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4-01-30 · U1 上传 · 10页 · 356.1 K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形象思维是借用形象来思考问题,是具体形象的变幻;逻辑思维是借用概念来思考问题,是逻辑的推演。我们读诗、词、曲、散文、小说,实际上是在接收、玩味纸上的形象。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到底在说什么,他只给你“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这两个形象,你去想吧。人们想了一千多年,有琢磨不尽的美。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逻辑思维之下,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形象思维之下,却有无穷的解。元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没有逻辑推理,没有因果关系,甚至没有一个动词,我们看到的只是形象。从“枯藤”到“断肠人”连用十一个具体形象,如拼图一样拼出一幅天涯旅人图,产生了震撼人心的美。这是形象思维的力量,逻辑思维办不到。唐诗是诗歌这种艺术形式的高峰,实际上是形象运用的高峰,之后就跌落下来了。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总体而言,唐之后无好诗,是因为诗中的形象力下降,宋人的诗形象少得可怜,只剩下说理了,那些形成理障的作品,读来味同嚼蜡。作品中的形象虽然是具体的,但它已不是自己而另有了象征。枯藤也早不是那个枯藤,昏鸦也早不是那个昏鸦,而是它们背后的情绪。人除了个体的思维,还参与群体思维,互相交流磨合,钱学森称之为“社会思维”。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形象模块”,一一对应内心的某种情绪。比如绘画中,蓝色为冷,红色为热,黄色为暖。生活中,东风表欢悦,西风表悲愁。作者在抒情时不直接说出那个“情”字,而取一个形象来指代,美就这样产生了。辛弃疾本来要说愁,但说出口的却是“天凉好个秋”,孟郊本来要说中榜后的狂喜,说出口的则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都是用相应的形象来进行象征、比喻。所以,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还常精选形象来最后压轴,这叫“结情于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辛弃疾失意落魄,夜宿古寺忽被钟声惊醒:“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他不说心中的凄凉,却说“卷地西风”。蒋捷的《一剪梅》写乡愁,写时光流逝的无奈,结句却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都成了传颂不衰的名句。下面是笔者几篇写历史人物的文章,当然都是对这些人物的解析、褒奖和崇敬,但收尾时却无一字言情说理,而只取一形: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以上结尾,在大形象中分别添加了只属于他们个人标配的小形象来强化人物。细微处好像重要场合男人不同的领带和女人不同的胸花。这就是形象思维的象征性,一形胜千言。逻辑思维没有这个隐语效果,它必追求概念清楚,前因后果层层推理,是一种线性思维。形象思维有外溢的美,逻辑思维却只谨守规矩,只看脚下的路。五彩成锦绣,变化才有美。形象思维把许多形象的模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不分先后,没有因果,相互融合,浑然一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最后连模块本身也找不见了,只是一团美感。就像制酒,酒成后只闻酒香,不见高粱。这种随机组合,依据背景、语境的不同,可以变幻无穷。同是面对秋天的树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积极兴奋的:“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消极愁怨的。有时还将物、人的形象相融,像中国古代山水画,于深山古寺、茂林修竹间,点上几个小人儿。李渔有一段写芭蕉的小品:“蕉之易栽,十倍于竹,一二月即可成荫。坐其下者,男女皆入图画。”明明是写蕉,却突然请来人的形象,让其坐在蕉叶下,人的灵魂转附于蕉叶之上,顿然满纸生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在逻辑思维框架下都不合理,但在形象思维框架下,不但合理,而且美丽、浪漫。这种美像瓷器的窑变一样,不可预知、永不重复,有时连作者都惊讶手中的笔怎么会走到这一步。形象思维是画家手里的一个调色盘,可以随意蘸取颜色,明暗冷暖,掌控画面的情绪。比如笔者的《万里长城一红柳》写长城上一群环保志愿者的愉快生活,其中的一段也是借鉴《天净沙·秋思》,但置换了形象模块,就拼出另一种情绪:“长城古寺戍楼,蓝天绿野羊牛,栽树种瓜种豆。红柳树下,有缘人来聚首。”又如《风沙行》,主要写风沙的肆虐和沙漠生活的艰苦,但这类文字多显沉重,有压抑感。这时就要扳回一点,拼入几个温暖可爱的形象:“沙地的可咏可叹之物还有许多。有一种红柳,生长很慢,极耐旱,枝通红。细枝可用来编筐子。我刚住下时房东送来一只新的红柳箩筐,横纹竖线,细编密织,就像是一只大红灯笼,红艳照人。放于墙角顿觉陋室生辉,寒窑生暖。”“别看风沙脾气大,平歇下来也温柔可人。仲夏的夜晚,你一觉醒来正凉风过野,细沙打在窗纸上,簌簌唰唰,如春而入梦,窗外月明在天,地白如霜,沙枣花暗香浮动。这时忆亲人,怀远方,心也温暖,情也安宁。”总之,文章是靠形象的形状、颜色、声音、寓意等来创造和平衡美感的。(节选自梁衡《形象思维与文章之美》)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富有意蕴,耐人寻味,善于借助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不讲究逻辑推理和因果关系。B.诗词作品中的一些典型意象,在社会群体思维交流磨合、相互影响下,常用以表达某种相对固定的情绪。C.同一个形象,由于不同背景、语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引发不同的情绪,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情绪。D.文学作品中有些事物用逻辑思维衡量并不合理,但以形象思维加以观照,却能收到不可预知的新奇美感。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里长城一红柳》文中仿作《天净沙·秋思》,但其感情基调却与原作不同。B.本文在阐明观点时多选用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作为例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C.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比直抒胸臆更适宜于表达感情。D.本文作者在文学创作上的实践,体现了其对传统文化的消化、吸收及运用之效。3.下列不适合填入文中横线处的一项是(3分)()A.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乱世中的美神》)B.我在祠中盘桓半日,临别时又在武侯像前伫立一会儿,他还是那样,目光如泉水般的明净,手中的羽扇轻轻抬起,一动也不动。(《武侯祠,1700年的深思》)C.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把栏杆拍遍》)D.只见湖边星星点点,隔不远处就会现出几株古柳,但不管哪一棵,则一律于枝端发出翠绿的新枝,密浓如发,披拂若裾,在秋日的暖阳中绽出恬静的微笑。(《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4.如何借助形象思维增强文章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5.请结合本文观点,赏析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的凄凉之美。(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剪辑错了的故事①茹志鹃“你听着,老寿,领导已决定把梨园砍掉,让出地来种麦。”“啥?”“今晚上就要组织劳力干了。甘书记不是说了限三天三夜?要放倒树,整好地,下好种,要改变面貌,这是要上报的。”“……大伙儿……大伙儿都指望着今年的梨呀!”老寿心里像是插上了一把刀。他晃晃悠悠走进屋子,又走出来,到第八次的时候,星星已经淡下去了,鸡叫了一遍。老寿伫立在屋前的枣树下,想起那年的淮海战役。那是鸡啼二遍的时候,副区长老甘来了。才几天没见,他瘦落了形,眼窝塌下去了,腮帮子凹下去了,一脸黑茬茬的络腮胡子,围着一张干裂的嘴,裂开的血口子都发了黑。老寿走到门口,伸手就在屋檐上使劲拽了两把屋草,进来就填进灶膛里,点着了火。老寿在锅里添了水,又敲了四个鸡蛋。一边忙一边问遇见啥困难了。“啥困难?柴草!老寿,解放军打这样的大仗,粮食不用咱筹划,咱连个柴草都供不上,像话吗?土地庙拆了,‘土改’前的那些小破屋也拆了,还有啥?你说!”是啊,还有啥呢?老寿的老伴刚去世,她心爱的小木柜子上次也支援了前线。“别着急,咱再合计合计。”等老寿叫来其他党团员、积极分子,只见老甘背靠着炕,双手搭在匣子枪上,头歪到肩膀上睡得正香,桌上那碗汤鸡蛋已经冰凉了。大伙儿蹑着脚,悄悄地围着那个睡着了的人,蹲下来,坐下来,开了一个哑巴会,议题是明白的:柴草。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没有说一句话,可是大家都被紧急地动员了起来:柴草。散了会,老寿送大伙儿走出屋去,站在屋前的枣树下发起愣来。七棵枣树,他想起老伴儿,那年他们打下的枣,几乎都慰劳了解放军。鸡叫三遍时,老寿已脱了棉袄,抡起斧子。砍到第五棵的时候,他的膀子叫人从后面抱住了。回头一看,是老甘。那年,这个不算大的村落里,一天放倒了二百多棵树,于是村子成了赤膊村。第二年的春天,当百万雄师飞渡长江的时候,老寿为村里果园培育的梨树苗苗,已有筷子长了。鸡叫第二遍了。老寿坐在窝棚前的地上,抱着膝盖,嘴里喃喃着什么,像傻了一样。他眼睁睁地看着那汽灯抬来了,锯子斧子搬来了,社员们举起斧子,梨树倒下来了,那用纸包裹着眼见就要收获的青梨,也跟着掉在了地上。老寿一下子老了,整天坐在那两棵枣树下,一动不动地望。这朦胧的双眼,有人说是气恼苦闷的表现,有人说是他在回忆过去,怀念老甘。谁知道呢!甘书记完成了任务,如今是县里分工抓棉粮油的书记了。好多天,老寿都迷糊着同一个梦。反侵略战争爆发了,飞机没日没夜地在头顶上转。村里有那胆小的,没经过战争锻炼的,就像掐了头的苍蝇瞎闯。这时候,老寿打定了主意,站出来,他对大伙儿说话了:“咱眼下第一要紧的事,是要组织起来,我说得分一拨人去挖防空洞,民兵呢,得在仓库前面站一个岗,村前村后是巡回流动哨,祠堂的屋顶高,在那里再安一个防空哨。敌机来了,就吹号报警,大家就钻洞。敌机一走,再吹号,咱该干啥干啥。”不知怎么的,老寿变得怪能说话了,而且腿脚也灵便了。“第二要紧的事,是把老甘找回来。我这就去。”老寿告辞了乡亲,直往西边的大山奔去。山哪,好高哦!岌岌的悬崖,沉沉的深渊,怪石流沙,没有现成的路。但是老寿目不旁顾。他翻过一架山,翻过更高的山,还有更高更高的山。山上没有人迹,有的是奇寒、大雪、冷风,还有山石上的冰凌。他披着霜雪,涉过溪流,穿破了山鞋,挂破了衣裳,终于爬到了山巅。老寿张开双臂,从肺腑里发出一声声呼号——“……老甘!……老甘!……回来!……回来!……商量!……商量!……”荒山深峪里的回声,也似乎在帮他寻找,“回来!……党的光荣,胜利的保证……”几天以后,老寿疲惫地回到家里,打好背包,换好了鞋,把干枣灌进干粮袋,准备再去找老甘。忽然有人轻轻叩了三下门。啊!这不是老甘吗?他就是这么敲门的。老寿赶紧拔栓开门,不禁吓了一跳。进来的是甘书记,他蓬乱着头,身上又是雪又是泥,没一个跟随的人,手里捏着一条空空的干粮袋,一进来就把门关上,气喘吁吁地说:“我是你们的领导。快给我装上干粮,我带领你们行动。”“我没有粮食。”老寿决断地说。甘书记冷笑一声,说:“不装也不要紧。我是干部,有你们吃的,就有我的一份。”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晃了晃说:“这是有文的,规定的。”说着就要抢干枣。老寿气得正要爆发,忽然响起了“砰!”“啪!”两下震耳的声音。“爷爷,爷爷!”孙儿摇着老寿,“咱大队炼出钢来啦!快去看呀!”“炼钢?谁炼钢?那,那老甘呢?仗不打啦?”“你说啥呀,爷爷?我说咱大队自己炼出钢啦!有了钢,咱就可以造拖拉机了。”“哦!拖拉机……”老寿想起很早很早以前,老甘是说过耕地不用牛的。他全白的长眉下面,眼睛又朦胧地合了起来。慢慢地,从他那合起的眼睛里,迸出了两颗浑浊的泪珠。他还想在梦中去找回那威武雄壮的故事来,但现在连这也消遁了。“为什么不真的找老甘去?”老寿猛然睁大眼睛,醒悟过来,“对呀!我找老甘去。”老寿颤巍巍地站了起来,颤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