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16+4模式)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左传》记载,前676年,虢公、晋侯朝见周王,周王以美酒款待二人,并皆赐给二人玉五毂,马三匹;前488年,根据吴国的要求,鲁国以相当于侍奉周天子的规格百牢(即猪、羊各百头)之礼招待前来会晤鲁公的吴王夫差。据此可知( )A.礼崩乐坏影响政局稳定B.社会治理秩序亟需重构C.礼制带来沉重经济负担D.政治经济实力左右礼制2.(改编)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 )A.保障了西汉政权的长治久安B.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C.体现了强化君权的思想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3.有学者指出:“实施《地令》或《田令》时,北魏、北齐采用双轨制:对待北鲜卑拓跋族聚居区来说确实是普遍授田制。对汉族为主聚居区,则只是限田制,同时也是一种户籍登记制度。隋唐未见按《田令》规定给吏民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的实例;相反,可直接反映未曾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的实例却很多。”材料主要反映了( )A.均田制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B.土地所有权的变更趋于频繁C.土地归属观念影响制度实践D.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4.(改编)宋太祖即位后,下诏编写前代史书。宰相王溥主持编纂的《唐会要》《周世宗实录》两书于建隆二年(961)完成,王溥主持的《五代会要》成书于乾德元年(963)。此外,臣僚还撰写了不少关于五代的史籍。宋初的上述做法( )A.凸显了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B.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C.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D.有利于程朱理学的发展5.明清时期,人口增长导致的人口频繁流动、更深度的区域开发、城市的发展和区域性贸易活跃、国家制度与商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及其调适、民间组织的兴起、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等等,这些变化伴随着危机。经济、文化领域剧烈变化必然对原有格局和秩序形成挑战。以下对明清时期的变化与挑战理解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直接导致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B.西方殖民者的东进是明清时期社会变化的根源C.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完全是反方向的,造成了社会的危机D.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与世界是同步的,构成后者的组成部分6.中国古代小说即使虚构,也要写上真实的年代、真实的地点,甚至真实的人名。故事是虚构的,故事发生的空间与时间却是真实的;人物是虚构的,人物的名字却是真实的。中国小说的书名常冠以记、传、志之类的字样,如《石头记》《水浒传》《东周列国志》等,记、传、志本身就是史书体例的称谓。由此推知,古代小说( )A.与历史著作具有同等史料价值B.能够准确记述历史人物的事迹C.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运用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7.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文章说:“广东顺德李昂新,年已八十有二,向学之志,至老不衰,尚欲前赴东瀛考求工业,禀由学务处批准嘉奖”。这反映了当时( )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观念变动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8.下表是五四运动时期出现的部分期刊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 )刊名创办者创刊时间停刊情况主要内容《秦劫痛话》旅京陕西学生团1919不详痛陈人民疾苦迈进汉中的旅京学生1919第15期后停刊以砥砺学行,改良弊政为宗旨《秦钟》旅京陕西学生联合会19206期后停刊唤起自觉,介绍新知《秦铎》陕籍旅沪学生1920半年后停刊反对旧制度,宣扬民主自由《共进》陕籍北京大学学生19211926年停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贡献》南开大学的几位陕西学生19224期后与《共进》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教育革命《新群》上海大学陕西同乡会1925不详宣传共产纲领,反帝反封建A.陕西成为进步思想的中心B.北洋政府压制爱国学生的言论C.探索救国之路是时代旋律D.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密切结合9.下图为我国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一幅宣传画,这一作品反映的事件( )A.推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B.指导方针是备荒、备战、为了现代化C.建设重点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D.从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战略布局考虑10.下表是1990—1996年间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年均生产增长率(%)比较时间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1990—1996年0.654.403.411.14据表可知,当时( )A.对外开放增强国有企业活力B.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初步显现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市场化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11.《吉尔伽美什与阿伽》是古代两河流域史诗中最短的一部。该史诗中没有神灵,只有人类活动,记载的事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千纪前期。史诗还透露了当时国王决策需要咨询长老议会和人民大会,并且不能随意推翻后两者的意见等信息。据此可知古代两河流域( )A.没有受到神学影响B.深受印欧人迁徙影响C.专制王权尚未形成D.最早确立了民主政治12.20世纪初,美国政治家提出人类历史经历了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他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对此观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观点带有西方中心主义偏见②意大利地区曾是地中海时代的代表③拿破仑战争使大西洋时代最终达到顶峰④太平洋时代的提法反映美国对外扩张的野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下图为西方某学者统计的英国不同年份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情况。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技术革命的成因B.圈地运动与劳动力转移C.工人运动的影响D.价格革命与物价的变化14.19世纪中期,一位美国官员做出如下预见:“一个时代将要到来,人类将成为一家人,我们盎格鲁-凯尔特-诺曼的卓越血统将领导各国走向这一结果……这一伟大的邦联将最终环绕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这反映了( )A.邦联制依然是美国人的政治追求B.西方中心主义者的种族优越感C.工业革命推动殖民体系最终形成D.世界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至美国15.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整左右摇摆,时而向农民让步,放松对价格的控制,时而打击私人买卖活动,压低农产品价格。这一现象反映出( )A.苏联政府已经失去对农业的控制B.新经济政策与工业化方针的冲突C.经济危机影响了农产品价格D.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16.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多次采用政府补贴或关税壁垒等方式来扶持和保护国内特定的企业和产业;但在面对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类似的做法时,他们却高举“贸易自由化”的大旗,罔顾世贸组织的规则和惯例,对这些行为大加斥责。发达国家的这些做法( )A.背离了经济全球化趋势B.传播了自由竞争的理念C.满足了跨国公司的利益D.推进了南北国家的合作第Ⅱ卷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省份引种年代省份引种年代广西河南江苏甘肃云南福建浙江广东山东陕西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嘉靖三十九年(一五六〇)嘉靖四十二年(一五六三)十六世纪中叶前后万历元年(一五七三)万历七年(一五七九)隆庆、万历之际万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直隶湖北山西江西辽宁湖南四川台湾贵州安徽天启二年(一六二二)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雍正年间图1明清时期各省引种玉米见于记载的年代图2玉米在中国传播的路线——据陈树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国传播情况研究》等材料二甲:查有包稻一种,闽中为番豆,种植不难,收获亦易,……夏间成熟,取以为米、为面、为酒,无所不可,谷壳喂猪。……某前在楚北曾令民广种,获利甚溥,某于到任之初,即行劝令试种,现已成熟,梗大实密,已有成效,现在饬令各县广行劝谕,劝民种植。——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福建福宁知府李拔《请种包谷议》乙:嘉庆六年(1801年)浙江一些地方官府提出“浙江各山邑,旧有外省游民,搭棚开垦,种植苞芦、青、番薯诸物,以致流民日聚,棚厂满山相望。山顶沙石乘雨而下淤塞法沟,争端滋起,大为禾稼之害。且户口庞杂,莫可究讦,往往因有山绅士居民贪其租利,容匿不法,至是为严立规条:……禁种苞芦”。——摘编自《清史资料》第七辑(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玉米在中国传播的时空特征。(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中清朝政府官员对玉米种植的不同态度。(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华盛顿共识”即1989年出现的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其主张发展经济必须通过自由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采取自由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严格限制政府干预。在市场运作方面,私有产权是基础安排,鼓励私人自由参与市场竞争,降低边际税率,激励盈利欲望,开放国内市场。实施自由贸易,参与全球化合作竞争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资本自由流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竞争浮动;在政府管理方面,放松管制,国企私有化,控制财政支出,削减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保证宏观经济平稳。——摘编自易娅莉《中国经济模式发展分析——基于“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和“孟买共识”的比较》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操作层面,改变了原有的计划性资源配置模式,实现了以市场为主导的配置方式,促进了各种资源的有效流通,提高了发展效率和质量,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理顺了政企关系,探索出一条国企产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路子,推进了国企的改革与发展。同时,在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加快了改革进程,使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改革开放使中国打开了大门,将自身尽快融入到世界发展之中,遵循世界经济规则,参与世界各类经济组织,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互惠共赢。中国还不断开放国内市场,允许并鼓励外资进入,不断降低关税壁垒,发展自由贸易。中国的改革充满着自己的智慧,也是中国自己的方案。——摘编自韩利《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改革开放路径、战略与精神标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共识”提出的背景。(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华盛顿共识”相比中国改革的不同之处,并归纳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智慧方案。(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中国现代的移民主要有三种:向国外流出的海外移民、中国农村向城市的移民、三峡工程等大型设施影响下的政策移民(从本土迁往外地等),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20世纪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所引致的居民由原住地向特区流动的移民潮,深圳特区的移民即是典型代表。深圳的形成和发展是在我国从传统农业国转向现代化国家的情形下进行的,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深圳早期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1980年深圳人口有33万人,1999年405万人这些增长的人口中大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移民,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28.68岁,人口年龄构成非常年轻。深圳是移民城市,深圳文化也彰显了独具特色的移民文化。——摘编自刘国红《深圳移民文化及其精神》(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深
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历史01(16+4模式)(考试版A4)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