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16微写作1.作为耀华中学优秀毕业生的小轩和小涵参加高一学生的“名著阅读交流分享会”,在分享会上,有同学说“我就读不进《红楼梦》”,有同学说“《乡土中国》读起来才没劲呢”。针对此现象,小轩将结合《红楼梦》的具体情节谈谈如何走进经典,小涵也将结合《乡土中国》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来让学生了解名著。请为小轩或小涵写一个发言稿,要求100字左右。【答案】示例:走进经典,必品“红楼”。品《红楼梦》不能错过的是其对人物的精心刻画。例如王熙凤出场时一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人未到、笑先闻”已初步展示了她爽朗的性格。曹雪芹还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她的外貌“恍若神妃仙子”,写出她满身的珠光宝气,表现了她的俗气与贪婪。现在有些同学读不进经典,是因为没有好好品味这些优秀的文学语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针对同学们对名著的不同感受,结合小说情节或名句来谈论如何“走进”经典。《红楼梦》,同学的感受是“读不进”,初步分析有可能是《红楼梦》的人物过多,描写的事件琐碎而事物繁杂,这让一些追求情节而沉不下心阅读长篇的同学产生了畏惧之意;另外,《红楼梦》的主题也通常被解读为“宝黛爱情”“反抗封建”,这也会让一部分同学因为不喜爱某个人物的性格或认为主题过于沉重而不愿阅读,针对这点,可着重于如何去读,即“各取所需”,按照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去钻研,《红楼梦》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或列举《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吸引同学阅读。“《乡土中国》读起来才没劲呢”,《乡土中国》是费孝通的一部学术专著,有些同学可能因为此类学术文章不容易懂,阅读就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乡土社会特点,结合文中重要概念如“差序格局”等,探究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一些问题。写作的时候要对作品的地位价值、情节、人物等作恰如其分的评价或分析,情节或概念的理解要符合原著内容。注意,必须选择《红楼梦》或《乡土中国》来分析。2.有人半是调侃半是无奈地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重视而又人人不读的名著。”说到“名著”或“经典”,有些人常常将其与黄袍马褂之类的衣物和孔乙己之类的人物联系在一起,视之为“落后”或“迂腐”的象征。但人类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阅读经典能使你的目光更为深远,使你的感情日益丰富,使你的举止更加高雅,使你的谈吐更为脱俗,当然,也会使你笔下的语言更为优美……上面的这段文字带给你怎样的启示?从阅读过的《论语》《红楼梦》《乡土中国》等中外著作中,至少选择两部作品,结合其中的精辟语句或人物、情节,写一段抒情性文字,表达阅读经典带给你的感受、启迪。要求:感情真切,富有文采,100字左右。【答案】《论语》:吾每就《论语》捧读执卷之时,不免心生欢喜,亦如沐春风。其言正中肯綮,颇有使人醍醐灌顶之金玉良言——有“君子不器”便觉为人不可囿于一技之长,“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之言如春风能使万物棣通,能使人就有道而正焉。读毕皆能思绪万千,心情亦如冰破泉流,翕翕然畅美而不可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阅读《红楼梦》,为大观园的华丽奢靡而感慨,为宝黛的感人爱情所打动,也为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封建大家族的衰落而唏噓。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1)抒情类微写作(2)写作要求:解答本题,首先要精读相关名著作品,对相关作品的情节、人物、文学特点以及思想情感有一定的把握,然后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相关的写作。此题要求从阅读过的《论语》《红楼梦》《乡土中国》等中外著作中至少选择两部作品,结合其中精辟语句或人物、情节,写一段抒情性文字,表达阅读经典带给你的感受、启迪。(3)写作思路指导:以《论语》为例,作为中国古代伦理哲学的代表,它在今天依然对中国人的思想行为起着指导作用。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西方的民主理论受到现实的挑战,中国的传统思想则重新焕发新生。《论语》中所包含的一些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写作时,应联系一句具体的名言,指出其在新时代的意义。具体我们学习过《论语》十二章,学生可从中选择自己感触较深的一则或几则发表看法。再如读《红楼梦》可以让人如醉如痴,心性空灵,诗情画意等,再结合某几个才女的诗句或经历,谈具体感受,黛玉的灵动脱俗,宝钗的温婉大方,王熙风的八面玲珑……《秋窗风雨夕》的文采,《临江仙》的野心,《聪明累》的悲凉……最后可以简单谈给自己的人生启迪。成文时注意语言的文采。3.年级很多同学在初读《乡土中国》这一学术著作时,抱怨“没意思”者有之,苦恼“怎么读”者有之,困惑“读这个有什么用”者亦有之……请你针对以上提及的某一个阅读问题,写一段话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要求:结合书中内容,自圆其说。180字左右。【答案】阅读《乡土中国》,第一步可以浏览。我们“浏览”《乡土中国》,自然会关注这本书的编写体例以及14篇文章的排列顺序,可能会对书中提出的“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社会圈子”“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时势权力”等概念发生兴趣。然后,可能会对我们感兴趣的篇章,随手翻看,一目十行地快速浏览。第二步可以精读。在《文字下乡》中,作者写道:“所以在乡下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在《再论文字下乡》的结尾,作者写道:“我同时也等于说,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文字下乡”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说,就是让“乡下人”识字,会读,会写,会用;扩大一层,就是要让“乡下人”懂一点文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进行微写作的能力。从语文课程的意义上看,我们阅读《乡土中国》,不但要读懂这本书,还要通过阅读这一本书来学会如何阅读学术著作,掌握研读学术著作的基本方法,建立阅读学术著作的基本规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在梳理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术著作阅读与研讨”的特点,从阅读过程的层面构建了五步阅读法。这五步就是“浏览—略读—精读—研读—重读”。因此,通过这一论述,我们能解答“怎么读”和“读这个有什么用”的问题。而对于抱怨“没意思”者,我们可通过分析其与我们的传统中国社会的关联性、《乡土中国》中语言的朴素性、举例的平实生动性等角度去阐述。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段话。《乡土中国》中“文字下乡”部分说:“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所谓‘行话’。行话是同行人中的话,外行人因为没有这种经验,不会懂的。在每个学校里,甚至每个寝室里,都有他们特殊的语言。”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个包含同学间用“行话”交流的生活情境。要求:思想健康,有语言、神态、动作描写,100字左右。【答案】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寝室里一片沸腾。A脸含愁容:“哥们,我这成绩肿么办呀。”B边擦脚边白了他一眼:“谁让你是‘特困生’?好好听讲吧,向学霸学习。”学霸C推了推快掉到鼻梁上的眼镜说:“我就是多做了几道题而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描写类微写作题。这道题目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材料由《乡土中国》中的“行话”引出写作内容。材料解释了“行话”内涵:是同行人中的话,外行听不懂;然后给出了写作范围,“在每个学校里,甚至每个寝室里,都有他们特殊的语言”,这就限定了要写学校里或者寝室里的“行话”。要求部分告诉我们要写一个“生活情境”,应当写带有“行话”的对话,并且“有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写作时应当先交代一个情境或者话题,然后分别设计几个人物,描写他们的对话,以及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当然,最主要的就是对话中要有“行话”。5.阅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作。表情、动作,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譬如,我可以和一位熟人:“真是那个!”同时眉毛一皱,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肤一紧,用手指在头发里一插,头一沉,对方也就明白“那个”是“没有办法”“失望”的意思了。如果同样的两个字用在另一表忧的配合里,意义可以完全不同。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因表达时表情、动作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含意,生活中你也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吧,请写出你的经历和体验。要求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150个字。【答案】张铭期中考试数学比我高5分。他吃午饭时在我面前炫耀,我斜了他一眼,说“走着瞧吧”,转身就离开了。晚上回家,发现宠物狗还是进食不多,我说送去宠物医院看看,爸爸正忙着修改报告,随意说了一句“走着瞧吧”,头也不回。“走着瞧吧”前后意义不同:前者为不服气,过段时间再下结论:后者为等一等,再看看情况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由题干要求来看,这是一融合记叙、描写以及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微写作题。由“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因表达时表情、动作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含意”可知,考生需要找到“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展现其在不同情境之下的不同含意,同时在展现这些情境的时候要配上人物的表情、动作;由“生活中你也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吧,请写出你的经历和体验”可知,考生需要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和体现来写,围绕“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描写几个片段,同时最后要阐释前面各个情境中这个词或这句话的意义。如“有意思”,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或观看影片时,这“有意思”是有趣味,此时可以配合“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等神态;在面对别人无理取闹的时候,这“有意思”是表示不屑,此时可以配合“不屑”的神态。6.阅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中国乡土社会需要礼治,而现代社会为什么更需要法治呢?请结合上面的文段,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150个字。【答案】示例:现代社会更需要法律法规来指导人们的生活,规范人们的言行。中国乡土社会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人们凭借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而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大,人们不再是生活在熟人社会中;社会发展变化快,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合作越来越多。人们仅仅凭借传统和经验难以应付生活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这是议论性微写作。本题要求学生就中国乡土社会需要礼治,而现代社会更需要法治来谈谈看法。材料给出了《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的特点以及乡土社会与礼治的关系,写作时注意分析两种社会背景的不同之处,从而明确观点,阐明理由。首先根据所给的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里的文字分析乡土社会为什么需要礼治,首先乡土社会人口流动性很小,人们可以凭借自己或者若祖若父的经验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然后分析现代社会和乡土社会的不同,现代社会变迁很快,人口流动性很大,人们不再生活在熟人社会,传统的效力无法保证,所以更需要法律法规来指导人们的生活。7.高一的部分同学对阅读《乡土中国》这本学术著作有畏难情绪。请你结合自己阅读该书的体验,给他们提供一点阅读建议。限100字内。【答案】示例一:读此书,宜“粗读”与“细读”结合,先“粗”后“细”。首先应该对作者写作本书的时代背景要有所了解,其次是读书的目录,再次,要对书中的一些概念有所了解,如“礼治秩序”“无为政治”等。示例二:首先应该对作者写作本书的时代背景要有所了解,可以找一些反映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或学术著作来阅读;其次,要对书中的一些概念有所了解,可以通过网上查阅的方式获知其确切所指。如“群己界限”“差序格局”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表达方式:说明关键词:《乡土
高考语文阅读专项16 微写作(解析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