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共12分,1~8小题每题1分,9、10小题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焰火表演是指物质燃烧发出不同颜色的火焰和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舞台升降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音乐喷泉是喷泉冲击发出声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灯光表演是利用灯泡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A。【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分析】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木家具是用红木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B、塑料饭盒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C、羊毛披肩是用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D、黄铜制品是用黄铜制成的,黄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4.【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氮气的用途等知识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解答】解:A、空气中的CO2不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错误;B、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错误;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差,错误;D、空气中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剂,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组成、污染、氮气的用途等知识就可分析判断本题。5.【分析】A.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元素的规定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解答】解: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故错误;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故错误;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错误;D.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水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组成与结构,难度不大.6.【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②石灰石、④浓硫酸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①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③水银,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解: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①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③水银,都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②石灰石、④浓硫酸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①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②石灰石是碳酸钙和杂质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③水银属于纯净物,④浓硫酸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7.【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不能涂抺氢氧化钠溶液,错误;B、氯化钠能用作食品加工调味剂及配制生理盐水,正确;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会反应生成氨气而造成肥效降低,错误;D、苹果山楂呈酸性,故患“胃酸过多症”的病人可以多吃苹果、山楂,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分析】反应后a质量减小1.2g,是反应物,c质量增加3.2g,是生成物,d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1.2g=2.0g。【解答】解:A、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为:1.2g:3.2g=3: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d不一定是催化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上表中x=3.2﹣2.0=1.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9.【分析】由题意“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和铁,充分反应,过滤得到一些固体,向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放出”,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则可知:Zn>Fe>(H)>Cu,因为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活动性比它弱得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活动性越弱,越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故可知答案。【解答】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锌先与硫酸铜反应,当锌反应完全后,铁再与硫酸铜反应,由题意可知,充分反应,过滤得到一些固体,固体则为金属活动性较弱的金属;向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放出,则含有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金属,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则一定含有Fe,而可能含有Zn,一定含有Cu.故②③④正确。故选:C。【点评】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学会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0.【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只要分析一种鉴别方法不正确,即可排除该选项.【解答】解:A.样品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为硫酸,无明显现象的为盐酸,可以鉴别;而二者都可以和碳酸钠反应冒出气泡,和氧化铜反应产生蓝色溶液,无法鉴别,选项错误;B.氯化铵和氯化钙都能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用熟石灰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钙,没有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原固体为氯化钙,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原固体是氯化铵;用碳酸钠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钙,向样品中滴加碳酸钠,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钙,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铵,可以鉴别;选项错误;C、用熟石灰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没有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原固体为氢氧化钠,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原固体是硝酸铵,可以鉴别;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向样品中滴加水感觉明显烫手的原固体为氢氧化钠,而明显温度降低的原固体是硝酸铵,可以鉴别;用硝酸铜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向样品中滴加硝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铵,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D、用燃着的木条鉴别,能够使木条燃烧更剧烈的原气体为氧气,能够使木条熄灭的原气体为二氧化碳,能够燃烧的是氢气;用石灰水鉴别,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此现象的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不能鉴别;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在水中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鉴别题,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就是根据物质所具有的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与所提供的物质,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对它们加以区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14分)11.【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根据物质性质和组成分析确定物质的名称,然后正确的写出物质的化学式.【解答】解:(1)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是一种碱,能与酸性物质反应,所以能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Ca(OH)2;(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所以可用稀硫酸来清除铁锈;故填:H2SO4;(3)酒精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液体燃料;故填:C2H5OH.【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组成成分和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2.【分析】(1)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来分析;(2)根据硬水的软化方法来分析;(3)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4)在蒸馒头和炸油条时,既可以除去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的是碳酸氢钠.【解答】解:(1)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在等量的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填:肥皂水;(2)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主要是碳酸氢钙和碳酸氢,前者加热分解能生成不溶的碳酸钙而沉淀下来,后者最终能生成不溶的氢氧化镁而沉淀下来,故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是煮沸;故填:煮沸;(3)A.糯米中富含糖类;B.瘦肉中富含蛋白质;C.食盐中富含无机盐;D.红枣中富含维生素与糖类;故填:B;(4)在蒸馒头和炸油条时,既可以除去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的是碳酸氢钠;故填:B.【点评】本题考查了硬水与软水的检验与硬水的软化、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以及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难度不大.13.【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特性分析解答;(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元素的定义分析回答;(3)观察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级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分子相互占据了间隔,所以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2)①由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A、B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的元素;(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写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NO2CO2+N2;答案:(1)分子之间有间隔;(2)AB;(3)2CO+2NO2CO2+N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14.【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要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故填:升高温度;(2)t3℃时,甲的溶解度为90g,乙的溶解度为50g,故甲、乙两种物质各70g分别加入100g水中,能形成溶液质量为170g的是甲物质,故填:甲。(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明显,故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故填:降温结晶;(4)t3℃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甲中的溶剂质量小于乙,降温到t2℃,溶剂的质量不变,故得液中溶剂质量的关系是:甲小于乙,故填:
2017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