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

2023-12-18 · U1 上传 · 6页 · 327.1 K

姓名座位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原始社会晚期,人们制造和使用磨光石斧、石铲、木铲、骨耜、双齿木耒、石锄、石刀、陶刀、骨镰、蚌镰等工具进行农业生产,牲畜饲养业也迅速而普遍地发展起来,且牲畜的饲养由原来氏族成员共同劳动逐渐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材料所述状况A.密切了氏族之间的联系B.造成社会矛盾错综复杂C.促进了早期国家的出现D.易导致贫富分化的出现2.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全国性漕运体系被打破。曹魏在河北平原上修凿了白沟、利漕渠、平虏渠、泉州渠等运河,在黄淮平原上开凿了淮阳渠、百尺渠、广漕渠等运河,先后建立起以邺城、洛阳为中心的北方漕运体系。东吴开凿破岗渎,挖娄湖,凿横塘,辟航道,建立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据此推知,当时A.北方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B.动荡时局影响经济交流C.东吴财政明显落后于曹魏D.北方水利建设优于南方3.唐初,中书省有草拟诏书之权,于是政事堂的权力逐渐偏重于主拟诏书的中书令身上,后政事堂也迁到了中书省,其地位已在尚书、门下之上。从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始,中书令和侍中开始兼任尚书省的长官。材料所述变化从本质上说明当时A.君相关系的紧张B.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C.君主集权的强化D.国家行政权力的分散4.据记载,宋代,尤其是在南宋时期,学者们对科举考试试卷选本中优秀诗文进行圈点与品评蔚然成风,诗文评点也成为文学评论中的一种全新体裁,并涌现出了吕祖谦、谢枋得、刘辰翁等一些评点名家。这些现象的出现A.与主流选官制度引发的文化需求相关B.表明主流文学体裁发生改变C.缘于文学艺术作品世俗化倾向的显现D.反映了文人雅趣与市井风情【D-024】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5.清朝统治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疆域观和民族观,如顺治帝在即位之初即遣使拉萨,往迎达赖喇嘛;雍正帝更是强调“有德者可得天下大统”的观点,驳斥了汉族知识分子认为满洲是“异族”,特别指出不论何地何人何种族,都有君临天下的合法资格。清朝统治者这些做法意在A.铲除分裂割据势力的政治基础B.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权威C.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D.缓和汉族与少数民族矛盾6.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委派一批官僚或买办作为洋务企业中的“督办”“会办”“总办”“帮办”等,他们难以避免因“官”“商”两种角色的相互排斥性而产生一系列冲突,结果造成官办企业中封建国家利益及官督商办企业中资产主体利益的承载者被虚化了,企业的主体性泯灭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洋务运动对晚清社会的影响有限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官府压制C.洋务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存在弊端D.民族工业无法抵御列强商品输出7.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尊王法祖、重文轻武等观念,全面提出怀疑、批判,从而促成了20世纪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这些反思通过当时的各种宣传舆论工具表达出来,成为近代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者意在说明义和团运动A.为近代政治斗争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B.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转型已基本完成C.使近代中国政治参与主体实现多元化D.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发展方向8.下表为中国1933~1936年运输器材输入金额统计表(单位:千元)。表中数据可用于说明当时年份汽车、巴士及车底盘牵引车、拖车及卡车火车头及煤水车铁路客车货车193368784786250217151934756172399781881193555135330395119661936450571001402911607A.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生存空间拓展C.列强加大对中国资本输出D.近代化的交通事业有所发展9.从1958年到1983年,人民公社行使过去乡镇人民政府的职权,公社干部成为国家干部。在实践中,人民公社逐渐形成三级体制:人民公社下辖生产大队,成立大队管理委员会,设大队长、副大队长、保管员、出纳员等;大队下辖生产队,设立队务委员会。由此可见,人民公社体制A.巩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B.孕育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萌芽C.具有政治与经济合一的特点D.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农业体制【D-024】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10.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初城乡商品流通和价格体制改革的相关信息表。这些举措1982年6月,国务院作出《关于疏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扩大工业品下乡的决定》1983年2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农村商业流通体制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1984年7月,国务院批转《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报告》A.扭转了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差距B.拉开了城市体制改革的序幕C.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大转移D.促进了农村消费结构的调整11.尼罗河是一条狭长条带状的河道,其间没有破碎的地理单元,野心勃勃的地方统治者极力通过统一活动扩大自己的支撑区。尼罗河也使古埃及文化选择了带状延伸,形成由南向北的多元一体化模式。这可以用于说明,古代埃及A.形成统一集权国家的因素B.自然地理环境左右历史进程C.法老掌握重要权力的渊源D.文化传承助推社会形态演进12.下表为中世纪中期西欧某个庄园会计账簿中支出部分记录。该记录内容说明当时支出庄园的消费额19磅11先令8便士前期各食物的补贴额22磅4先令7便士夫人服装装饰的支出额2磅12先令8.5便士购买玉米的支出额16磅1先令购买葡萄酒的支出额36磅3先令4便士购买啤酒的支出额27磅17先令6.5便士购买食盐的支出额0购买maslin的支出额10.4先令……薪金和小费的支出额22磅4先令其他支出额10先令A.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B.庄园粮食生产遭遇瓶颈C.基层社会经济有所发展D.庄园雇佣关系较为普遍13.虽然古代希腊人早已知道测量纬度,但直到18世纪,人们使用天文钟在已知的时间观察天体,才测定出来经度。18世纪哈里森研制的经线仪和约翰·哈德雷研制的六分仪使人们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地图和海图,此后,海洋上的商船和舰队行驶有了较准确的定位。这说明A.地理大发现以地圆学说为依据B.地理知识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C.经纬度测量密切了欧洲内部联系D.科学发展有利于航海事业进步【D-024】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14.下表为明治政府1873-1876年采取的重大举措(部分摘录)。由此可知,这些举措序号措施①颁布士族“废刀令”,使士族身份与农工商“平等”发行金禄公债,一次性“买断”士族的世袭俸禄,允许一纸无法即时兑现的金②禄公债成为银行创业的原始资本全面推行地税改革,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建立“一地一主”的土地私有制和③以货币为完税形式的近代农业税收体系④建立警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有利于助推日本向近代社会发展B.奠定了军国主义社会基础C.维护了天皇和统治集团根本利益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15.1935年5月,苏联出于军事方面考虑正式开通莫斯科地铁,到1938年建成了两条铁路干线。此外,1932~1937年修建莫斯科——伏尔加运河,使得莫斯科变成了一个大型港口,改造过程中对莫斯科河和亚乌扎河上的一些旧桥也进行了改建。这些变化A.开启了苏联交通的近代化B.顺应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C.彰显了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纠正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16.二战结束后,东欧和西欧都想构建一种为本阵营国家所共有的身份认同,二战记忆被有意识地利用以致歪曲。在西欧,个人记忆和逐渐建立起来的官方记忆都倾向积极向上和容易被接受的东西,比如军民齐心完成敦刻尔克大撤退等广为流传,而空袭等惨剧则被选择性“遗忘”。这从侧面反映出,二战结束后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价值被忽视B.大国对抗方式发生新变化C.欧洲民众淡化了对于世界和平的追求D.国际关系新秩序逐渐确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的正统阅读始终是中国古代阅读文化的主流。在封建社会早期,阅读尚且是一种奢侈,把阅读作为娱乐则更是达官显贵和家境殷实的文人墨客的专利。封建社会中期以后,阅读娱乐性明显下移,尤其是明中期以后,戏曲小说成为传阅自娱的主要读物,就连女性也加入其中。此外,中国古代文人很早就发现阅读不仅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还兼具养生保健,预防和辅助治疗身心疾病的功效。明清两代,更不乏将自己的认识和亲身感受记录在著述中的文人。当然,读者的阅读目的至少具有以上一种或兼具其中几种,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下层百姓,加入了阅读的行列,读书目的分化愈加明显。—摘编自王余光主编《中国阅读通史》等【D-024】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材料二唐代雕版印刷出现后,供民众日常应用的农、桑、医、算、类书、历书、字书、韵书等民间用书,大部分由民间刻坊承担刊印成册。谱牒也属于古代民间实用的书籍,谱牒的主要种类包括家谱、族谱、家乘、房谱、支谱、世谱、统谱等属。这些谱牒大都由家刻刊印成书。这类书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非常紧密,如谱牒,一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甚至影响到了人们的仕途和婚姻。郑樵在《通志》中记载“官之选举,必由于薄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因此实用类书籍在民众中传播也比较广泛,需求量也相对大。——摘编自郇红梅《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演进——阅读目的性的分化和阅读内容的多元》(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阅读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因素。(12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的阅读文化,谈谈你的认识。(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1861年3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北京成立。总理衙门内设英、法、俄、美等股,分别处理对相应各国的交涉事务。总理衙门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朝贡外交体系的结束和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形成。此后,清政府开始逐渐完成从传统朝贡外交到近代外交体制的转型。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此后,清政府承认自己是国际社会中的一员,而且要主动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去。新中国成立后,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十分强调外交依靠各国人民来进行,并戏称为“3958部队”(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特别是为打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格局,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人民外交方针。1978年以后,我国的人民外交更是多渠道、多层次地广泛开展起来。从事人民外交的机构很多,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教科文团体、体育代表团、卫生组织等。——摘编自张鹏《从朝贡外交到融入国际社会——试论晚清外交近代化》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现代中国的外交。(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对于工业化的历史分期,学者们历来众说纷纭。比利时雅克·斯佩伊博士主张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将工业革命阶段称为工业化第一阶段,将电气化阶段称作工业化第二阶段。将工业化第一阶段前的手工工业时期称为工业化前阶段,将工业化第二阶段以后时期,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阶段称为工业化后阶段。苏联斯·阿·海因曼以工业的机器体系为中心,把工业革命时期称作机器体系的建立时期,把电气化时期称作机器体系的进一步扩大时期,把现代科技革命时期称作机器体系的自动化时期。德国于尔根·库钦斯基认为,生产力的第一次革命是1540~1640年,第二次革命是1760~1860年的伟大的工业革命,第三次革命是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的电气技术革命,第四次革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摘编自文暖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分期问题当议》【D-024】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材料二在18世纪大部分的时间里,法国的经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