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3-11-14 · U1 上传 · 13页 · 863.8 K

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三入学考试地理试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示意我国某家具企业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等流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企业把家具加工选择在越南,主要是因为越南()A.原料充足 B.劳动力廉价 C.市场需求大 D.加工水平高2.该企业在城市布局体验馆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A.信息网络 B.环境舒适度 C.交通通达度 D.生产地距离【答案】1.B2.C【解析】【1题详解】注意与越南家具厂相关的箭头,原料是来自芬兰的木材,我国家具企业总部提供商品设计,产品运回中国,越南家具厂主要从事加工环节。越南经济和技术水平较低,家具加工水平不高。将家具加工布局在越南,主要原因是越南的劳动力廉价。故选B。【2题详解】注意与图中体验馆相关的箭头,有考察实物、送货安装、调拨运输等,都离不开便捷的交通,因此交通通达度是布局体验馆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故选C。耕地非粮化是指土地经营者将耕地用于非粮食种植的农业生产行为。下图示意我国某省a、b两县非粮食耕地作物种植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该省最可能是()A.吉林 B.山东 C.江苏 D.广东4.a县耕地非粮化的主要驱动力是()A.土地条件 B.气候条件 C.经济效益 D.政策导向5.为保障粮食安全,能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的措施是()A.提高粮食收购保护价格 B.扩大城郊农业规模C.加强农田配套设施建设 D.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答案】3.D4.C5.A【解析】【3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b县甘蔗种植在非粮食耕地作物种植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四个选项中,广东的甘蔗种植面积较大,而吉林、山东位于北方地区,不适合甘蔗生产,江苏种植甘蔗的比例也极小,故D正确,ABC错误,选D。【4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种植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远比不上种植经济作物,故a县出现耕地非粮化的最主要驱动力应该是经济发展水平,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对于经济作物等非粮食作物的需求量大,种植非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更好,使得该地出现非粮化现象,C正确;土地条件、气候条件和政策导向都是进行“非粮化”的条件之一,但不是主要驱动力,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提高粮食收购保护价格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A错误;城郊农业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扩大城郊农业规模会加重耕地非粮化,B错误;加强农田配套设施建设并不能防止耕地非粮化,C错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也不能保证土地流转后是种植粮食作物,也可能经济作物,D错误。故选A。【点睛】我国的主产蔗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等南方11个省、自治区。家住我国某山山下的小明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农历腊月初十,星期二,晴,早晨7:30出门上学,我们山下室外气温为零下5℃,冻得直打哆嗦,我给住在山坡(山顶海拔为3500米)的爷爷打电话,他却说他那里室外温度只有零下2℃,我还惊奇发现,在北京时间13:00左右课桌上水杯的影子刚好朝向正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小明所在地的山脉可能是()A.太行山 B.巫山 C.贺兰山 D.昆仑山7.当天该地夜间山下气温比山坡气温低的原因可能是()A.山坡上冷空气下沉到山下 B.山坡夜晚阻挡冷空气而增温C.山下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强 D.山下白天接受太阳辐射较少【答案】6.C7.A【解析】【6题详解】据材料“在北京时间13:00左右课桌上水杯影子刚好朝向正北”可知,在北京时间13:00时,该地地方时应该是12:00时,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与120°E经度相差15°,则该地经度为105°E,可能为贺兰山,C正确;太行山位于115°E附近,巫山位于110°E附近,昆仑山为东西走向山脉,经度跨度大,且昆仑山海拔较高,高于3500米,ABD错误。故选C。【7题详解】正常情况,海拔高,气温低。但该地山坡温度高于山下,可能发生逆温现象。夜间山坡降温快,冷空气下沉到山下堆积,A正确;如果山坡夜晚阻挡冷空气,山下海拔低,气温也应该高于山坡,B错误;夜晚如果山下逆辐射强则气温应该较高,C错误;白天山坡和山下接受太阳辐射没有较大差异,D错误。故选A。【点睛】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截至2020年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爆发的林火已燃烧了5个多月。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下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根据图中采用“点倒火”灭火方式,判断该地此时()①吹西风②吹东风③风力较大④风力较小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9.澳大利亚此次森林过火后可能会()A.优化森林生态环境 B.降低森林虫害风险C.增加木材蓄积量 D.抑制优势树种生长【答案】8.C9.B【解析】【分析】【8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地此时应该吹西风;且可以利于“点倒火"方式扑灭,说明此时风力较小,综上所述,①④对,C正确,ABD错误,故选C。【9题详解】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澳大利亚此次森林过火后可能会烧死害虫,降低森林虫害风险。森林火灾过后会破坏森林生态环境、减少增加木材蓄积量,不会抑制优势树种生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森林及其保护相关知识。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10.此时,盛行西南风的是()A.哈尔滨 B.北京 C.青岛 D.重庆11.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A.气温较高 B.气压较低 C.降水较多 D.昼夜温差大12.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区是()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答案】10.A11.D12.B【解析】【10题详解】风向总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读图,根据图中等压线判断,此时,哈尔滨受低压中心控制,位于低压中心的南部,盛行西南风,A对。北京盛行偏北风,B错。青岛盛行偏东风,C错。重庆吹偏东风,D错。故选A。【11题详解】根据等压线,甲地是高压中心(冷高压)控制,乙地是低压中心控制。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气温较低,A错。乙地为低压中心,甲地气压较高,B错。甲地为高压控制区,降水较少,C错。甲地盛行下沉气流,晴天为主,昼夜温差大,D对。故选D。【12题详解】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区是受低压控制影响的地区。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内蒙古高原受高压控制,A错。云贵高原受低压控制,B对。珠江三角洲的广州没有形成低压中心,C错。长江三角洲距低压中心较远,或是在暖锋的锋后,D错。故选B。【点睛】画风向方法技巧总结:在弯曲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过该点做等压线的切线;第二步:做切线的垂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三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高空或近地面;第四步: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这点的风向。读“世界某区域图”,如果左图所示河流和湖泊均以雨水补给为主,且P地所在水文站测得流量的季节变化比Q地较大。完成下面小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的流向是由Q向PB.R地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S城常年受西风控制D.S城附近海域可能有寒流流经14.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图中等温线为七月份等温线②图中等温线为一月份等温线③此时湖泊水位为a④此时湖泊水位为b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关于P地河谷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河谷地质构造为向斜②河谷地质构造为背斜③A地位于河谷西岸④B地位于河谷西岸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3.D14.A15.C【解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故河流由P流向Q,A错误;从P地河谷剖面图上可以看出,河流的东岸(右岸)比较陡,也就是侵蚀岸,由地转偏向力可以断定该地位于北半球,据材料“P地所在水文站测得流量的季节变化比Q地较大”可知,P地降水季节变率大,应位于40°N以南,属于地中海气候,也可判断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则R地位于40°N~60°N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S城位于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C错误;S城位于30°N~40°N大陆西岸,附近海域可能有寒流流经,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据上题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图中等温线在陆地上向高纬度弯曲,说明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应为七月份等温线,①正确,②错误;湖泊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湖泊水位较低,此时湖泊水位为a,③正确,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根据河谷两侧岩层分布特点,中间岩层老,两侧岩层新,可以推出为背斜构造,②正确,①错误;该河流位于北半球,河流由P流向Q,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东岸)比较陡,左岸(西岸)比较缓,读图可知,A岸较缓,为河谷西岸,B岸较陡,为河谷东岸,③正确,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根据等温线弯曲判断海陆季节(月份):7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南凸;1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南凸,海洋等温线向北凸。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17.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答案】16.C17.B【解析】【16题详解】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则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选C。【17题详解】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的泥沙,并在白壳堤外堆积,形成新海岸,不断堆积,从而使得白壳堤距离海岸线的距离变大。根据上题结论,海岸线位置稳定才能形成白壳堤,A错;随着泥沙堆积,海岸线距离贝壳堤越来越远,B对。形成河口三角洲是由于河流从搬运泥沙在入海口堆积形成的,C错;河流改道是在内陆地区发生的,不会发生在海岸线位置,D错。故选B。【点睛】该题组是选择题部分难度最大的一组题,围绕“贝壳堤”这个主题,考查了河流堆积作用、海浪侵蚀及堆积作用,要求学生对有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较强分析推理能力。第1题,学生容易被图中几条贝壳堤干扰,考虑几条贝壳堤形成的动态过程,认为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而错选B,这就要求学生审题一定要准确,抓住“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词“任一条贝壳堤”和“形成过程中”。第2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探究海岸线是如何远离贝壳堤的,主要是由于海水的堆积作用造成的。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分布有热带落叶混交林。研究表明,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右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热带落叶混交林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种群最可能源自()A马来群岛 B.新西兰北岛 C.亚马孙雨林 D.马达加斯加岛19.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开始集中落叶的时间是()A.1~2月 B.4~5月C.7~8月 D.10~11月20.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光照C.地形 D.水分【答案】18.A19.B20.D【解析】【18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最接近该地区的是马来群岛,最有可能源自马来群岛,A正确。新西兰北岛、印度半岛、马达加斯加岛距离该地区较远,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