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贵州、甘肃、安徽)生物·全解全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血浆中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poB-100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LDL通过与肝细胞表面的LDL受体结合。进而将胆固醇运输到细胞内,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LDL—受体复合物在胞内发生分离,受体重返细胞膜,胆固醇被分解。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胆固醇是人细胞膜重要的组成成分B.LDL与受体分离后,受体可能通过囊泡重返细胞膜C.LDL受体基因突变后,机体可能会出现高胆固醇血症D.apoB-100基因失活可能会引起血浆中胆固醇含量下降【答案】D【分析】血浆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poB-100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胆固醇运输到细胞内,从而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LDL受体减少和载脂蛋白apoB-100减少,均会影响胆固醇被细胞利用,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解析】A、胆固醇可构成动物细胞膜,且可以参与人体内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正确;B、题目信息显示,LDL—受体复合物在胞内发生分离,受体重返细胞膜,胆固醇被分解,B正确;C、LDL通过与肝细胞表面的LDL受体结合,进而将胆固醇运输到细胞内,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LDL受体基因突变后,机体可能会出现高胆固醇血症,C正确;D、若编码apoB-100的基因失活,则胆固醇进入肝细胞受阻,可能会引起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D错误。故选D。2.将大小、生理状态相同的两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溶液可以是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B.开始时,甲溶液中细胞的质壁分离速率比乙溶液中的快C.AC段,乙溶液中的细胞失水速率和细胞液浓度都逐渐变大D.10min后取出乙细胞并置于清水中,可能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答案】C【分析】对于水分子来说,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即水分子可以自由地通过细胞壁,细胞壁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和支持细胞,伸缩性比较小。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中央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将细胞质挤成一薄层,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后文所说的水进出细胞,主要是指水经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解析】A、甲溶液可以是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当KNO3溶液浓度较大,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同时细胞会主动吸收K+、NO3-,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细胞开始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A正确;B、图中可以看出,开始时甲溶液对应的曲线下降的速率比乙的快,细胞直径减小的更快,说明甲溶液中细胞的质壁分离速率比乙溶液中的快,B正确;C、AC段,乙溶液中的细胞失水速率在逐渐减小,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C错误;D、乙细胞可能失水过度,细胞失去了活性,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D正确。故选C。3.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结构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B.①为染色质,应在碱性条件下用甲紫或醋酸洋红对其染色C.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一定会出现②③周期性的消失和重现D.转录和翻译产物可自由通过④参与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答案】C【分析】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解螺旋,重新成为细丝状的染色质,被包围在新形成的细胞核里。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储存着遗传信息。在细胞分裂时,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保证了亲子代细胞在遗传性状上的一致性。【解析】A、该结构的功能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错误;B、①为染色质,应在酸性条件下用甲紫或醋酸洋红对其染色,B错误;C、据图可知,②是核膜,③是核仁。若真核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则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②③周期性的消失和重现;若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分裂过程中会出现②③周期性的消失和重现,C正确;D、据图可知,④为核孔。转录形成的RNA可通过核孔出细胞核,翻译形成的产物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细胞核,但核孔对它们的进出是有选择性的,D错误。故选C。4.研究指出,细胞内钙离子能刺激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钙摄入量低及血钙浓度低引起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细胞内钙离子积聚,体脂增加,钙摄入量高则可反馈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预防肥胖发生。下图为细胞内钙离子参与的脂肪合成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Ca2+调节了机体的生命活动,这体现了无机盐进行信息传递的功能B.Ca2+在线粒体基质中调控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进而影响脂肪的合成C.Ca2+从内质网腔运输至线粒体发挥作用,穿过了磷脂分子层D.通过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受体的作用,可以达到预防肥胖的目的【答案】A【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状旁腺激素引起血钙含量升高,高血钙又抑制了甲状旁腺的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是受血钙浓度变化的影响,其分泌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解析】A、由图可知,Ca2+与线粒体内膜上的相关蛋白质结合进入线粒体基质,调节相关酶的活性,调控丙酮酸转变为柠檬酸,运出线粒体,参与脂肪合成,体现了无机盐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功能,无机盐信息传递功能,A错误;B、结合图示,Ca2+在线粒体基质中参与丙酮酸转化成柠檬酸等代谢过程,该过程是呼吸作用的第二阶段,B正确;C、Ca2+进入线粒体基质需要穿过线粒体外膜和线粒体内膜,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故需要穿过2层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D、由题意可知,钙摄入量低及血钙浓度低引起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内钙离子积聚,体脂增加;钙摄入量高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受体的作用,可反馈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预防肥胖发生,D正确。故选A。5.研究发现,若切除成年大鼠的一部分肝脏,剩余肝细胞会增殖以弥补所遭受的损失。若让大鼠服用能刺激肝细胞分裂的药物——苯巴比妥,大鼠的肝会发生肿大,停止药物处理后,肝细胞死亡会加剧,并使肝脏在一周内恢复原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肝脏的形成是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结果,成熟的肝脏中仍保留着干细胞B.凋亡肝细胞膜表面发生特定的变化,可吸引吞噬细胞将其迅速清除C.停用药物后肝脏在一周内恢复原状,是部分肝细胞发生破裂坏死导致D.通过对细胞死亡率与生成率的综合调节,肝脏保持着稳定的大小【答案】C【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癌细胞的产生是由于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细胞凋亡受到的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解析】A、器官的形成依赖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因此肝脏的形成是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结果,成熟的肝脏中仍保留着干细胞,A正确;B、凋亡肝细胞膜表面发生特定的变化,可吸引吞噬细胞将其迅速清除,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B正确;C、细胞坏死可能不会加快肝细胞的再生,停用药物后肝脏在一周内恢复原状,是因为机体通过细胞分裂增大器官体积,通过细胞凋亡恢复器官体积,C错误;D、在生理稳态过程中,肝脏细胞衰老死亡的速度和再生的速度相当,才能保证肝脏正常的大小和功能,D正确。故选C。6.将雄果蝇(2n=8)的一个精原细胞(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含32P标记)放在不含32P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其连续分裂两次后产生子细胞。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其他变异。下列关于分裂过程中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的子细胞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B.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32P标记C.次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32P标记 D.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单体都含有32P标记【答案】C【分析】DNA分子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DNA复制成的新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有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到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且每条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解析】A、形成的子细胞完成DNA复制后,含有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B、该精原细胞每条DNA双链均含有标记,若进行有丝分裂,经过第一次分裂,每条DNA的一条单链含有标记,一条没有标记,每条染色体都含有标记,经过第二次DNA复制,前期的每条染色体中一条DNA含有标记,另一条没有标记,则着丝粒分裂后,一半的染色体含有标记,另一半没有,因此经过两次分裂,并非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32P标记,B错误;C、出现次级精母细胞,说明两次分裂为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则只经过一次DNA复制,则染色体上每条DNA的1条链含有标记,另1条没有,则次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标记,C正确;D、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在细胞分裂间期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这两条DNA分子存在于由着丝点(粒)连接的两条染色单体上,因此,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两条单体中都含有32P,D错误。故选C。7.下图为某细胞中相关生理活动,①~⑤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结构或物质。据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③过程中,mRNA在核糖体上由左向右移动B.图中只有①②③过程存在碱基互补配对C.此细胞为真核细胞,真核细胞不一定都可以完成①~⑤过程D.若上图细胞为人的神经细胞,用显微镜可观察到其含有23对染色体【答案】C【分析】1、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真核细胞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完成,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原料是氨基酸,需要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翻译过程中一种氨基酸可以有一种或几种tRNA,但是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2、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少数生物(如一些RNA病毒)的遗传信息可以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解析】A、③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由右向左移动,A错误;B、图中①②③④⑤过程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C、不能分裂的细胞不能进行DNA复制,因此不是所有的真核细胞都可以完成①~⑤过程,C正确;D、神经细胞不分裂,不会出现染色体,D错误。故选C。8.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中FF、Ff、ff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6%、60%、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兔群所有个体的脂肪颜色基因共同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B.该兔群自由交配的下一代FF基因型频率为36%,ff基因型频率为4%C.该兔群自由交配的下一代F基因频率为60%,f基因频率为20%D.若该兔群中两只白色脂肪兔交配,后代为淡黄色脂肪兔的概率为25/256【答案】D【分析】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F的基因频率=FF的基因型频率+1/2Ff的基因型频率=66%;f的基因频率=ff的基因型频率+1/2Ff的基因型频率=34%遗传平衡定律:在数量足够多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逐代不变,则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p2表示FF的基因型的频率,2pq表示Ff基因型的频率,q2表示ff基因型的频率。其中p是F基因的频率,q是f基因的频率。基因型频率之和应等于1,即p2+2pq+q2=1。【解析】A、一个种群的基因库是指该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A错误;B、该兔群自由交配,下一代FF基因型频率为66%的平方=43.5
生物(贵州、安徽、甘肃适用,16+5题型)(全解全析)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