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小题必练5信息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2023-11-07 · U1 上传 · 8页 · 26.5 K

小题必练5:信息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933年英国学者利维斯等人在《文化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中首次使用了“媒介素养”的概念,指出媒介对青少年可能造成负面影响,需要对信息进行识别和批判。直到20世纪80年代,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才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早,以抵御文化侵袭和适应多元文化特征为出发点,安大略省最先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其教育大纲指出,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媒体本质、媒体常用技术和手段以及这些技术手段可能产生的效应的认知力和判断力,1989年,该省教育部发布了《媒介素养:资源指南》。1991年加拿大成立了“加拿大媒介协会”(CAME),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教育培训。同一时期美国也成立了“媒介素养中心”(CML),2005年的一份报告中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五个核心问题,并将五类问题和子问题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言、数学、卫生、社会学习相关联,受到广泛关注。美国CMI提出的媒介素养的五个核心问题是,一,谁制造了信息;二,它使用了怎样的技术手段来吸引我的注意力;三,不同的人对这条信息可能会有怎样不同的理解;四,这条信息含有/隐含了怎样的价值、生活方式或观点;五,为什么会发出这条信息。1997年中国社科院卜卫发表的《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是我国内地较早介绍媒介素养研究的论文。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始关注媒介素养教育并出台相关文件和行动指南。(摘编自《“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材料二:当我们天真地打开脸书(Facebook)给一个朋友发留言、消息时,我们很可能当时并不会意识到那些正在影响我们思想、观点、行为和世界观的力量。如果不具备媒介素养,个体很可能成为那些不诚实、不健康的媒介习惯的牺牲品。当涉及物质财产和个人问题时,人们会懂得隐私的概念,不会轻易告诉他人自己智能手机的密码及支付密码。但是我们还没有明白或意识到,我们在网上做的所有事情都正在被有关平台收集、分析,并用来创建一个非常准确的用户个人资料,然后被卖给出价最高的人。当年轻人在YouTube和Twitter上花的时间多于在学校时,当学生主要通过电子屏幕进行学习时,显然是我们该醒醒的时候了。当每个个体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情时,那么整个社会就可能得以使用这些有力的资源来为所有人谋利,而不是仅仅为少数自私的精英。进步和学习将会加速,人类也将改善其状况。在这之前,个体至少应该意识到他们的身份,而媒介素养就是关键。比如,你是一个公民。意味着你可以通过如投票这类活动参与公共生活。民主越来越依赖于人们获得可信信息的能力以及应对特定事件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你是一个消费者。你能对你的购买做出明智的抉择,比如能够识别广告和产品植入。你能够意识到社交媒体的商业模式,在社交媒体中,你就是产品,你在被消费,企业从你身上获利。作为交换,你不停地消耗你的时间,注意力被大量不令人满意的在线体验牵着鼻子走。你是人类一员。管理在线关系的能力也很重要。比如你如何创建和分享帖子,你说什么、跟谁说,以及是在Whatsapp还是在Messenger平台上,这些都会对你产生影响。我们的在线行为总是被勾勒描述以提供数据给那些能够利用它们的公司。我们周围的环境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媒介,我们可以与他们互动,他们同时也争夺着我们的注意力。媒介素养是从媒介中受益,意识到屏幕背后的过程和利益,并能控制在线决策的能力。为了获得这个21世纪人类必备的技能,我们需要从很小的时候就接受良好的媒介教育。有媒介素养的公民应当设想自己是社会变革的一份子。在运用媒介进行改革、为世界创造更多的有意义的参与条件时,很多时候媒介素养的作用大于学识技能和个人责任感。下一代有媒介素养的公民不仅能够敏锐地批判和创造媒介,而且懂得如何利用媒介技术设计并付诸实践,通过人们协作共建的方式,来建立人类共同体都支持的共同利益。儿童学习媒介素养,必须成为教育系统优先考虑的事情。(摘编自《为什么媒介素养如此重要?》)材料三:部分媒体为了讨好受众,会大量制造和传播低层次文化,尤其是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主流媒体声音相对变弱,产生了很多格调不高甚至内容低俗的文化产品,造成了严重的文化污染。应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中,以其中积淀蕴含的精神力量武装头脑,通过文化育人方式培育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文化判断和文化理性,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强,提升全民信息场域中的文化价值判断力、文化自觉践行力和文化责任担当,陶养大国公民的胸怀。媒介融合正持续向纵深发展,媒介素养教育必须做好充足准备,迎接媒介融合的时代浪潮。面对信息生产、传播与消费越来越多元化的信息场景,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关注新媒介技术与文化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在教育内容上实现多种素养的融合共生,在教育路径上实现从单一媒体到融合媒体、从大众媒体到自媒体、从区域媒体到无边界云媒体、从国内舆论场到国际舆论场的综合建构。媒介素养包含了价值指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等核心维度,建立在核心维度基础上又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数字素养、视觉素养、网络素养健康素养等若干子维度。随着社会发展,其内容维度还在不断扩展。因此,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必须超越单一、狭隘的视角,拓宽视野,结合传播学、教育学、新闻学、心理学、文化研究、健康传播乃至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城,从多学科维度进行探索和实践。实践过程中需要把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在多学科中进行渗透、融合,以跨学科方式融汇多元内容,以丰富的教育议题拓展媒介素养外延,缔造媒介素养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与广阔前景。(摘编自《媒介素养助力培养理性公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加拿大安大略省以抵御文化侵袭和适应多元文化特征为出发点,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对媒体相关效应的认知力和判断力。B.《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是我国内地较早介绍媒介素养研究的论文,它的发表推动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C.人们与身边的不同的媒介互动时,这些媒介同时在争夺着人们的注意力,而媒介素养则可以帮助人们从媒介中受益,控制在线决策的能力。D.媒介素养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儿童抓起,要努力培养能敏锐批判和创造媒介、善于利用媒介技术协作共建人类的共同利益的未来公民。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利维斯等人的文章《文化环境:培养批判意识》首次使用“媒介素养”的概念,但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几十年后才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B.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有利于人们获得可信信息,有利于人们应对特定事件形成自己的见解,有利于人们在某些行为中做出正确的决策。C.美国CML提出的媒介素养的五个核心问题具有批判、质疑意识,引导人们对纷繁的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关注信息的多元化表达技巧等。D.与学识技能和个人责任感相比,在很多时候,媒介素养在运用媒介改革、为世界创造更多的有意义的参与条件等方面的作用更大。3.下列说法中,最不能印证媒介素养的重要性的一项是(3分)()A.各类“标题党”和假新闻充斥于网络空间,个体极有可能成为其牺牲品。B.推特上疯传5G移动网络会传播新冠病毒,有人听信谣言烧了5G信号塔。C.当今世界媒体无处不在,拥有媒介素养正迅速成为一项必备的生存技能。D.不要轻易地把自己智能手机的密码告诉他人,以免上当受骗而损失财产。4.材料二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5.请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如何有效进行媒介素养教育。(6分)【答案】1.B2.C3.D4.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②从公民、消费者等不同的角度论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又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有针对性地说理,易于理解;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5.①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文化自觉践行能力等。②融合共生多种素养,综合构建教育路径。③强化跨学科教育,构建共同对话空间。【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它的发表推动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强加因果,由原文“1997年中国社科院卜卫发表的《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是我国内地较早介绍媒介素养研究的论文。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始关注媒介素养教育并出台相关文件和行动指南”可知,二者是并列的关系。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批判”“关注信息的多元化表达技巧”无中生有。由原文“美国CMI提出的媒介素养的五个核心问题是,一、谁制造了信息;二、它使用了怎样的技术手段来吸引我的注意力;三、不同的人对这条信息可能会有怎样不同的理解;四、这条信息含有/隐含了怎样的价值、生活方式或观点;五,为什么会发出这条信息”可知。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D项,不告诉他人密码以免上当受骗而损失财产与“媒介素养”没有必然联系。故选D。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论证方法和论证的作用。分析材料二的段首语“当我们天真地打开脸书(Facebook)给一个朋友发留言、消息时,我们很可能当时并不会意识到那些正在影响我们思想、观点、行为和世界观的力量”“当年轻人在YouTube和Twitter上花的时间多于在学校时,当学生主要通过电子屏幕进行学习时,显然是我们该醒醒的时候了”“比如,你是一个公民”“你是一个消费者”“你是人类一员”可知,材料二主要从公民、消费者等不同的角度论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这种举例论证,从民主投票、购买抉择、管理在线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使说理透辟,易于理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应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中,以其中积淀蕴含的精神力量武装头脑,通过文化育人方式培育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文化判断和文化理性,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强,提升全民信息场域中的文化价值判断力、文化自觉践行力和文化责任担当,陶养大国公民的胸怀”概括出第一点;由“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关注新媒介技术与文化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在教育内容上实现多种素养的融合共生,在教育路径上实现从单一媒体到融合媒体、从大众媒体到自媒体、从区域媒体到无边界云媒体、从国内舆论场到国际舆论场的综合建构”概括从第二点;由“实践过程中需要把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在多学科中进行渗透、融合,以跨学科方式融汇多元内容,以丰富的教育议题拓展媒介素养外延,缔造媒介素养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与广阔前景”概括出第三点。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小题。旅次朔方(唐)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注】①次:停留。②无端:没来由。1.诗中,诗人为什么要将“十年”说成“十霜”?(3分)2.对这首诗中的“无端更渡桑乾水”,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回故乡咸阳;另一种理解是迁徙到离家更远的地方去。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6分)【参考答案】1.“霜”在诗中包含了“年”的意思,同时也给人以凄凉之感,表现出诗人人生的酸楚。“霜”与“阳”“乡”押韵,读起来更朗朗上口。2.赞成第一种:久居并州,思念家乡,可一旦回乡,却又觉得舍不得久居之地。这样写,就把命运对人的捉弄表现得尤为深刻。赞成第二种:久居并州,难以回乡,可命运却又使他流落到更远的地方,连居住在并州也不可能了。这样写,既表达了对第二故乡并州的留恋,也衬托了第一故乡咸阳更深沉的怀念,把心中的苦涩与无奈表现得尤为充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客舍并州已十霜”,离开家乡后客宿在并州这个地方已经有十年。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的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霜”在诗中包含了“年”的意思,表现出诗人人生的酸楚。结合“阳”“乡”分析,都押ang韵,读起来更朗朗上口。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需要明确观点,结合诗句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