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小题必练8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2023-11-07 · U1 上传 · 8页 · 497.3 K

小题必练8: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秋天何其芳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营造了清静的意境,活化出秋之静美怡然。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写农人把镰刀挂在房檐上,回味着刚刚经历过的喜悦,享受着悠闲的时光。C.“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写出了渔人因为捕到的鱼少而懊恼。D.“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意为江面荡漾着晨雾,渔人轻摇着船桨,写出了朦胧美。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的第一小节的前三句,本是写农人,却只写了伐木声和镰刀,这更能体现农人丰收后的安然自得的心态。B.诗歌的第二小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渔人和自然的亲近和谐,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C.诗歌前两节以写景为主,最后一小节以写情为主,景色又被情感浸润,层层展开,情景交织,意境深远。D.“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的“梦寐”一词写出了牧羊女因笛声消失而产生的一丝忧愁,略带甜蜜的清愁。3.如何理解“秋天栖息在农家里”?(4分)4.这是一首中国情韵十足的秋之诗,诗人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6分)【答案】1.C2.B3.①稻米丰收,瓜果成熟后被勤劳的农人用背篓装回家;②农人饱满的心因丰收得到安宁。4.①诗歌第一节借露珠、镰刀、瓜果等意象,描绘了一派悠闲静美的农家田园秋景图;②诗歌第二节借网、乌柏叶、芦蓬、白霜、船桨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朦胧柔美、充满生趣的清江秋景图;③诗歌第三节借草野、溪水、青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安详、恬静的牧女秋景图。【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C项,“捕到的鱼少而懊恼”错,于文无据,诗中主要是体现娴静、松弛的氛围。故选C。2.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诗歌的第二小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错,无夸张手法。故选B。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赏析诗歌句子是现代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赏析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本诗中“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中“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一语双关,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娴静的氛围,表达瓜果成熟后被勤劳的农人用背篓装回家,农人饱满的心因丰收得到安宁。4.本题考查对现代诗歌描写画面的理解分析能力。通过解读诗歌,诗人描绘的画面可以较容易的找出。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背瓜果所伴随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喜、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来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秋天)西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其中“雾”“霜”这些表现环境氛围的词(还有上一节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的,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画面在这里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在此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一平视,一仰视,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将近百层之高。画面宏大,气势磅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B.诗的前两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小托衬出别样的悲怆。C.诗歌结尾“鲲鹏”“图南”都典出于《庄子·逍遥游》,诗人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D.全诗以哀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D2.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异: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D项,“全诗以哀景抒悲情”说法错误,诗中开篇出现的景物有千里之大的浩瀚江河之国,百层之高的层峦山城,气势宏博。接下来转写近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全诗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所以全诗应该是以豪景抒悲情,情景呼应,浑然无间。故选D。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意境悲怆而宏伟有力,表现诗人的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登高》主要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分析两首诗歌内容及情感可知,两者相同点是,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不同点是,本诗虽然作者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但心中的雄才大略没有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报国豪情饱满高涨。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思妇内心极度的痛苦。(2)王维的《山居秋暝》中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间幽静环境的诗句是“,”。(3)在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表现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答案】(1)玉户帘上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3)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解析】本题考查并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题是情景类默写,因此在默写时要充分考虑前后语境。要特别注意拂、浣、蓟的书写。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在上面,让人觉得越发滑腻可爱了。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在做她们的清梦。①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②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③——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大约也因那萦蒙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④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萌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汽,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默然洒在我脸上的是那霏霏的毛雨,给人润泽、轻松的感觉B.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给人润泽、轻松的感觉C.润泽、轻松的感觉油然而生,是那默然洒在我脸上的罪霏毛雨带来的D.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润泽、轻松的感觉油然而生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句群花的“光泽”本为视觉,却以味觉与触觉的“甜软”来形容,新颖生动。B.第②句运用移情手法,将人的情感转移到色彩纷呈的花朵上,把花与人融为一体。C.第③句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连用两个反问句,与雨后零落的群花进行情感上的交流。D.第④句“饿了”赋予“花香”以人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花香”不再浓郁的特点。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点号,有人认为应该用句号,有人认为应该用逗号。你认为应该用哪个?请说明理由。(4分)【答案】1.B2.C3.我认为应该用句号。因为这句话是在交代“这是哪里”的问题,意思已经表达完结,并且它与下一句话无因果、转折、并列、疑问、解析等关系。【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在本题中,由文中前后句子结构一致的原则可知,该句应与后文“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结构一致,应为“霏霏的毛雨……”,故排除AC。通过分析可知,所填写分句之间应保持陈述主语的一致性,而D项中将主语换成了“润泽、轻松的感觉”,所以应排除D。故选B。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句子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其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最后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内容,概括出这样运用的作用及表达效果。本题主要涉及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考查。C项,“连用两个反问句”分析错误。“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并不是反问句,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从这两个句子中都无法找到答案,所以该句是疑问句。故选C。3.本题考查探究标点符号的用法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本题的题干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点号,有人认为应该用句号,有人认为应该用逗号。你认为应该用哪个”,主要考查的是逗号和句号的区别。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再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这里说的“一句话”就是语法书上讲的一个句子。一个语言格式不论长短,只要是能独立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是一个句子。逗号停顿的时间比句号短,不能代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