,祖父对村里人说,你们且拿碗来。蜜分到人们的碗里,好像也把喜乐分进人们的心田。祖父也乐在其中,他说,众人皆大欢喜,我岂有不喜?既然人人皆喜,只管放开饲养就是了。还譬如乡村的鸡蛋。在贫寒的往昔日子,老母鸡便是庄户人的银行。因为鸡蛋可以换回日常生活的油盐酱醋,也可以换回小学生的纸笔橡皮。而农家的鸡都是散养的,指望它们到山场草丛中觅吃食,腹中之卵,自然就担心丢。婆娘们一早起来,便要确定一下鸡在当日是否有蛋孕育。一旦确定,婆娘们会把信息封锁起来,兀自看管,兀自留心。但是,即便格外小心,因山场广阔,人迹熙攘,鸡蛋依旧会丢,便大呼小叫,怀疑邻里,惹得大家人人自危,乡情生疏,空气凝重。丢来丢去,婆娘们倒生出一丝豁达——要是有人生了贪占之心,你怎么防备也是没用的。再说,如果母鸡自己弄丢了,你还偏偏朝人群里寻觅,岂不是白白败坏了邻里关系?婆娘们索性公然宣布:我家的母鸡今天是会下蛋的,至于下在哪里,我就不知道了。奇怪的是,不加小心之后,鸡蛋反而丢得少了,甚至干脆就不丢了。探寻一番之后,我明白了:私家消息一经公布,就变成了公共信息,大家就都觉得,母鸡腹中的这枚蛋,是跟自己有关系的,承担一份责任是应该的。所以,无论那枚蛋下在哪里,发现的人都会自觉地帮助捡回来。即便有点贪念的人,一想到人家已把话说到明处,类似给了你一份信任,再不收手,就对不住良心了。如此一来,母鸡自在,婆娘自在,邻里自在,被疏淡了的乡情渐渐地又浑厚起来。村里人享受到了透明的好处,索性就连家门都敞开了。村里人有了豁然的醒悟:贼一般都偷上了锁的,因为锁背后的神秘反而是一种极大的诱惑。再说,一个小村庄,进出的都是些熟稔的人,一把锁反而离间了乡里乡亲的感情。柴门不锁,换来的是邻里真心的照拂——你且放心远行,乡邻的眼神就是不锁之锁。有友入从远方来,看到整个山村,家家没有院墙,户户没有栅栏,惊异不已,说,山人厚朴,心中无贼。一天,祖父又问我,你看咱家里谁最喜乐?我说,自然是您。祖父摇摇头,说,咱家最喜乐的人是你奶奶。她一辈子不会算计、不长私心,什么人在她眼里都是好人,进了家门的人就都当贵客。就说那年八路在咱这里打游击,小队长张成银受了重伤,昏迷中说了一句话:我就要死了,多想吃一碗炖猪肉啊!你奶奶听后,转身就进了猪圈,把一口预备着过年的半大猪崽给宰了。肉下了肚子,张成银居然活了,新中国成立后还当了大干部。后来他带着警卫员回来看你奶奶,进门就跪下了,说,老嫂子,我是张成银啊,是来报救命之恩的。你猜你奶奶说什么?她说,张成银?这个人咱压根儿就不认识。好说歹说,就是不认,张成银以为她糊涂了,悻悻地走了。人一走,你奶奶就乐了,说,我还不知道你是张成银,打你一进门我就认出来了。咱为什么不认你?这人一讲恩德就远,一谈回报就重,咱就一个小脚老太太,没有多余念想,只图个心里轻松。你看你奶奶心里多空阔,空阔得能跑一架马车。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不喜乐?老天爷长眼,让喜乐的人有了不老的岁月。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第一人称叙事抒情,令读者感到亲切自然,同时也易于使读者跟随作者的文字回到乡村,去发掘大地深处的道德意蕴。B.本文塑造的人物鲜活生动。例如,祖父把野蜂收为家蜂,并把蜂蜜分给村里人,其中语言描写、心理描写都体现了祖父的无私豁达。C.文章构思独到,善用反衬。例如,婆娘们一开始是狭隘自私的,后来她们意识到把话说到明处反倒能保护自家鸡蛋,反衬出下文奶奶的无私宽厚。D.本文风格质朴、隽永,娓娓道来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关于故园乡土的净美和畅、充满诗意的图画,既有田园牧歌般的至善至纯,又不过分虚无缥缈。6.有评论家认为凸凹的乡村散文是在土地上长出来的文字,既自然又深刻。请结合划线句具体分析这一特色。7.全文是如何围绕“喜乐”展开的?请结合文中的内容分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土情结柯 灵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
高考语文阅读专项07 文学类文本阅读(三)(原卷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