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2023-11-01 · U1 上传 · 10页 · 74.3 K

怀化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温馨提示:(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量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3)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4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学校开展以“爱我怀化,迎接挑战”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立足怀化·关注时事]①5月4日至7日,首届湖南(怀化)RCEP经贸博览会拉开大幕。怀化国际会展中心广场A【花团锦簇】,展厅展位布置一新。商协会代表、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共赴一场开放之约。②怀化多山,山于怀化,曾经沉重。山高路就远,B【重峦叠嶂】,阻挡的不只是步履(),更是迈向现代化的进程。③怀化无海,﹏﹏﹏﹏﹏﹏﹏。但拥抱海洋、逐梦wèi()蓝、走向世界,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是五溪儿女C【孜孜以求】的时代梦想。④国之战略,怀化福音。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的实施,让西部陆海新通道上湖南唯一的节点城市——怀化,迎来了拥抱大海的契机。一声汽笛启新程,怀化至北部湾的铁海联运班列首开。从此,山与海握手。⑤北部湾吹来的浩瀚海风,让D【不甘寂寞】的怀化人将tiào()望的目光,由封闭的山地转向开放的海洋,追逐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蓝色梦想。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离不开平台、通道的支撑()。怀化国际陆港因势而生,向海而行。⑥日前,沿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怀化打通相继3条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⑦怀化国际陆港牵手广州港,打通了连接欧洲的出海通道。港通天下,指日可待。(摘编自《湖南日报),有删改)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1)步履()(2)wèi()蓝(3)tiào()望(4)支撑()2.文段中【】内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花团锦簇 B.重峦叠嶂 C.孜孜以求 D.不甘寂寞3.根据语境,下列哪一项最适合填入第③自然段划波浪线处()A.海于怀化,现在很近 B.海于怀化,未来不远C.海于怀化,曾经遥远 D.海于怀化,曾经盼望4.下列对第④自然段相关语句语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国之战略,怀化福音。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的实施,让西部陆海新通道上湖南唯一的节点城市——怀化,迎来了拥抱大海的契机。A.加点词语“国”“新”“的”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助词。B.短语“怀化福音”“新通道”“拥抱大海”分别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C.“西部陆海新通道上湖南唯一的节点”作“城市”的定语。D.“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的实施,让西部陆海新通道上湖南唯一的节点城市——怀化,迎来了拥抱大海的契机”是一个单句。5.第⑥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怀化打通相继3条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怀化相继打通3条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通道。B.怀化打通相继3条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通道。C.怀化相继打通3条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D.怀化打通相继面向东盟的3条国际物流。[小试身手·推介怀化】综合性学习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经贸博览会上来了东盟各国客人,请你从图片所示的怀化两种特色产品中选择一种进行推介。(50字以内)(2)请你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为上述推介的产品拟写一条广告语。(3)如果你是校园之声广播站的小记者,也来到了现场,请根据采访目的提出一个采访问题。采访对象东盟各国客人采访目的了解东盟各国客人此次来怀化参加经贸博览会的感受采访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修身·加强自信】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B.“惠顾”“见谅”“犬子”是敬词,“家严”“愚见”“劳驾”是谦词。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湘行散记》。D.二十四节气中,“立春”在“春分”之后,“谷雨”在“清明”之前。8.古诗文默写主题古诗文名句山川美景(1)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积极乐观(3)风休住,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4)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家国天下(5)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借风雨梦境打发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推己及人,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下寒士的处境,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名著阅读(6分)9.请根据材料在下表A与B处各填上合适的内容。名著人物名著材料名著题目保尔·柯察金保尔·柯察金坐在炮车上疾驰。他骑着一匹一只耳朵的灰马飞奔,在祖国的大地上南征北战已经一年了。他已长大成人,而且身强力壮。他历尽艰辛,饱受磨难,成长了起来。A_____B_____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他被少先队员关于帝国主义大鼻子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开玩笑叫作者大鼻子,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大鼻子漫画的疑问。《红星照耀中国》10.在你阅读的名著中,哪一个人物可以成为你的精神向导,请说说理由。我的精神向导: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二、阅读与鉴赏(49分)【根植乡土·心系家国】(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列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学赋能振兴乡村①花红柳绿,阳光照暖。不久前,一批中国文学的“大咖”和“发烧友”应文学之约,相会湖南益阳清溪村。②清溪,这个周立波先生笔下曾经有过巨变的“山乡”,正在发生新一轮巨变。优美整洁的环境、富足的生活,尤其是充盈村中的书香,令人感叹“换了人间”。而这一切的发生,文学功不可没。清溪村党总支书记蔡真表示:“一不小心,我们家竟然成了别人的‘诗和远方’。”③中国文学的长河里一直流淌着乡土情愫。“民亦劳止,吃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在古老的中国文学作品《诗经》中,就有大量对乡村劳动场景的描述、对劳动者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改善劳动者处境的呼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产生过影响深远的乡土文学,既立足乡土、倾情乡民,也促进觉醒、期望未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乡土之美,曾令无数文人墨客寄情吟唱。今天,在这片土地上,文学能实现怎样的作为?清溪村正给出富有蕴意的探索与解答。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应当伴随着文化的繁荣。文学要担当起乡村文化建设的使命。有人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文学梦,乡村也需要文学的滋养。借助作家书屋,村民可以在家门口畅读经典,领略文学之美;在文学活动中,可以与更多人交流思想,追求心灵的富足。此次见证并参与作家集体活动,与作家“面对面”,更让广大村民与文学爱好者感受到欣喜与鼓励,获得很多启发与教益。⑤腹有诗书气自华。乡村有了文学、文艺的气息,也让屋舍增色、山水生辉。从更高层面看,在乡村振兴的宏伟征程中,文学的助力不可或缺。乡村振兴是新的伟大事业,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必须“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而这,正是文学之所长。⑥新时代文学工作者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苹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为“三农”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为乡村振兴注入巨大能量。(转摘自《湖南日报),有删改)11.下列诗句不具备乡土情愫的一项是()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B.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C.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12.第⑤自然段划线句“而这,正是文学之所长”中“这”指代的是什么?13.文章第②自然段写清溪村巨大变化的作用是什么?14.根据提示,在(1)(2)处补全本文的论证思路。首先,从清溪村巨变这一现象谈起,引出“文学在乡村振兴中有何作为”这一话题;接着,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______;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文学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最后,(2)_________。(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父亲和树陈宝全①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觉得没脸活了。它们把地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却无法顺应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着吹。②只有父亲理解这些老了的苹果树的心思,他提着斧头进了果园。③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④父亲在动手之前,用手量了这棵苹果树的树干,四作多一点。父亲知道,它的身体里藏着30个年轮。也就是说,上世纪80年代末,它还是一株小树苗,嫩叶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细小的枝条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现在,父亲拖着瘦弱的身子,要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介入一棵他亲自栽植的苹果树的命运。⑤斧头落下去,父亲听到了树皮破裂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比斧子撞击树干的声音要小很多,却还是被父亲敏感地捕提到了。父亲落泪了。⑥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结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酸涩难入口。可父亲心里明白,它为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心血,足以让我们感恩并铭记于心。⑦上世纪80年代,父亲和大多数李家山的村民一样,刚刚吃饱肚子,从没有去设想未来。作为木匠的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在他栽下第一批苹果树苗的时候,大片的小麦仍然享有辽阔的土地,是地里的主角。为了保住小麦,人们曾与草作战,把它们统统赶出麦田。在田里,草都不让长,怎么会容忍树长进去?⑧父亲是在乡村干部的劝说下,才栽下了第一片果树。⑨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不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也不是为了看着这些小树苗像孩子一样一天天长大,从而让人感到快乐,父亲是为了看着它们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风吹死,被小麦挤赶出去。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⑩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父亲妥协了。为此,父亲的果树也在年轮里写下了新的愿景: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肉。⑪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园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按照时序,他在果园里浇水、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摘袋,然后出售苹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突飞猛进地好了起来。⑫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这棵苹果树勉强支撑着身体,父亲用力推了一下,苹果树开始吱嘎作响,慢慢倒下。没有大树倒下的那种轰然响动,它只是轻轻地躺在了自己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⑬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他将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砍倒果园里所有的老树,再把它们劈成木柴。这些带着浓郁芳香的木柴,将陪伴他度过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⑭父亲不再主持果园里的事,只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到果园里转转。砍掉了老树的土地,平整而安详,像是卸下了所有的负担,在休憩,在安睡。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5.下列对于标题《父亲和树》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父亲”和“树”是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文章围绕二者之间的故事展开叙述。B.“和”字暗示了父亲和苹果树的密切关系。C.文章以“苹果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两条线索贯穿全文。D.点明文章主旨,揭示父亲砍掉苹果树、破坏生态的痛苦和悔恨。16.请用词语概括父亲对苹果树的感情变化。抗拒——()——()——难过1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