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

2023-10-30 · U1 上传 · 13页 · 67.5 K

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8小题每题1分,9、10小题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百炼成钢的过程包含着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日照香炉生紫烟属于光的散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分析】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导管连接胶皮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图中所示装置正确。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分析】A.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据此解答;B.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解答;D.微观粒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解答】解:A.金属表面镀上一层抗腐蚀性的金属或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可以阻止铁与空气和水接触,并没有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故错误;B、洗涤剂洗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故错误;C.钢的性能优于生铁是因为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故错误;D.氧气可以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防锈的措施与原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以及分子的性质,难度不大。4.【分析】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等。【解答】解:A.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与愿望相符,故A不选;B.工厂废气中含有有害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与愿望不符,故选B;C.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与愿望相符,故C不选;D.开发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与愿望相符,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5.【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6.【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解答】解:根据题意,将甲、乙、丙分别放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只有甲表面产生气泡可判断三种金属中甲的活动性最强;把将丙放入乙的盐溶液中丙表面无现象。说明丙的活动性比乙弱;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乙>丙;故选:A。【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7.【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铝合金、盐酸、空气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铝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属于单质,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氧化物,氧化铜属于化合物,生理盐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D、碳酸钠属于无机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8.【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B.根据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进行分析;C.根据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进行分析;D.根据营养素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中不含有碳元素,不能变成汽油。故A错误;B.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有毒,不能用来勾兑饮用酒,故C错误;D.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知识覆盖面比较广,解答本题要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9.【分析】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结合成沉淀的则不能得到透明溶液;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解答】解:物质加到水中得到无色溶液,说明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且不存在有色离子。A、NaOH、HNO3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没有沉淀生成,不存在有色离子,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故选项正确。B、H2SO4、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C、三者之间不反应,CuSO4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选项错误。D、Na2CO3、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对于能否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要注意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10.【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B、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C、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甲烷、氢气燃烧均生成水,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C、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D、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珠,无法确定甲烷中是否混有氢气,因为甲烷燃烧也生成水,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11.【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进行分析;(2)根据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进行分析;(3)根据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进行分析。【解答】解:(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5个磷原子可表示为:5P;(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可表示为:CH4;(3)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氯化银中银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故答案为:(1)5P;(2)CH4;(3)。【点评】(1)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12.【分析】(1)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的种类;(2)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主要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分析;(3)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解答】解:(1)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图1①﹣⑤共有四种质子数,共表示四种元素。(2)图1①﹣⑤中①⑤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4NH32N2+3CH4。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的Z和W的质量比为(28×2):(16×3)=7:6,故A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B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C正确D.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故答案为:(1)四;(2)①⑤;(3)BC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变化规律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3.【分析】(1)根据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消毒进行分析;(2)根据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进行分析;(3)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4)A.根据一水多用进行分析;B.根据农业上减少环境污染的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活性炭的特征进行分析;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1)在自来水厂里,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加入氯气,其目的是消毒杀菌;(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3)A.用蒸馏水洗涤试剂瓶后,立即盛装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会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B.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10%)=90g,水的体积为:90g÷1g/mL=90mL,所以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故B正确;C.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100g×10%=(100g+x)×5%,解得:x=100g,故C错误;D.氯化钠固体溶解时,需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食盐的溶解,故D错误;(4)A.生活中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A正确;B.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B正确;C.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净水器中加入活性炭除去水中异味,故C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应奖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故D错误。故答案为:(1)消毒杀菌;(2)肥皂水;(3)ACD;(4)AB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知识覆盖面比较广,解答本题要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14.【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t3℃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2)P点的含义: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不考虑水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