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

2023-10-30 · U1 上传 · 14页 · 227.5 K

2007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3分)在下列工业生产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铁矿石炼铁 B.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 C.液化空气制氧气 D.将石油蒸发、冷凝得到汽油、煤油等【微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思路】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解析】解:A、用铁矿石炼铁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能够淡化海水的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分离膜。这种膜材料是应用纤维素衍生物、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聚砜酰胺、磺化聚砜、交链的聚乙醇、改性丙烯酸聚合物等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的。这种膜材料的表面和内部布满了无数的、孔径大小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大小的微孔。这种膜材料就像筛子一样,它能够让水分子通过,而把海水中的泥沙、盐分、细菌及其他杂质“筛”掉。它的孔径大小非常合适,盐分等杂质休想蒙混过“关”。属于物理变化。C、工业上液化空气法制氧气,主要是将空气液化,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通过控制液化空气的温度,使氧气和氮气在不同温度下释放出来,是物理变化;D、因为石油蒸馏时根据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按照不同温度范围先后蒸馏出来的。所以石油蒸馏时物理变化。故选:A。【点拨】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2.(3分)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许多生活和环境问题的解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研制和尽可能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助于减少废弃塑料形成的白色污染 B.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满足了人类对农产品需求的大幅度增长,改善了生态环境 C.绿色化学的兴起,将促进传统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 D.许多新型合成材料的研制成功,对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国防等领域将产生重大影响【微点】绿色化学;白色污染与防治;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思路】可以从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的方法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不造成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的行为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解析】解:A、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就是塑料难降解,所以研制并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助于减少废弃塑料形成的白色污染。正确。B、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严重污染土壤,污染水源,造成粮食污染,所以错误。C、绿色化学的理念就是减少排放、实现原料利用率100%,所以正确。D、新型合成材料的研制成功,对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国防等领域会产生重大影响,正确。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3.(3分)化学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瓦斯等气体和面粉、煤粉等固体粉尘都易发生爆炸 B.对人体所必需的元素,要尽可能通过食物摄入,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健康 C.小强同学总是将所骑自行车擦得很干净,并将链条、钢圈等构件抹上油 D.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可将白衬衣上的蓝墨水渍迅速洗掉【微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思路】A、可燃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极限,在有引燃条件下可能发生爆炸.B、可从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C、可从金属防腐蚀角度进行分析.D、洗涤剂可以利用其乳化作用将油污互溶在一起,而被除去,对无机物没有乳化作用.【解析】解:A、可燃性的气体及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当浓度达到一定极限后,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所以正确。B、人体所需元素和营养素,必须合理摄入,过多过少都对身体不利,所以正确。C、在自行车链条和钢圈上涂油可以防止生锈,所以正确。D、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是利用洗涤剂和油污可以互溶而洗去的,蓝墨水是无机物,不会和洗涤剂形成乳浊液,所以不会被洗去,所以错误。故选:D。【点拨】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4.(3分)关于原子、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的体积都比分子小 B.原子的质量都比分子小 C.原子、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的数目都要变化【微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思路】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分子和原子之间无法比较体积、质量大小.只有分子和构成该分子的原子才可以比较大小,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解析】解:A、分子的体积不总比原子的体积大;故A不正确;B、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总比原子的质量大;故B不正确;C、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C正确。D、在化学反应里,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C。【点拨】此题考查分子和原子之间无法比较体积、质量大小.只有分子和构成该分子的原子才可以比较大小.如氧分子的体积、质量大于氧原子.掌握构成物质的微粒,明确分子、原子间的区别.5.(3分)甲、乙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和,有关它们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稀有气体的原子,乙是一种金属阳离子 B.两种粒子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存在形态 C.两种粒子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粒子 D.两种粒子所对应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均为2【微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思路】A、甲是稀有气体的原子,因为“质子数=电子数”,乙是一种金属阳离子,因为“质子数>电子数”;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C、甲是稀有气体的粒子,乙是钠离子;D、甲粒子所对应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2,而乙粒子所对应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3.【解析】解:A、甲是稀有气体的原子,乙是一种金属阳离子,说法正确,故A正确;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两种粒子不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存在形态,故B错误;C、甲是稀有气体的粒子,乙是钠离子,故C错误;D、两种粒子所对应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均”为2,说法错误,乙粒子所对应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3.故D错误。故选:A。【点拨】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特点.6.(3分)我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江油、北川等地的石灰岩溶洞中,奇妙的石笋、钟乳石吸引了大量游客.溶洞的形成与下列哪一个反应无关?( )A.CO2+H2O═H2CO3 B.CaCO3+H2CO3═Ca(HCO3)2 C.Ca(HCO3)2═CaCO3+↓CO2↑+H2O D.CaCO3CaO+CO2↑【微点】常用盐的用途.【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碳酸盐的性质,解答本题可以从碳酸钙的性质来分析,我们知道碳酸钙难溶于,它可以溶于水酸,如果将它放置于溶有二氧化碳的溶液中,它继续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盐,碳酸氢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分解又得到碳酸钙,在特定的条件下会性质不同形状的固体.可以据此答题【解析】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当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溶液遇到碳酸钙害死会生成碳酸氢钙,在特定的条件下,碳酸氢钙会分解产生碳酸钙,从而形成了溶洞中的石笋钟乳石等奇观,故A、B、C能够描述溶洞奇观的形成过程,但是缺乏高温的环境,所以不会发生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的情况,故D答案是错误的故选:D。【点拨】要知道溶洞中石笋、钟乳石的形成过程,熟练掌握碳酸盐的化学性质,并能根据它们的性质来解决一些常见的现象.7.(3分)X、Y、Z、R四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一种金属的盐溶液能跟其余三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这种金属是( )A.X B.Y C.Z D.R【微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思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只要排出它们的活动性顺序:根据与酸反应,速度越快(即产生气泡越多)金属性越强;可得活动性顺序:X>Y>Z>R【解析】解:X、Y、Z、R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Y>Z>R.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规律,可知R活动性最弱,R的盐溶液能跟其余三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故选: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灵活运用.8.(3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微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思路】A、取用药品时,药剂的瓶盖应倒放桌面上;B、称量物质时,物质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会污染托盘;且应“左物右码”;C、取用液体时,两容器口紧靠,防止液体流出;D、过滤液体时,没有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解析】解:A、图中瓶盖没有倒放,会污染药品,故A错误;B、物质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会污染托盘,并且,物质和砝码的物质放反,故B错误;C、取用液体时,两容器口紧靠,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错误,缺少玻璃棒引流,没有注意“三靠”,故D错误。故选:C。【点拨】了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液体的配置方法;掌握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方法.9.(3分)木糖醇是细菌的天敌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木糖醇口香糖及木糖醇牙膏有利于预防龋齿和肺感染.有关木糖醇(C5H10O5)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个木糖醇分子由5个CH2O原子团构成 B.1个木糖醇分子由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木糖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木糖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1%【微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思路】利用化学式的相关意义并结合化学式的基本计算解决,化学式能体现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分子结构,利用化学式同时可对物质的元素进行相关的计算.【解析】解:A、木糖醇分子的结构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此选项错误。B、1个木糖醇分子由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反映了分子的结构,故此选项正确。C、元素的质量比不等于原子个数之比,故此选项错误。D、木糖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6.67%,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拨】此题是对化学式知识的考查,解题的重点是对化学是表示的意义及相关的计算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10.(3分)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此温度下向50g水中加入50g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增加水的质量可以增大KNO3的溶解度 D.升高温度和蒸发水均可使溶液中析出KNO3晶体【微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思路】由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知此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55gKNO3固体.A、由分析知所得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B、由分析知,此温度下50gKNO3固体能全部溶于50g水中形成溶液,计算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即可.C、往溶液中增加水的质量与溶解度无关,在一定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定值.D、有已知知识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温度不会使溶液析出晶体.【解析】解:A、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知此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55gKNO3固体;故在该温度下向50g水中加入50g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A不正确;B、由分析知,此温度下50gKNO3固体能全部溶于50g水中形成100g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50%;故B正确;C、往溶液中增加水的质量与溶解度无关,因为在一定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不会随着溶质、溶剂量的改变而变化。故C不正确;D、从学过识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温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