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一本通语文高分手册(共901页)

2023-11-07 · U1 上传 · 901页 · 40.7 M

衡水语文一本通高分手册一、命题与课标要求《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中指出:信息性阅读是以求知求真的态度与方式阅读文本,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认知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其对象主要有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性阅读能力的要求有:在熟悉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的基础上,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评估作者的写作意图、读者意识和信息来源,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发展新的观点,或呈现更客观的事实;能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多个文本在内容、观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对有关问题形成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提出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等。二、考情及变化说明1.注意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适应性传承。如2020年全国卷Ⅰ论述家庭伦理中的“孝”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含意的变化;全国卷Ⅲ的《谈谈〈古文观止〉》以现代眼光评价古代经典,立足高远。2.注重国家重大决策或事件,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如2020年全国卷Ⅰ的“新基建”(被写入《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全国卷Ⅱ的“脱贫攻坚”(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国卷Ⅲ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3.注重专业性,新增对学科研究性文本的考查。如2020年全国卷Ⅱ的美术史的相关研究等。4.体裁范围扩大,注重考查文本特征。如2020年全国卷Ⅲ的论述类文本阅读《谈谈〈古文观止〉》有“书评”的影子;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的是一则访谈,并从访谈主体(组织方、采访者、访谈对象)的立场和关注点命制试题。●新高考题型变化1/901衡水语文一本通高分手册1.试卷结构改变。将全国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合二为一,呈现方式多样化。2.主观题增加。由传统高考全国卷的5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变为3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在主观题中考查了文本的论证思路等。3.融合语用题。将“下定义”这一常在语言文字运用中考查的题型,放入阅读题中。三、预测与备考建议1.从选文来看,论述类文本阅读往往选取反映某一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涉及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人们对社会热点的评价和看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新颖性;实用类文本阅读则更加关注社会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2.从考查能力来看,两类文本仍将注重对理解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判断与推理能力的考查。值得注意的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还会侧重考查论证分析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也将注重对概念的深入剖析。3.全国卷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阅读高考试题题型及试题赋分已渐趋稳定,今后也不会有太大变化。4.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两类文本的不同阅读方法与技巧,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捕捉有用的信息,为准确锁定正确答案做准备。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如比对法、归纳概括法等。2/901衡水语文一本通高分手册许多考生阅读论述类文本往往有陌生感或排斥感,不是静下心来通读文本,而是按“题”索“文”,以求速战速决。用这种方式读文解题,做完整个阅读题可能要把全文浏览十几遍,费时费力。此外,由于每次浏览检索都是走马观花,难免会因为主旨把握不准、信息掌握不全、内部关系梳理不顺而导致对选项判断的偏差,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为此,特别需要在做题之前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进而把握文本观点及思路。一、概览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二、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证“3要素”(一)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1.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3/901衡水语文一本通高分手册2.文章的开头在文章开头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句子即论点。3.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4.文章的结尾在文章结尾具有总结全文的作用的结论性句子即论点。(二)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即通过典型的事实,证明观点,突出论点。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运用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三)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或论点”的问题。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论证是逻辑过程,涉及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因此,需要考生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关系类型意义解说关注关键词因果关系原因产生结果。因为、所以、因此。事件发生所需要具备的条条件关系只要、就可以、才能。件。目的关系做事都有目的。为了、使。4/901衡水语文一本通高分手册承接关系事件发生有先后的顺序。然后、之后。并列关系句子之间是横向存在的。同时、又……又……。还是、不是……就是……、宁选择关系按照目的进行选择。可……也不……。不仅……而且……、不但……递进关系一步步地加强或增加性质。还……。但是、可是、却、然而、虽然……转折关系先肯定,然后部分否定。但是……。如果、假如、要是、如果……那假设关系句子之间是假想的情况。么……。2.明晰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关系类型子类型具体特点承接关系由观点到分析是承接或层层递进的,也有相承关系递进关系可能段落之间是承接或层层递进的。并列关系文章段落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结构相并关系对照关系或对照。安排总分关系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或者先总说后相属关系分总关系分说再总说。总分总关系3.辨识论证方法考生还需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或论题的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物的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5/901衡水语文一本通高分手册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引用论证道理的论证方法。论述类文本“3步读文法”第一步:速读全文找关键1.标注关键词常见类型举例范围、程度、“全”“都”“一些”“所有”“更”“极”“比较”“通常”“偶频率词尔”等。“已经”“将”“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尚时态词未”“之前”等。指代词“之”“其”“此”“这”“它”“那”等。“一定”“必定”“的确”“有”“没有”“无”“无肯否词非”“防止”“禁止”等。“因为”“所以”“如果”“只要……就……”“只有……关联词才……”“不但(不仅)……而且(并且)……”“不是……而是……”“虽然……但是……”等。顺序词“首先”“此外”“同时”“第一”等。总结词“总之”“由此可见”等。概念词文中反复出现的概念词语。2.勾画重点句重点句主要包括内容句和结构句:能揭示文章题旨、中心论点的语句;每一个段落中能概括内容句段意的语句;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结构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3.勾画论据句6/901衡水语文一本通高分手册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理论论据。第二步:读完每段理关系梳理关系有两层含意: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第三步:读完全篇画结构画出行文结构图,旨在厘清各段是如何论证论点的。[读文示范](202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第一段]①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②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③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④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⑤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第二段]①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②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③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④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⑤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⑥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⑦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⑧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⑨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7/901衡水语文一本通高分手册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⑪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第三段]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第四段]①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②一幅卷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第五段]①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②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③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第一段:句②中的“事实上”说明下面要表达的看法与前文相反;句③中的关键“更大程度”,强调反思和质疑的重要性;句④中的“一旦……词就……”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说明“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的必要性。命题者会在这些关键词上设题。论点第①句摆出现象,是论据句;第②句提出观点和看法,是论点句,与论属关键句。据[提示]第1题A项需要结合第②句比对分析。关系第一段共5句话,第①句指出现象,第②句表明态度,第③句进一8/901衡水语文一本通高分手册步说明“反思和质疑”的必要性,第④⑤句引出话题。这5句间呈递进关系。[提示]第2题A项需要结合第②~⑤句进行分析。►第二段:句①中的“原”是时间副词,表示发现真实情况;句⑦中的“应该关键词是”表示对这件事的肯定;第⑧句中的“都”是表范围的副词;第⑩句中的“也许”表推测语气。命题者会在这些关键词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