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4-01-07 · U1 上传 · 21页 · 2 M

2023年重庆一中20241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兴趣小组选择用保鲜盒密封的方法保存新鲜葡萄,期望可以长时间保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密封保存过程中,葡萄细胞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密封保存后期,密封效果越好葡萄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和吸收O2的比值越小C.密封保存后期,葡萄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热能D.葡萄密封保存时产生的酒精,可以直接用重铬酸钾进行检测【答案】A【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2、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还原氢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详解】A、葡萄密封保存过程中,O2减少,呼吸类型从有氧呼吸向无氧呼吸(葡萄细胞无氧呼吸产酒精)过度,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在线粒体,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A正确;B、密封效果越好,保存过程外界空气进入更少,有氧呼吸所需O2少,无氧呼吸释放CO2,释放的CO2和吸收O2的比值越大,B错误;C、葡萄密封保存后期,O2大量减少,葡萄细胞以无氧呼吸为主,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酒精中,C错误;D、葡萄密封保存后期以无氧呼吸为主,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进行检测,葡萄中可能有葡萄糖也会和重铬酸钾发生相同的颜色反应,D错误。故选A。2.著名生物学家H.Ris最早提出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这一确切的概念,关于这两类细胞对比正确的是()选项对比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A细胞壁有无B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可同时进行转录、翻译有阶段性和区域性C遗传物质的碱基和核苷酸种数5和84和4DDNA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数多个多个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详解】A、原核细胞有细胞壁(支原体除外),真核细胞有的也有细胞壁(如植物细胞、真菌),但是组成成分不同,A错误;B、原核细胞基因表达是边转录边翻译,都在细胞质,真核细胞先在细胞核中进行转录,后在细胞质中进行翻译,有阶段性和区域性,B正确;C、两类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碱基种类是4,核苷酸种类是4,C错误;D、原核细胞中DNA是环状,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真核细胞中的DNA大多数是线形且不同细胞DNA分子数不同,游离的磷酸基团有多个,D错误。故选B。公众号:高中试卷君3.如图是细胞内信号传递过程中一类分子开关蛋白作用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推测细胞内信号传递中既有激活机制又有相应的失活机制B.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引起的失活可能是可逆的C.过程①是一个放能反应,一定与ATP合成相联系D.由图推测GTP和ATP结构相似,都可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GTP与ATP结构相似,ATP的A为腺苷,因而G为鸟苷,由鸟嘌呤和核糖构成,GTP中含有的糖为核糖;GTP可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直接提供能量。【详解】A、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通过结合和水解信号使蛋白质活化和失活,让分子开关构型变化,A正确;B、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GTP水解信号作用下蛋白质失活,GTP结合信号会让蛋白活化,是可逆的,B正确;C、过程①GTP水解磷酸基团转移,是放能反应,为其他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不一定与ATP合成联系,C错误;D、GTP与ATP结构相似,ATP的A为腺苷,GTP的G为鸟苷,由鸟嘌呤和核糖构成,GTP是鸟苷三磷酸,可作为直接能源物质,D正确。故选C。4.常见启动子可分为三类:①组成型启动子,驱动基因在所有细胞、组织和器官中持续表达;②组织特异性启动子,调控基因只在某些特定的部位中表达;③诱导型启动子,通常在寒冷、高盐等信号作用下使相应基因的转录水平有所提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RNA聚合酶基因的启动子属于组成型启动子B.对特定部位细胞的mRNA进行逆转录可获得诱导型启动子C.低温诱导型启动子在寒冷环境中被激活,可增加农作物的抗逆性D.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可使花粉中的α-淀粉酶基因表达,利于防止基因污染【答案】B【解析】【分析】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详解】A、细胞都能合成RNA聚合酶,其基因的启动子为组成型启动子,A正确;B、mRNA进行逆转录产生的cDNA不含启动子序列,B错误;C、诱导型启动子,通常在寒冷、高盐等信号作用下,使目的基因的转录水平有所提高,而低温诱导型启动子在寒冷环境中被激活,可增加农作物的抗逆性,C正确;D、组织特异性启动子使α-淀粉酶基因在花粉中表达,导致花粉失活,从而避免花粉传播导致的基因污染,D正确。故选B。5.从果蝇(2N=8)性腺获取甲、乙、丙、丁、戊五个细胞(不考虑染色体变异),记录细胞中核DNA/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细胞和乙细胞可能有同源染色体B.丙细胞中一定有4个四分体C.丁细胞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戊细胞的染色体可能与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答案】C【解析】【分析】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含量的柱形图分析,有染色单体和DNA的数目它们的数目一定相同,有染色单体的染色体经过了复制。【详解】A、由图可知,甲(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乙(配子)、丙(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和有丝分裂间、前、中期)、丁(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戊(有丝分裂后、末期)。甲(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和乙(配子)都无同源染色体,A错误;B、丙细胞若是有丝分裂的细胞,无四分体,B错误;C、若发生过交叉互换,丁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C正确;D、戊为有丝分裂后或末期,动物有丝分裂后期由中心体不是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错误。故选C。6.呼吸障碍时,机体内CO2不能及时排出,会导致血液中CO2分压升高、pH下降,患者出现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上称为呼吸性酸中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生理条件下,骨骼肌中CO2运输方向细胞内→组织液→血浆B.CO2浓度升高刺激相关感受器,使呼吸中枢兴奋过程是神经调节C.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的方式缓解症状D.出现呼吸性酸中毒时,患者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导致心跳加快【答案】B【解析】【分析】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内环境的稳态受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详解】A、CO2浓度最高的为细胞内液,故正常生理条件下,骨骼肌中CO2运输方向是细胞内→组织液→血浆,A正确;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需要有完整反射弧的参与。CO2浓度升高刺激感受器,使呼吸中枢兴奋,并由传出神经传出兴奋,引起呼吸加快的过程才属于反射,B错误;C、血浆中的H+与HCO3-结合,生成的CO2和H2O通过呼吸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因此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的方式缓解症状,C正确;D、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跳加快等症状的出现,故出现呼吸性酸中毒时,患者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导致心跳加快,D正确。故选B。7.现代智人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得到更多证据的支持,如图为现代人类演化的部分路线。斯万特·帕博团队对尼安德特人遗骸中的线粒体DNA和核DNA进行了研究和测序,发现欧洲血统的现代人类中大约有1%至4%的基因来自尼安德特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组测序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线粒体DNA、Y染色体DNA能分别反映母方、父方的遗传信息C.尼安德特人和4万年前走出非洲的人类一定没有基因交流D.现代人类生活在人工环境中,其进化一定不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详解】A、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化石,A错误;B、线粒体DNA、Y染色体DNA分别来自母方的卵细胞和父方的精子,故能分别反映母方、父方的遗传信息,B正确;C、现代人类中大约有1%至4%的基因来自尼安德特人,说明尼安德特人和4万年前走出非洲的人类可能存在基因交流,C错误;D、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可能完全隔离,人的进化不可能完全摆脱自然界的影响,D错误。故选B。8.菠菜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植物,种子的形态无翅对有翅为显性,由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同学对2000棵菠菜植株(雌雄各半)进行统计,发现有翅雄株有70棵。对这2000棵菠菜植物的B和b基因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是()A.23% B.17.25% C.19% D.7%【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详解】由题干可知,2000棵菠菜植株中XbY有70棵。结合图可知,XbXb应有80-70=10棵,XBY有1000-70=930棵,XBXB应有1320-930=390棵,XBXb有600棵。Xb基因频率为(10×2+600×1+70×1)÷(1000×2+1000×1)=0.23,A正确,BCD错误。故选A。9.转分化是指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转变成另一类型的分化细胞的过程。研究人员探究了马兜铃酸I(AAI)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转分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见下表,TGF-β1是一种细胞转化生长因子(单位:ng/L)。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组别24h48h72hTGF-β1细胞形态TGF-β1细胞形态TGF-β1细胞形态对照组22.37正常上皮细胞形态23.42正常上皮细胞形态25.60正常上皮细胞形态AAI组60.19正常上皮细胞形态80.79细胞肥大、拉长呈梭形83.54细胞肥大、拉长呈梭形A.转分化过程可能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B.AAI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与TGF-β1增多有关C.转分化前后的细胞中蛋白质种类改变,DNA和RNA的种类不变D.人的成熟红细胞不适宜用作此探究实验的材料【答案】C【解析】【分析】1、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为未分化细胞的过程。【详解】A、从转分化定义分析,高度分化细胞要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为未分化细胞,进而再进行分化形成新类型细胞,该过程可能经历了脱分化和再分化,A正确;B、分析表格信息可知,48h和72h发生转分化,TGF-β1增多,说明AAI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与TGF-β1增多有关,B正确;C、转分化时基因选择性表达,会形成不同的mRNA,DNA不改变,RNA会改变,C错误;D、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