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

2023-10-30 · U1 上传 · 12页 · 65.5 K

2016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积土成山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海市蜃楼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生铁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液氧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C、氧化铜、酒精都属于化合物,水银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D、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氧化物,食盐水属于混合物,氢气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根据读取液体体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操作正确;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故操作错误;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没用玻璃棒引流,故操作错误;D、读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不能俯视或仰视;故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分析】A、根据地沟油作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太阳能是清洁能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防治雾霾天气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好处分析判断.【解答】解:A、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实现了变废为宝,该选项说法正确;B、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该选项说法正确;C、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减少雾霾,但不能禁止,该选项说法错误;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保护环境,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治理知识,侧重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的积累和把握.5.【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故错误;B.硫化丙烯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C.硫化丙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32≠3:6:1,故错误;D.硫化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6%,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塑料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之一,故正确;B.紫砂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错误;C.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错误;D.不锈钢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7.【分析】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措施很多,根据生活中节水的做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浪费的大量的水,不利于节约用水,故选项错误。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有利于节约用水,故选项正确。C.洗澡擦沐浴露时不关闭水龙头,浪费的大量的水,不利于节约用水,故选项错误。D.将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浪费的大量的水,不利于节约用水,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即可正确解答本题.8.【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氢>铜>银,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及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铁能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亚铁。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说明铁全部参加反应,硝酸银和硝酸铜是否含有无法确定。由以上分析可知:A、由以上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亚铁,故A错误;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亚铁,没有硝酸铁,故B错误;C、由于铁先与硝酸银反应,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若没有硝酸铜,则一定没有硝酸银,故C正确;D、硝酸银的存在无法确定,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注意反应的顺序:活动性强的金属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混合盐溶液中,活动性强的金属会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然后再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9.【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稀盐酸能与适量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硫酸钠溶液和硫酸均能与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氢氧化钠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pH=7,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0.【分析】A、根据硫酸的pH值小于7,当和氢氧化钠反应时溶液的pH值会增大,直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值为7,当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则溶液的pH值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而大于7进行分析;B、根据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待稀盐酸完全反应,碳酸钠溶液继续与CaCl2反应形成沉淀,至完全反应沉淀质量不再增加进行分析;C、根据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碳酸钠,向一定量久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才会出现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D、根据向一定量KN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不能再溶解硝酸钾,所以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A、硫酸的pH值小于7,当和氢氧化钠反应时溶液的pH值会增大,直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值为7,当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则溶液的pH值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而大于7,故A正确;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待稀盐酸完全反应,碳酸钠溶液继续与CaCl2反应形成沉淀,至完全反应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故B错误;C、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碳酸钠,向一定量久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才会出现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D、向一定量KN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不能再溶解硝酸钾,所以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到纵横坐标轴的说明文字,这是对曲线所反应规律判断的依据,不可仅凭经验去解答。二.非选择题11.【分析】(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写出其元素符号即可.(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O.(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3SO2.(3)氧化铝中氧元素显﹣2价,铝元素显+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2O3.故答案为:(1)O;(2)3SO2;(3)2O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化合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分析】(1)根据硬水、软水的区别方法和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回答;(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回答;(3)根据镁燃烧生成了氧化镁分析回答.【解答】解:(1)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检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日常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2)活性炭可做防毒口罩的滤毒层是利用其吸附性,能吸附有毒的物质.(3)照明弹发出耀眼的白光,是因为镁粉被点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O22MgO.故答案为:(1)肥皂水,煮沸;(2)吸附;(3)2Mg+O22MgO.【点评】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现出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考查运用知识的能力.13.【分析】(1)根据同一周期中元素序数的变化规律来分析;(2)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3)根据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以及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解答;(4)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名称,然后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解:(1)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填:17;(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质子数)不同;故填:核电荷数(质子数)不同;(3)由硫离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离子符号为S2﹣;故填:S2﹣;(4)7号元素是氮元素,8号元素是氧元素,19号元素是钾元素,三者可组成的复合肥是硝酸钾;故填:KNO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B物质中含有少量的A物质,提纯B的方法是:蒸发溶剂结晶法;(2)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70g,所以50g的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最终形成溶液的质量为85g;(3)t1℃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降低温度,A、B物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