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2023-11-01 · U1 上传 · 13页 · 53.5 K

2016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满分10分)1.【分析】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解答】A.“荫庇(yīn)”读作“yìn”,重点识记多音字;B.“麻痹(pì)“读作“bì”;C.“吮吸(shún)”读作“shǔn”,“虐待(nuè)”读作“nüè”;故选:D。【点评】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2.【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易错字,考查难度不大。【解答】A.正确;B.正确;C.“毫情壮志”应改为“豪情壮志”;D.正确;故选:C。【点评】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字形,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3.【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辨析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解答】读①语段可知,前两空为同义并举词,后一空,填“摧毁”。青春可理解为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所以用“雕塑”体现其过程;读语段②可知,第一空处不可能填表转折的“但是”,它开启了一个话题,所以“能够”恰当;第二空后语意表现了与前一句语意的转折,所以填“但是”,结合语意理解,最后一空填“只是”最恰当。故选:D。【点评】此题可结合语意理解关联词的搭配关系作答。4.【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句式杂糅,去掉“有些绝对或者夸张”;B.正确;C.否定词误用,改为“我们不反对让流行的网络语言进入汉语的传统家庭”;D.语序不当,改为“能够摒弃车窗随意抛物等不良的陋习”。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5.【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解答】A.有误,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用在此处是搭配不当。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0分)6.【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西游记》有关情节内容的掌握。【解答】如来递与菩萨的三个箍儿,第一个金箍儿用在了孙悟空,送给取经人做了徒弟。第二个金箍儿收服了黑熊精,自己带回去帮她看门守山。第三个金箍儿收服了红孩儿,自己带回去做个善财童子。答案:黑熊精;红孩儿【点评】名著试题形式较为稳定:要考查的形式一般为填空题。主要考点有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重要情节、片段赏析等。考查的内容具体、细致、多元。考生不读原著,很难保证考场不失分,因而,课外应尽量多读原著。7.【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解答】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书写要规范,要注意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大小,汉字要居中,大小要合适,不可太大给人胀的感觉,也不可太小,显得小气。答案:有才必韬藏 为学无间断【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书写规范,不要涂抹。8.【分析】此题属情景对话题。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讲话设定的情景及要求,了解对话的原因、对象、及讲话人身份,选择得体的语言表达。【解答】可这样理解语境,读书时间不一定是课堂上的固定时间,更多是课堂外,汲取知识,并非只为了考试。答案:小明,我不赞同你的说法,读书时间更多的在课外,可以抽时间去读,再说,读名著是为了吸收更多,更好的营养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你说呢?【点评】此题要结合语段提供的情景,理清句意,找到答题切入点作答。9.【分析】本道题补写句子,一般方法是: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补写。【解答】本道题要注意通读语段,语段写的是音乐的特点,要注意紧扣这一点来补写,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符合题意即可。一只雄鹰,只有突破风雨的袭击,才能磨练搏击长空的翅膀。【点评】补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10.【分析】考查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对默写填空题的要求很高,一般情况下,多一字少一字或错一字,该题不得分。该题是学生得分的增长点,是学生的必得分,应该努力落实好。【解答】(1)白露为霜;(2)采菊东篱下;(3)几处早莺争暖树;(4)会当凌绝顶;(5)江春入旧年;(6)大漠孤烟直;(7)病树前头万木春;(8)闲来垂钓碧溪上;(9)千里共婵娟(重点字:婵娟);(10)入则无法家拂士(重点字:拂);(1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点评】复习时要注意三点:一是理解与记忆结合,二是反复记忆,三是背诵与记忆结合。这样才能从容应考。答题时容易出现这样三种情况:一是提笔忘句,回忆不起来了;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冷静,自信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做完其他题后又会回忆出来。书写完毕一定要回读检查,甚至连引导句在内都要全程回读,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二、阅读(满分60分)11.【分析】参考译文: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宋代庆历年间,有人提议要放宽盐和茶叶专卖的禁令以及削减商人的赋税,范仲淹认为不可行。因为征收盐和茶叶税,仅仅是分掉商人的一部分利润而已,对商人征税,并没有(对商人的利益)造成多大损害。如今朝廷的各项开支没有减少,每年的税收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向茶山盐池和商人征收,就必然要向农民收取。与其损害农民(的利益),倒不如还是向商人征税。当前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如先节省国家的各项开支;国家的用度有了盈余,就应该先宽减对农民的税收和劳役;然后才可以考虑到商人。因此,开放私营茶叶和盐的禁令,减免商人的税收都不是眼前急办的事情。于是为商人减税的议论也就平息了【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心情。②句意: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③句意:仅仅是分掉商人的一部分利润而已。但:只,仅仅。④句意:于是为商人减税的议论也就平息了。寝:停止,平息。(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①中重点词语有:以,因为;句意为:(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或(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②中重点词语有:孰若:何如,怎么比得上。表示反诘语气。句意为:与其损害农民(的利益),倒不如还是向商人征税。(3)①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及对文本内容分析与筛选能力。概括文言文语段的内容,需要在正确理解文本意思的前提下,结合概括的格式: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概括作答即可。根据“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国用有余,当先宽⑤赋役;然后及商贾。弛禁非所当先也”可以概括为:范仲淹重农抑商。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乙文内容印证了甲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案:(1)①心情;②归依;③只,仅仅。④停止,平息。(2)①(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或(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②与其损害农民(的利益),倒不如还是向商人征税。(3)范仲淹重农抑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评】“为”的解释:孰为汝多知乎?(以为,认为)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制造)公输盘为我为云梯(替,给;做,制造)此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为人五(刻有)故不为苟得也(为了)今为宫室这美而为之(接受)12.【分析】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①~③),写妈妈的厨艺好,特别是汤很有特色,我从出嫁前到出嫁后有了孩子,每年除夕都爱吃妈妈做的一品锅;第二部分(④~⑫),写妈妈生病后,我努力地学习做饭菜,做汤,那个中午我忘了为妈妈做汤,妈妈在我的愧疚中离开了人世;第三部分(⑬~⑮),写妈妈离世后,我一心想为爸爸做可口的饭菜,但总做不出妈妈当年的味道;第四部分(⑯~⑱),写爸妈都去世后,我反而爱上了做饭,并能够平心静气的做出孩子爱吃的味道,这才明白,那种我苦苦追求却无法做到的是爱的味道。【解答】(1)本题考查时间、事件及人物情感的梳理。解答此题根据表格的提示找到相关的段落,根据内容来填写即可。文章按时间可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可概括为父母在世一家人团聚时;第二个时间段,主要事件是写我学习做汤,但每次做出的味道都与母亲的不同;第三个时间段,父母都不在世了,我爱上了做饭,根据“平静无波的汤,内敛的表情藏着海一般的深情”,可以看出“我”当时的情感是平静的、内敛的。(2)本题考查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分析出其语境义。第①句中的“团”有团聚的意思,表现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与幸福;第②句的“总是”是无一例上的意思,表现母亲对我做的汤的包容,对女儿的不舍。(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作用分析。结合三次描写所处的语境来分析,文中对儿子的第一次描写是在第②段,“小小孩一口气碗底朝天,毫不啰唆”,从侧面表现母亲的汤好喝;第二次出现在第⑥段,突出我做的汤难喝,来反衬病中的母亲对我的理解与宽容;第三次出现在文章的⑰段,既与第⑥段的评价相呼应,又侧面表现出我做汤水平和心态的转变。(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中的母亲会做菜,并能做出几风格独特的汤,表现她是一个一心爱家,爱孩子的好母亲;当“我”做出的饭、汤并不合母亲的口味时,母亲却还能比别人多喝,表现她是一位理解、宽容孩子的母亲。根据这些理解整理出答案即可。(5)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本文主要以我“做汤”的经历,来表现我对亲情的感悟。“汤”无法复制,爱也是同样。作者以此告诉读者,真正的爱出自于内心的,不是刻意的模仿。答案:(1)时间:父母安在家人团聚时事件:我学习做汤,味道不如人意“我”的情感:平静、内敛(2)①“团”,团聚、团圆之意,表现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与快乐;②“总是”表示无一例外,表现我的汤虽然味道不好,但母亲总愿意喝下去,理解我的用心。(3)第一次,侧面表现母亲的汤好喝,味道独特;第二次,既突出我做的汤难喝,又反衬病中母亲对我的理解与宽容;第三次,与前文的评价相呼应,表现我做汤水平的提高与心态的改变。(4)母亲是一位以家庭为中心,关爱家人、孩子,理解并能宽容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