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新高考卷)(新教材)历史·全解全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CBACDBCBADCABCAB1.C【解析】根据材料“出现了黄帝、炎帝等大型部落,两大部落又进一步结合成为炎黄部落联盟,黄帝和炎帝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文明体现出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比较的信息,无法推出中原文明占据主导,排除A项;B项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材料反映的是华夏民族的形成,并不能体现华夏认同观念形成,排除D项。2.B【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把儒家思想变成国家意识形态”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实质是利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统一,说明汉代注重发挥儒学的政治价值,B项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但不是完整继承,排除A项;新儒学对其他学派学说有一定的继承,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3.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五代十国时期相当一部分开国皇帝都出身贫贱,反映出豪门士族日益衰落,A项正确。五代十国时期门第观念并未完全消除,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沙陀族一个少数民族,不能反映民族交融情况,排除C项;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处于分裂局面,从开国皇帝的信息看不出统一趋势加强,排除D项。4.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农民带着农产品到市场上交易其他商品,米肆也将米出售,体现了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的现象比较普遍,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C项正确。材料没有对比信息,无法看出魏塘镇营商环境是否改善,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佃农,佃农不属于商人群体,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5.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掌握了机密信息,故疆吏希望获得军机处支持,这反映出专制皇权高度集中,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C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6.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前,受天朝上国心态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清朝对外国人的称呼带有轻蔑和鄙视色彩。鸦片战争之后,魏源等开明的地主阶级仍在其著作中以“夷”称呼外国人,说明中国的大门虽然已打开,但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仍然有限。随着民族危机持续加深,部分中国人深刻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进而发起“器物之变”,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B项正确。A项不能概括材料全部内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对世界认知的变化,无法体现近代外交转型的艰难,排除C项;D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1{#{QQABQYAEogiAABIAABhCAQ3ICAEQkBGCACoOxAAAsAAAAQNABCA=}#}7.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政府对缉私的公务人员及线人给予奖励,由此可见政府的禁烟决心,说明政府积极引导社会习俗变革,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社会文明开化蔚然成风,排除A项;“社会共识”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D项材料依据不足,且不符合史实,排除。8.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县运输大队的资本主要来自群众入股,其次为盐业公司投资,还包括银行借款、光华商店投资等,其中光华商店、盐业公司为边区政府所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经济指的是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经济形态,材料反映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延安县运输大队资本构成情况,不能判断整体经济形势,排除A项;股份制形式并非新型的经营方式,晚清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C项;由材料不能得出抗战力量的日益壮大,排除D项。9.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人民画报》创刊号中的叙事架构起点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终点是调动人民群众,涉及人民群众学习、生活、工作的相关主题,这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调动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的迫切性,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10.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能够重返或加入众多的国际体育组织,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D项正确。11.C【解析】农业的发展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从而推动人类的居住方式由流动转向定居,定居方式的扩大又推动城市、国家以及青铜器等的产生,这使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项正确。12.A【解析】由材料可知,15世纪开始,法国从反对游戏变为认可游戏,并赋予游戏纯真、圣洁的寓意,这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A项正确。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B项错误;宗教画中出现玩具和游戏场面,与儿童教育“普及”无关,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排除。13.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非洲殖民地推广棉花种植,而且受到相关法规的特殊照顾,使得非洲殖民地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强化了殖民地对英国的依附,B项正确。棉花种植不属于工业化,排除A项;19世纪末英国已经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排除C项;18世纪后半期英国就已经开展了工业革命,排除D项。14.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德国和英国的商人在世界市场进行激烈竞争,这些问题最终将会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说明经济竞争是导致战争的重要因素,C项正确。材料中说明的是两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未提及产业高度重合,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英德两国殖民地范围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英国在英德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的信息,排除D项。15.A【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一些党、政、军干部和优秀工人输送到高等学校进行系统培训”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此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各领域的专门人才,因此苏联此举旨在贯彻国家经济建设方针,A项正确,排除D项。“新经济体制”是勃列日涅夫时期推行的,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右倾错误的根本纠正,排除C项。16.B【解析】由材料可知,“有了微芯片,就能开发更加经济高效的小型计算机系统和现代化的电话网络”2{#{QQABQYAEogiAABIAABhCAQ3ICAEQkBGCACoOxAAAsAAAAQNABCA=}#}“有了微芯片,就能替代以前由人力劳动所承担的例行工作”,这说明微芯片有助于产业变革和生活方式变革,B项正确。17.【参考答案】(1)主要类型:书堂、家塾、族学社学、举子仓(官学)。(2分)历史条件:宗族村社的经济供养;福建理学的普及;封建统治者劝学重教的影响;科举制度的深入发展;出版印刷业的发展。(5分,任答3点即可)(2)新变化:引入西方教学理念;注重幼儿身心发展;教学手段丰富;教育管理体制日益完善;出现本土化探索。(2分,任答2点即可)评价:促进了福建幼儿教育的近代化转型;积累了本土化办学经验;有利于近代国民素质的提高;适应了近代社会变革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福建幼儿教育的半殖民地色彩。(5分,任答3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卜居南山,与群从、庄淑构书堂于其间”“官僚和富户重金礼聘名儒而开设的家塾”“兴办的族学社学”“官方建立的举子仓也在保育之外兼施蒙学”等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宗族村社依托‘祀田’收入兴办”“离不开闽北建阳和闽西四堡这两个享誉全国的出版重镇”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近代幼儿园引入蒙特梭利教育思想,户外配备滑梯、翘板、浪船等器具,室内摆放沙盘和积木箱等,强化儿童的感官训练,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方面鼓励师范学校、高级中学等增设附设幼稚师范科,实施幼稚园教员的登记及检定办法,另一方面全面取消教会幼稚园的宗教课程,完善了对公立、私立、教会幼稚园的行政管理”等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持续推进幼儿教育的本土探索”“西方教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参考答案】(1)特点:总结性;系统性;实用性;数据表达;继承中有所创新(承古萌新)。(6分,任答3点即可)(2)原因: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技术和思想传入;政治变革和教育的近代化;近代思想的解放;知识分子群体的努力和推动等。(6分,任答3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全书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天工开物》用数据对生产过程中提及的时间、重量、长度、宽度、高度、比率等进行量化”等并结合所学概括。(2)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在一些开明士绅和近代知识分子强烈的救亡图存意识的推动下,科学开始逐渐扮演了富国强兵的角色”“民国时期近代知识分子逐步替代传统士绅登上历史舞台”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政治变革和教育的近代化、近代思想的解放等角度分析。19.【参考答案】示例论题:新力量崛起,推动世界经济中心不断转移。阐述:14—15世纪新型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悄然兴起,敢于追求财富的探险家大批涌现;他们在葡、西封建政府支持下,环球探险,掠夺财富,开辟市场。新航路开辟打破隔绝,使世界连为整体;世界商业中心3{#{QQABQYAEogiAABIAABhCAQ3ICAEQkBGCACoOxAAAsAAAAQNABCA=}#}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7世纪荷兰最早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快速崛起,成为“海上马车夫”,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18世纪英国崛起,工业革命确立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英国商品源源不断运往世界各地。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长达两个多世纪。19世纪末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赢得先机,成为工业强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迅速崛起。世界商业中心从大西洋东岸转移到大西洋西岸。中国历经4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崛起,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阔步前进。太平洋沿岸已成为世界商业贸易最繁忙海岸。太平洋成为世界商业中心的趋势,已日渐明朗。综上所述,每个新商业中心、经济中心的形成,都离不开新力量崛起和催化。当代中国之崛起,以成为世界瞩目焦点,必将引领世界潮流。(12分)(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解析】首先,围绕“力量崛起,中心转移”这一主题,根据材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随着世界各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发展,也在变动着”等提炼论题。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最后,进行总结升华。20.【参考答案】(1)背景: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推动国共团结商谈,黄炎培等到延安访问和考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3分,任答2点即可)实践: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被明确载入宪法,成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分,任答2点即可)(2)关系:“党史三对”都是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观点。“甲申对”主要是揭示了大明封建王朝和大顺农民政权,特别是李自成大顺农民政权灭亡的历史教训;“窑洞对”则将这一历史现象提升到了“周期率”的高度来认识;“赶考对”是对“甲申对”的回应。(4分,言之有理即可)(3)原因:古代王朝兴衰和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经验的总结与自我革命。(2分)意义:有利于新时代防止腐败,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有利于警示执政党,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跳出历史周期率。(2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1945年7月”“黄炎培来到延安”“我们已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等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这条新路,就是民主”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党史三对”都是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观点。言之有理即可。(3)第一小问,据材料“告诫全党同志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据材料“甲申对”可得出“有利于警示执政党,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据材料“窑洞对”可得出“跳出历史周期率”;结合党的性质可知,百年大党重温“党史三对”有利于新时代防止腐败,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4{#{QQABQYAEogiAABIA
历史-2024届高三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新高考卷)(新教材)(全解全析)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