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化学试卷(B)(教师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3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化学物质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物质的应用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B.金属铜作导线 C.氦气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 D.金刚石作钻探机的钻头【微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思路】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析】解:A、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利用石墨软、易留下痕迹的特点,没有新物质生成,由物理性质决定,故A错误;B、金属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C、氦气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利用氦气化学性质稳定,由化学性质决定,故C正确;D、金刚石作钻探机的钻头利用金刚石硬度大,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C。【点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2.(3分)宁强同学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决定中考结束后参加一个野外生存训练活动,他为此准备了下列用品,其中不含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有机玻璃水杯 B.尼龙布制作的帐篷 C.腈纶布制作的雨伞 D.纯棉T恤【微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思路】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A、有机玻璃水杯是用有机玻璃制成的,有机玻璃是化学合成的一种塑料,外观颇似玻璃,属于合成材料,故A错误;B、尼龙布制作的帐篷是用尼龙制成的,尼龙属于合成材料,故B错误;C、腈纶布制作的雨伞是用腈纶制成的,尼龙属于合成材料,故C错误;D、纯棉T恤是用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D正确。故选:D。【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3.(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所有元素的原子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混合物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 C.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气体升温时体积膨胀,其原因是加热过程中每个气体分子的体积都增大了【微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思路】A、根据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解答;B、根据混合物的定义解答;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解答;D、气体升温时体积膨胀是物理变化,分子的间隔大了解答.【解析】解:A、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错;B、混合物不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错;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对;D、气体升温时体积膨胀是物理变化,分子的间隔大了,每个气体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错。故选: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特别注意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方面的问题.4.(3分)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结合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碘原子的质量是126.9g B.碘离子(I﹣)的核外电子数为54 C.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越多越好 D.碘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参加化学反应时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微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思路】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故A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碘离子(I﹣)的核外电子数=53+1=54,故B正确;C、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是摄入越多越好,故C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碘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参加化学反应时易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D错误。故选:B。【点拨】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5.(3分)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要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这两步操作用到一种共同的仪器,但作用完全不同,这种仪器是( )A.玻璃棒 B.铁架台 C.蒸发皿 D.烧杯【微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思路】结合书本上的粗盐提纯的实验和常见仪器的用途进行分析解答.【解析】解:在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在蒸发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所以在这两个步操作中都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不用玻璃棒过滤时可能会造成液滴飞溅,所以在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在蒸发液体时,使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均匀受热,防止局部高温造成液滴溅出,所以玻璃棒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搅拌。故选:A。【点拨】在粗盐提纯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要识记.6.(3分)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杀菌消毒,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属物质类别有4类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微点】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思路】A.根据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中的位置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来分析.【解析】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二氧化锰是反应物,故A错误;B.二氧化锰和水属于氧化物,氯气属于单质,盐酸属于酸,氯化锰属于盐,共四类物质,故B正确;C.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观察化学方程式,生成物是三种,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故C错误;D.在二氧化锰中,锰元素显+4价,在氯化锰中,锰元素显+2价,故D错误。故选:B。【点拨】考查了催化剂、物质的分类、复分解反应以及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难度较小.7.(3分)下列实验操怍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为碱溶液溶液的pHB鉴别食盐水和氯化钙溶液分别取两种溶液少量.通入CO2气体C除去硫酸铜溶液中过量的硫酸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D除去氢气中的HCl和H2O蒸气通过盛装生石灰颗粒的U形管A.A B.B C.C D.D【微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气体的干燥(除水);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思路】A、碱溶液和一些盐溶液显碱性,pH均大于7,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食盐水和氯化钙溶液均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分析判断.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析】解:A、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碱溶液,用溶液的pH的方法无法达到目的,因为一些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也大于7,故错误。B、食盐水和氯化钙溶液均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错误。C、硫酸铜溶液和硫酸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钙、氢氧化钙不能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正确。故选:D。【点拨】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8.(3分)现有铁与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1.2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0.1g,则混合物中的另一种金属可能是( )A.Mg B.Al C.Zn D.Cu【微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思路】等质量的金属,产生氢气的多少顺序是Al>Mg>Fe>Zn,依次进行解答。【解析】解:若1.2g全部是Fe,生成氢气的质量约为0.043g,题目告知金属组成的混合物生成H20.1g,则1.2g另一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应该大于0.1g,排除C和D,1.2gMg生成氢气恰好0.1g,错误,1.2gAl生成氢气约0.133g,大于0.1g,因此另一种金属可能是Al。故选:B。【点拨】本题的突破口是根据“铁与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1.2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0.1g”,再根据其它金属与稀硫酸相互作用的质量关系进一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9.(3分)某金属单质X与非金属单质Y可发生反应:2X+Y=X2Y.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X的用量/gY的用量/g生成X2Y的质量/g17.41.68.029.63.212.0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A.4:1 B.3:1 C.2:1 D.37:8【微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思路】根据两次实验数据表,Y的用量增加1倍,而生成X2Y的质量却没有增加1倍,说明第2次反应时,Y有剩余,9.6gX完全反应,生成12.0gX2Y,据此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由两次实验数据表,Y的用量增加1倍,而生成X2Y的质量却没有增加1倍,说明第2次反应时,Y有剩余,9.6gX完全反应,生成12.0gX2Y,则同时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2.0g﹣9.6g=2.4g;故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9.6g:2.4g=4:1。故选:A。【点拨】本题有一定难度,由金属单质X与非金属单质Y两次实验数据表确定完全反应的物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18分)10.(4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t1℃时,甲的溶解度 < 乙的溶解度(填“<”、“>”或“=”).(2)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不变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减小 .(3)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甲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乙相比较,两者的大小关系是 D (选填序号).A、m甲>m乙B、m甲<m乙C、m甲=m乙D、不确定.【微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思路】(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2)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仍然是饱和溶液;(3)某一温度下,如果只知道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则无法比较溶质质量的大小.【解析】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填:<.(2)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甲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乙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但是溶质析出了一部分,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减小.故填:不变;减小.(3)t2℃时,虽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是不知道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大小,因此无法判断溶质质量的大小.故填:D.【点拨】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溶质质量、溶液质量都减小,并且减小的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总体上的变化趋势是减小,要注意理解.11.(7分)金属和金属制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铁、
201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化学试卷(B)(教师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