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涵江区一级达标校高三联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湖南地区出土了不少商代中期和晚期的铜器,其铸造水平不低于中原,造型和纹饰则既有纯属中原风格的,也有富于江南特色的,而且某些商代青铜器上有殷人的族徽。这说明殷商时期( )A.等级森严的分封格局形成B.商人直接控制的区域扩大C.华夏文化圈得到初步扩展D.中原经济影响力逐渐拓展2.下表所述汉代统治者的做法( )文献记载出处(汉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班固《汉书》(汉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募郡国吏民訾百万以上徙平陵(汉成帝鸿嘉二年)徙郡国豪杰訾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A.阻断了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旨在强化中央政府权威C.意在维护自耕农的经济利益D.有利于统治的长期稳定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的本纪和列传往往成了传主人物的家谱家传,如《魏书》《宋书》等几乎在每个所记人物之下,附记其兄弟子孙达数十人,并充斥着对这些人物的家诫、门风、艺业、风度等的描述和颂扬。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的撰写( )A.受到门阀政治的影响B.打破了传统的史著体例C.强调史学的资治功能D.以褒贬历史人物为目的4.下图为天宝六年(747年)在今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一份文书,据此可知( )户张阿苏剩退壹段壹亩永业常田城西拾里武城渠东至渠西张伯南至道北靳阿惠壹段叁亩永业常田 城东肆拾里柳中县屯续渠东范西至渠南至渠北至渠(后缺)(大谷第二八五四号退田文书)A.均田制已经崩溃B.两税法效果明显C.政府掌握土地不足D.水稻种植范围扩大5.1280年,元朝政府规定,对贩卖土货的商人改收单份税,鼓励国内贸易商出洋贸易。1293年,中书省又制定了“二十三条则法”,整顿市舶贸易,严防走私。这反映( )A.政府谋求对外贸易的巨大利润B.商税成为政府主要财政来源C.海外贸易的走私现象异常严重D.重农抑商政策已被逐渐放弃6.徐霞客曾说,在其父亲去世后二十年间,由他母亲独支门户,勤俭持家,“母无他好,好习田妇织”。“特以精好闻”的徐家织布“轻弱如蝉翼,市者辄能辨识之”。据此可知,徐母得以独立维持生计的时代背景是( )A.币制与赋役制度的变化B.经营方式出现革新C.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D.长途贩运贸易兴盛7.1912年年底,民国政府初步拟订《商会法》草案,准备取消原有的各省商务总会,遭到当时商界的反对。1914年正式颁布的《商会法》仍规定取消各省商务总会,后由于商会和商界的坚决抵制,民国政府最后不得不作出让步。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资产阶级的权利意识增强B.南京临时政府政策受到抵制C.实业救国思想已深入人心D.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8.1934年,学术界围绕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展开论战。甲方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已占优势,今日中国的农村问题已经是一个资本问题。乙方认为中国的农村还停留在半封建的阶段,今日中国农村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一个铲除封建秩序的土地问题。材料反映出( )A.二者的共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B.二者争论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产生C.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了意见分歧D.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9.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第六区游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科在山东省发行的日文传单《日本兵的苦恼》。该宣传单旨在( )(画面背景文字的主要内容:“父亲,怎么办啊?当官的说谎,出征慰问金一分钱也没发,阿菊的病看不好,就把孩子托人照看,这种无聊的战争得草草收场。”)A.打垮在华日军侵略意志B.掌握国统区宣传领导权C.揭露日本侵华未得到其国民支持D.鼓励我国军民坚持抗战必将获胜10.表21953—1956年《人民日报》有关三大改造的报道统计时间类别1953195419551956批评角度2365表扬角度13494458由此可知,这些报道( )A.鼓舞了全民的士气B.增强了参与者的信心C.纠正了存在的问题D.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11.1983年,农村开始出现许多新经济现象,如承包大户、雇工、长途贩运、个人购置农机和农副产品加工机具、私人开办工商业、农民外出打工等。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择业观念的变化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D.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12.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发出通知提倡在新闻宣传以“勤劳致富”代替“劳动致富”。至此中国社会的舆论宣传“致富”的途径和方式不再限于“体力劳动”,并扩展到“体力劳动以外的技能、经验、经营管理”等方面。这一变化表明( )A.改革实践不断对理论提出要求B.革命观念依然在束缚经济发展C.多样化的生产分配方式逐步确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思想解放13.有学者说:“尽管吠陀时代的君主大多要经过选举产生,但是民众选举他们的理由是在于他们获得了神赐予的禀赋——力量、勇气、智慧和慈爱。君主加冕时必须宣誓效忠于法律。”该学者意在强调,古印度( )A.国家因契约的缔结而形成B.宗教信仰维系着种姓制度C.王权的合法性受多重制约D.外族入侵造就文明多样性14.阿拉伯帝国时期,各城市的官僚贵族、僧侣贵族既是封建大地主,又是大商人,他们有的投资于大商队,有的利用官位从事商品贸易、金银兑换和商业投机。这一现象( )A.巩固了帝国的封建统治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C.加快了经济近代化步伐D.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15.1685年之后,成千上万的法国新教徒避难者移居英国。他们带了新技术,钟表制造商向英国人传授了钟和表的制造工艺,来自低地国家的流亡者给诺威奇带来了“新织物”的技术,法国玻璃制造商在英国创立了窗户玻璃制造业。这反映出,当时( )A.英国与法国综合实力差距拉大B.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C.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D.宗教改革助推英国经济的发展16.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最近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890年,恩格斯把“最近目的”调整为“为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这主要反映了( )A.马克思主义存在一定局限性B.经济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C.马克思主义者坚持自我革命D.巴黎公社实践留下深刻教训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8分,18题8分,19题24分,20题12分。17.(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795年伯克郡的18位大法官在斯皮纳姆兰做出决定:应根据面包价格和家庭规模来给予穷人救济,而不论他们实际挣得的钱有多少。在该法案中,劳动者的“生存权”得到重视,一个劳动者的收入将由其工资收入加上教区的补助组成,一个家庭儿童的数量越多,他能够得到教区的工资补贴也就越高,只要人们获得的工资总数少于法令确定的家庭应有收入标准,他就会被救济。在接下来近40年的时间里,这项法令覆盖了英国几乎所有乡村,甚至涵盖了许多制造业地区。——摘编自徐琪新《英国济贫制度变迁研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斯皮纳姆兰法案》进行合理解读。18.(8分)下面为学术论文《论清末新政中的制度变革》的部分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概念界定(1)清末新政:……(2)制度变革: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制度的改进和创新。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和思维创新的重要前提,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社会制度的变迁史。(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0世纪80年代前,国内研究清末新政的学术成果较少,制度变革的专门研究更少。李剑农的《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等对清末新政进行了探讨,但大都持否定态度。9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清末新政的研究逐渐形成热潮。大量文献资料出版,如《清末官报汇编》等,收录了不少与晚清制度变革有关的档案资料;相关研究逐渐由宏观转入专题,如罗志田的《清季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等。国外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如巴斯蒂的《20世纪初的中国教育改革》等。正文第一章清末新政中的法律制度改革第二章清末新政中的工商制度改革第三章清末新政中的教育制度改革参考文献 ①《钦定大清商律》,1904年1月 ②《大清现行刑律》,1910年 ③《大清民律草案》,1911年8月 ④《商会简明章程》,1902年7月 ⑤《公司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 ⑥《清政府议设商部谕》,1904年8月 ⑦《钦定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章程》,1902年 ⑧《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上谕》,1905年 ⑨《女子小学堂章程》,1907年(1)阅读“概念界定”,补充“1.清末新政:……”中省略的内容。(6分)(2)说明这篇论文的作者整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必要性。(2分)19.(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9年10月,英国卫生大臣贝文就主张彻底改革地方管理体制,维护城乡的均衡发展。他设想把城镇区和乡村区结合起来,建立238个当局,其中2/3人口在15万及以下,确保绝大多数人居住在离行政中心10英里的范围内,极少人超过20英里距离。这个想法没有成为现实,直到1972年地方政府法,才废除了原来的1086个城镇区和乡村区,而设立了296个区。在各个都市郡下基本上都设立都市区,在非都市郡下则设立非都市区。到90年代,郡和区都为单一当局所取代,通常包含城市和乡村地区,从而把乡村腹地与城镇中心联结起来均衡发展的基本事实。——据陆伟芳《20世纪新格局:行政区划分与英格兰城市化的深度发展》材料二1978年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生产要素开始在城乡之间流动,“农转非”人数增多,改变了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出现了城市人口逆流到农村的情形。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重心由农村转移至城市;同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明确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入集镇落户,户籍管理由指标控制向准入条件控制过渡;1985年公安部发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提出“农转非”内部指标定在每年万分之二;为引导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转移,公安部分别于1997年、2001年出台了《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总体而言,1984—2001年中国城乡户籍壁垒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很多中小城市基本放开了户籍制度,甚至有些大城市也悄然放松了落户限制。——据郭君平《中国城乡关系的演进脉络、结构性失衡及重构方略》(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与英国城乡关系发展的异同。(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关系发生变化的背景。(8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与英国城乡关系变化的认识。(6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正史中“良吏”标准的大致概括《汉书》廉洁刚正、明察内敏、劝课农桑、与民兴利、施行教化、政平讼理、盗贼不起、讼狱止息,地方社会繁荣稳定,朝野称赞《宋书》《魏书》《梁书》《晋书》清廉、守正、重义;军功、断案、赈灾《旧唐书·良吏传》富民教化、明察善断、除暴安良、战功卓著、正直敢谏、忠义仁孝元修《辽史》《金史》《宋史》平冤、治盗、减除税徭、建立军功明修《元史》清廉、直谏、富民、施教、理讼、锄奸、抚边清修《明史》富民教化、兴利除弊、理讼治狱根据材料总结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并根据现象进行解释论述。(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24年1月涵江区一级达标校高三历史联考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CCAAAAA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CACADB1.【答案】C【解析】据材料“湖南地区出土了不少商代中期和晚期的铜器”“既有纯属中原风格的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检模拟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