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小题必练15信息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2023-11-07 · U1 上传 · 8页 · 25.5 K

小题必练15:信息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邵晔,字日华,其先京兆人。唐末丧乱,曾祖岳挈族之荆南谒高季兴,不见礼,遂之湖南。晔幼嗜学,耻从辟署。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解褐,授邵阳主簿,改大理评事、知蓬州录事参军。时太子中舍杨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为劫盗,悉置于死,狱已具,晔察其枉,不署牍,白全当核其实。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既而捕获正盗,道丰等遂得释,全坐削籍为民。晔代还引对,太宗谓曰:“尔能活吾平民,深可嘉也。”赐钱五万,下诏以全事戒谕天下。景德中,假光禄卿,充交址安抚国信使。会黎桓死,其子龙钺嗣立,兄龙全率兵劫库财而去,其弟龙延杀钺自立,龙廷兄明护率扶兰砦兵攻战。晔驻岭表,以事上闻,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略。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延主军事。初,诏晔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礼物改赐新帅。晔上言:“怀抚外夷,当示诚信,不若俟龙廷贡奉,别加封爵而宠赐之。”真宗甚嘉纳。使还,改兵部员外郎,赐金紫。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举季随犯赃,晔当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答之。及遣王钦若、赵安仁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封禅礼毕,超拜刑部郎中。四年,改右谏议大夫、知广州。州城濒海,每蕃舶至岸,常苦飓风,晔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俄遘疾卒,年六十三。(节选自《宋史·邵晔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B.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C.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D.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华,邵哗的字。古人名与字在意义上形成关联,“哗”意思是光明灿烂,与日华相符。B.岭表,岭,特指大庾岭等五岭;表,“外”的意思,指方位上的“北”,岭表就是岭北的意思。C.三司,古代的官署制度,历代有所不同。宋代的“三司”是指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D.封禅,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典礼;“封”“禅”分别为祭天、祭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邵晔志在科举,拒绝征聘委任。他幼年就爱好学习,以到官署做官为耻,凭借考中进士走上仕途,担任过邵阳主簿、大理评事、蓬州录事参军等一系列职务。B.邵晔明察案情,深得皇帝嘉许。太子中舍杨全任蓬州知州时制造冤狱,邵晔洞察其情,劝他进行核实,后来真正盗贼落网,被枉者获释,宋太宗对此赞许。C.邵晔安抚交址,谨慎处理边事。他出任交址安抚国信使时,恰逢交址内部发生事变,他将有关情况禀告皇上,皇上充乡放权,邵晔恰当地处理了交址事变。D.邵晔上勤国务,亦能下忧民事。他任兖州知州,建议皇上封禅泰山,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广州知州,主持开凿内濠,使海外船舶靠岸时避免飓风之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2)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5.邵晔因何事受到皇帝的处理?又是因为什么得到皇帝的宽恕?处理结果怎样?(3分)【答案】1.C2.B3.A4.(1)杨全并不采纳,传讯张道丰等伏法,(他们)哀号呼喊不服判决,再次被关进牢狱查验案情。(2)邵晔致信安南,晓以朝廷的声威盛德,使其迅速确定首领。5.邵晔因自己举荐的季随贪赃枉法而受到皇帝处理,他因为又不远千里出使的功绩,得到皇帝的宽恕,最终只被停止任职。【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本题句意为:当初邵晔受命出使时,借得官钱八十万,用于购买私人拜会所用的物品,等到为安抚时,已偿还了其中的一半,余下的都下诏令加以免除。他曾经进献《宜州山川》等四图,颇为详细地述说了守备的要领。“假”为“借”的意思,与“官钱八十万”构成动宾关系,排除A项。“余”做“皆诏除之”的主语更合理,排除B项。“四图”做“上”的宾语,下句省略“四图”更合乎文言句式的省略特点,排除D项。故选C。2.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表指方位上的‘北’,岭表就是岭北的意思”表述有误。表,指的是方位“南”,岭表是岭南的意思。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A项,“以到官署做官为耻”曲解文意,根据文本“晔幼嗜学,耻从辟署”可知,应为“以被官府征聘做官为耻”。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①“引”,传讯;“抵法”,伏法;“系狱”,关进牢狱;“按验”,查验案情;②“贻书”,致信;“谕”,帝王直接通告人民,引申义为告诉;“俾”,使;“定位”,确定首领。5.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要求,认真阅读文本,通过分析文本内容,概括得出答案。本题中要求回答邵晔因何事受到皇帝的处理?又是因为什么得到皇帝的宽恕?处理结果怎样?根据文本“坐所举季随犯赃,晔当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可知,邵晔因自己举荐的季随贪赃枉法而受到皇帝处理,他因为不远千里出使的功绩,得到皇帝的宽恕,最终只被停止任职。【参考译文】邵晔字日华,他的祖先是京兆人。唐朝末年战乱,他的曾祖邵岳带领族人到荆南拜见高季兴,不被礼遇,于是到了湖南。邵晔年幼好学,耻于接受征聘委任。太平兴国八年,考取进士,走上仕途,被任命为邵阳主簿,后改任大理评事、蓬州录事参军。当时太子中舍杨全担任知州,其人性格粗鲁愚昧,州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陷为劫贼强盗,全部定为死罪,已经判罪定案,邵晔发现他们冤枉,于是不签署文书,禀告杨全应当核查事实。杨全并不采纳,传讯张道丰等伏法,(他们)哀号呼喊不服判决,再次被关进牢狱查验案情。不久捕获到真正的强盗,张道丰等人于是得以释放,杨全获罪削官为民。邵晔由外任调回朝廷,皇帝召见他问话,太宗对他说:“你能救活我的百姓,确实值得嘉奖。”赐钱五万,下诏书晓谕天下要以杨全之事为戒。景德年间,邵晔代理光禄卿,担任交趾安抚国信使。恰逢黎桓死,他的儿子龙钺继承父位,其兄龙全率兵抢劫仓库的财物后离去,其弟龙廷杀死龙钺后自立,龙廷兄明护率领扶兰寨兵攻打。邵晔驻扎岭南,将此事上奏,改任缘海安抚使,允准自主行事制定方略。邵晔致信安南,晓以朝廷的声威盛德,使其迅速确定首领。明护等人立即听命,奉龙廷主持军事。当初,皇帝诏令邵晔待事变结束后,就以原打算赐黎桓的礼物改赐新的首领。邵晔上言道:“怀柔安抚外夷,应当示以诚信,不如等龙廷贡奉后,另加封爵以宠幸恩赐他。”真宗对此极为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邵晔出使返回后,改任兵部员外郎,被赏赐金印紫绶。当初邵晔受命出使时,借得官钱八十万,用于购买私人拜会所用的物品,等到为安抚时,已偿还了其中的一半,余下的都下诏令加以免除。他曾经进献《宜州山川》等四图,颇为详细地述说了守备的要领。不久兼任三司三勾院之职,由于所举荐的季随贪赃枉法而获罪,邵晔被判削去一官,皇帝因其不远千里出使的功绩,只令他停任。大中祥符初年,邵晔被起用担任兖州知州,上表奏请东封泰山,皇帝以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了他。等到派遣王钦若、赵安仁筹划封禅一事时,仍兼州事,就任命邵晔为京东转运使。封禅礼完毕,越级提拔任命为刑部郎中。大中祥符四年,改任右谏议大夫、广州知州。广州城濒临大海,每逢海外的船只到岸,常苦于飓风的袭击,邵晔开凿内濠使船只通过,飓风再不能损坏船只。不久因病去世,时年六十三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①李纲②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杰民,周雅③何曾专美!【注】①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②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③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作者指出晋师击败前秦的两个条件,即地利和人的谋划。B.“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C.“夜闻数声鸣鹤”,运用了风声鹤唳的典故,写前秦军队溃败,非常惊慌,听到鹤鸣都以为是晋师追来。D.作者借古讽今,写东晋“淝水之战”,成功击退前秦,以此讽谕南宋统治者要坚定抗金信心,抵御外辱。2.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为什么这样说,请分析。(6分)【答案】1.B2.此词所写“淝水之战”这段历史对南宋朝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词中写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谋划作战,最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敌人侵略。作者借古讽今,借此劝谕南宋统治者发挥地理优势,任用抗金人才,从而以弱胜强打败金兵。【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错误,“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颐指”是形容谢安神情淡定,从容指挥的样子。故选B。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主旨及写作意图。解答时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特别要注意创作的背景,据此把握诗人的创作意图。“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意思是对南宋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全词从长江天险写起,指出既凭天险,又重人谋,何惧“索虏”!,这是告诉南宋统治者要发挥地理优势;接着以主要篇幅描述了淝水之战晋胜秦败的过程及其值得借鉴的历史意义: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是可以被打败的。只要弱小的一方敢于斗争,人谋克壮。词还突出了东晋宰相谢安“从容颐指”的作用。这是告诫南宋朝廷要任用抗金人才。曾担任高宗宰相的李纲多么希望自己能起类似谢安那样的作用,可惜他没会机会。他写这首词,意在讽谕高宗以古为鉴,须知少可以胜多,弱可以胜强,强敌不足畏,全在“人谋克壮”。应痛下决心,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作者的用心是很明显的。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