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地理(新七省卷)(全解全析)

2024-01-15 · U1 上传 · 5页 · 26.3 K

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16+3模式)地理·全解全析【答案】1.A2.B【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地铁广佛线广州段设置的站点少佛山段,这是该段客流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①符合题意;广州段各类交通线密集,其他交通方式便捷,出行者选择其它交通方式较多,使得地铁广佛线广州段管路流较少,②符合题意;广州段人口更加密集,对外联系的频繁程度更大,因此沿线出行需求不会较少,③不符合题意;广佛跨市客流过大,不是广佛线广州段客流较少的原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从广佛线地铁通勤数据及变化可以看出,广佛同城联系是双箭头,所以可判断其的特点是双向互动,B正确;单向吸引、闭环流动、单向流动都不是广佛同城联系的特点,ACD错误。故选B。【答案】3.C4.A5.D【解析】3.2010—2020年,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中乡—城流动人口规模最大,城—城流动人口规模增长率最高,A不正确。各类型省际城乡流动人口的占比,2010年和2020年未发生大的变动,从大到小均依次为乡—城、城—城、乡—乡、城—乡,所以B不正确。从合计的数值看,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规模庞大且在增长,C正确。从材料和统计图可知,城—城流动成为当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增速最快的类型,但占比最大的类型依然是乡—城流动,D不正确。故选C。4.从材料可知,城镇化中后期,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数量多,乡村人口占比较少,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向更合适的城市流动,导致中国人口流动的城乡结构出现重要转变,快速增长的类型从原来的乡—城转变为城—城,是城镇化中后期的表现,所以A正确。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城镇环境改善不是城—城流动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B、C、D不正确。故选A。5.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大量迁出人口,不利于大城市的发展,应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社会发展环境,满足流动人口个性化和自我发展需求,吸引人才,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促进人口在不同规模、等级和功能城镇间的合理分布,引领其高效集约发展,而不是促进人口均衡分布。流出地需营造适合产业转移和人口回流的良好环境,推进本地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所以D正确。故选D。【答案】6.D7.A8.A【解析】6.从甲图数量比例判断,碳排放量呈中游>下游>上游空间分异,A错;上游碳排放占比呈上升趋势是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且高耗能工业较多,产业结构未优化,B错;黄河中游的山西、陕西等省多为能源大省,碳排放占比呈下降趋势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但对能源依赖性仍较强,C错;下游碳排放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济发展先增量后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提高,D正确。故选D。7.黄河中游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是因为经过了山西、陕西、内蒙古等能源大省,地区产业依赖碳排放量大的煤炭工业,A对;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口总量均不如下游地区,B、C错;工业技术水平低,是一个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选A。8.黄河流域减排措施应考虑各地不同空间尺度的能源消费差异,采用差异化的减排措施。下游地区主要是山东和河南部分地区,处于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要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①正确:中游以山西、陕西为主,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属于高耗能产业,要注重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正确;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并不能实现我国“双碳”目标,贸然转移不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③错误;因此从总体上可以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④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答案】9.A10.D【解析】9.据材料“盐水楔指海水沿底部侵入河口时,受强大径流反压所形成的界面清晰、形态稳定的楔形水体,是潮流入侵河口的产物”可知,盐水楔是河流水与海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故河流丰水期、大潮涨潮期河流水和海洋水相互作用强烈,易形成盐水楔,①③正确;河流枯水期海底、小潮退潮期河流水和海洋水相互作用较弱,不易形成盐水楔,②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盐水楔处河流水与海洋水相互作用抵消,泥沙易淤积,使河口航道淤积严重,②正确;盐水楔处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混合,盐度差异较大,生物群落趋于复杂,④正确;赤潮出现与河流水中氮、磷等无机盐含量有关,与盐水楔关系不大,①错误;盐水楔出现时,河流径流量较大,不易出现海水倒灌现象,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答案】11.A12.D13.C【解析】11.由材料可知,海洋性冰川是指发育于降水丰沛的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冰川,冰川补充速度快,冰川作用较强。雅鲁藏布江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分布的典型代表,在这里冰川与绿树并存,被称为“冰绿之地”,几乎所有山谷冰川的末端都深深扎进了森林之中。冰川末端出现在森林之中,是因为冰川前进快于消融,A正确。冰川补给量大,冰川消融量大,坡度较小利于积雪,都不是冰川末端出现在森林之中的原因,BCD错误。故选A。12.雅鲁藏布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冰川末端深入森林,说明森林所处的海拔高,森林最可能是针叶林,D正确。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所处的海拔较低,不可能出现冰川,ABC错误。故选D。13.横断山区受来自于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海洋性降水丰富,相对海拔高,冰川广布,可能存在海洋性冰川,加之降水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这里可能存在冰川与绿树并存的现象,故C正确;秦岭地区、长白山相对高度没有长白山高,无大面积的冰川,不可能出现“冰绿之地”,AB错误;天山山脉处于内陆,海洋性冰川少,D错误。故选C。【答案】14.D15.A16.B【解析】14.汾河入黄口湿地沉积物为砂砾石,颗粒大,说明流水搬运能力强,由此可推测古汾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能将砂砾石搬运到入黄口堆积。故D正确。汾河入黄口湿地以砂砾石沉积为主,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道下切强烈关系不大,A错误;河岸岩性致密不易被侵蚀,不易出现砂砾石沉积,B错误;黄河顶托显著,导致搬运能力减弱,可能沉积的是小颗粒物质,C错误。故选D。15.汾河流域的主汛期为7、8月,此时华北地区由于冷锋天气活跃,多暴雨天气,故A正确。汾河流域的主汛期为7、8月,7、8月期间我国的锋面雨带向北推进至东北、华北,这时的暴雨多属于冷锋天气造成的,不是准静止锋、地形雨、热力对流造成的,BCD错误。故选A。16.汾河河床高,河水下泄通畅,不易形成“水位雍高”,A错误;汾河入黄口湿地以孔隙大的砂砾石为主,下渗能力强,C错误;由入黄口处附近等高线稀疏可知,该地地形平坦宽阔,D错误;汾河下游发生“水位雍高”时为主汛期,多暴雨,黄河上游汇水量大,黄河水位高,对汾河入黄口具有顶托作用,导致汾河下游极易发生“水位雍高”现象。故B正确。故选B。17.【答案】(1)北方地区,北部为地中海气候,降水丰富;河流流经,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北部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中部和南部沙漠广布,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不利于农业的发展。(2)南部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纬度低,全年高温,热量丰富。(3)湖南利用其资金、技术优势为阿尔及利亚提供优良的品种;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减少旱涝灾害的影响;提供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详解】(1)读图阿尔及利亚北部位于地中海沿岸,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北部有河流流经,水资源相对丰富,利于发展种植业,且北部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业集中,;中部和南部沙漠广布,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不利于发展种植业。(2)湖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阿尔及利亚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阿尔及利亚为热带气候,全年高温热量条件优于湖南省。(3)根据材料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湖南省作为国内农业大省,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所以湖南可以充分利用技术优势,为阿尔及利亚提供良种,提高单产;为阿尔及利亚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使其农业生产更加稳定;提供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18.【答案】(1)位于天山北麓,受盛行西风影响;西北部有阿拉山口,为西风进入的通道;山口谷地狭长,东南部为湖泊,无地形阻挡,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大。(2)艾比湖周边高山环绕,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向地势较低处汇集;艾比湖周边地区地表水不断下渗,地下水相对丰富;纬度较高,冬季降雪多,春季升温快,积雪融水能够有效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3)沙丘两翼附近梭梭覆盖度较高,植被固沙效果较好,风力侵蚀作用较弱,致使沙粒移动缓慢;迎风坡附近梭梭覆盖度较低,易受风力侵蚀;随着迎风坡风蚀和背风坡风积作用的持续,中部沙体向前推进;经过这些变化后形成两翼反向发展的抛物线状沙丘。(4)沙丘迎风坡地带风力侵蚀作用强,不适合梭梭生长,迎风坡风蚀作用持续;该地区风力强且风向稳定,沙丘逐步被分割,而后发育成纵向沙垄。【详解】(1)分析风向和风力的特点时,可以结合图文材料,从大气环流、地形特点、下垫面状况等角度进行考虑。艾比湖流域位于天山北麓,属于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影响;湖盆南、西、北三面环山,西北方向是著名的阿拉山口,为西风进入的通道;山口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落差较大的狭长谷地,东南部为湖泊,无地形阻挡,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大。(2)陆地水体的主要补给类型有大气降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泊水补给等。结合图文资料可知,艾比湖位于天山北麓,湖盆南、西、北三面均为山地,高山环绕,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向地势较低处汇集;艾比湖周边地区地表水不断下渗,地下水相对丰富,地下水补给较多;纬度较高,冬季降雪多,春季升温快,积雪融水能够有效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3)根据抛物线状沙丘及附近梭梭覆盖度的特点,可知两翼的翼角是所所覆盖度较高的地带,植被固沙效果较好,风力侵蚀作用较弱,致使沙粒移动缓慢,可以推测出抛物线状沙丘两翼稳定;迎风坡附近梭梭覆盖度较低,植被固沙效果较果差,易受风力侵蚀,而背风坡持续堆积。随着迎风坡风力侵蚀和背风坡风力堆积作用的持续,沙丘中部向迎风坡凹进,向背风坡凸出,最终演变成两翼反向发展的抛物线状沙丘。(4)抛物线状沙丘能发育成纵向沙垄,说明迎风坡侵蚀作用较强,梭梭难以生长,加之侵蚀作用在持续,该地区受西风影响,风力强且风向稳定,沙丘逐步被分割,最终会被分割开,发育成纵向沙垄。19.【答案】(1)换电模式,理由:挪威国土面积较小,较大城市集中于南部,出行距离短,布局总数较少的换电站即可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挪威纬度高,气候较寒冷,电池工作效率低,充电频率高,换电模式较充电模式车主等待时间短,可以迎合部分车主的需求。充电模式,理由:挪威充电桩发展快,覆盖率高,可以共享已有充电设施;电动汽车利用公共充电桩免费,可以节省费用,消费者购买充电模式电动车意愿强,消费群体比换电模式大。(2)论据:挪威自然环境优美,居民环保观念强,以水电为主,电力充足,电价便宜,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高;人均收入高,居民购买力强,汽车迭代速度快,市场广阔;政府财政宽松,对电动汽车的扶持力度大,鼓励新能源汽车进口;该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通过与国外品牌竞争,可以不断提升国产汽车品牌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挪威新能源汽车市场示范性强,研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可以作为打开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跳板。(3)减少石油的使用,延缓非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枯竭,维护国家资源安全;降低碳排放,延缓全球变暖速度;减轻大气污染,保障国家环境安全。【详解】(1)分析“换电模式”在挪威推广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国土面积、形态以及当地气候特征等角度分析。根据图片可知,挪威国土面积较小,布局总数较少的换电站即可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读图可知,挪威国家轮廓南北较为狭长,东西方向距离较短,所以在南北干线公路沿线布局换电站即可辐射东西两侧;挪威纬度高,气候较寒冷,在户外等待充电车主难以承受,所以换电需求较大。分析“充电模式”在挪威推广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充电设施、消费群体等角度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