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2023-11-01 · U1 上传 · 8页 · 329.3 K

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28分)爱因斯坦说过:“永远保持着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班级开展“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主题学习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任务。①两千多年前《庄子》中第一次提到“宇宙”。庄子凭借汪洋zì()肆的想象力,描绘宇宙的“出无本,入无窍”,这样的一直延续到今日——宇宙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有许多突破也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科学的mèi()力正在于面对着无穷未知。对未知抱有浓厚兴趣和想象,觉得未知世界里少一分可能就好像少一分精彩,甚至感到失望,这种无穷的探索欲是科学家的本色。②科学家需要什么特质?智力、毅力、勇气……但是这些都不算是科学家的,各领域的达人都需具备。“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好奇心才是科学家的专属特质。③科学家的好奇心需要呵()护、需要宽容,需要安定的环境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埋头钻研。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时候,人类并不知道有朝一日能够用来探索太空甚至星际移民。艳羡诺贝尔科学奖的人们,更应该了解荣耀背后,是一颗颗帮助发现与创造的好奇心。④霍金曾说,人类很难在这个脆弱的星球上再延续千年。其实,科学家的“”,往往更多是一种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好奇和思索。如果没有这些好奇心,如果不用这些好奇心来思考未来,人类很难交出一份满意的发展答卷。(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2月9日有删改)(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下列选项中对“心无旁骛”中“骛”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纵横B.奔驰C.追求D.鸭子(3)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探寻权利危言耸听B.探究权利骇人听闻C.探寻专利骇人听闻D.探究专利危言耸听(4)“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请从你熟悉的科学家和诗人中寻找依据。2.请你就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发表自己的看法。3.本次主题活动准备出一期黑板报,请你结合语段为黑板报设计一条主标题。4.有同学认为:孙悟空就是一个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形象。结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体验,请你为这位同学的看法,找出一个依据。5.填写诗文名句。保持好奇心,激发探索精神,我们可以从先贤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孔子“①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做学问应有好学和乐学的精神;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②______”告诉我们探寻问题要追究事物根源;曹操“老骥伏枥,③________”告诉我们要有远大志向。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④______”的奋斗精神,范仲淹“⑤______,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⑥______”的实践态度,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⑦________”的坚定信念,都给予我们精神指引。探索路上我们终会收获“⑧______,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二、阅读·理解(62分)(一)(20分)古诗文阅读课,围绕“创造之美与文明之光”这一主题,老师选取了下面三篇诗文,请完成下面小题。【甲】陶歌清龚轼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节选自《龚轼诗集·景德镇陶歌》)【乙】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镓,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节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丙】凡造竹纸,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届芒种,则登山斫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惶桶①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歇火一日,揭楻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其塘底面、四维皆用木板合缝砌完,以防泥污。洗净,用柴灰浆过,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烧滚再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倾入槽内。槽内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许。入纸药水汁于其中,则水干自成洁白。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数满则上以板压。使水气净尽流干。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揭起成帙。(节选自《天工开物·杀青第十三》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版有删改)【注释】①楻桶:大木桶,连同下面受火的铁锅在内的木桶。6.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白釉青花一火成”指的是烧制青花瓷时,先在瓷坯上绘画,然后上釉,用火一次性烧成,表明古人高温制瓷的轻松容易。B.“花从釉里透分明”指的是青色的花纹从釉质里透出,纯净中流露着典雅,青花瓷蓝白相间,给人以五彩斑斓的视觉效果。C.后两句为议论,称赞青花瓷虽为后天人造,却像是天地自然生成的那么美妙,表现出对青花瓷工艺由衷的赞美。D.诗歌描绘了中国传统工艺品青花瓷的制作过程、色泽特点,由虚到实,是一篇既有形象之美又富哲理之味的佳作。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瞬息可就______________(2)有奇字素无备者___________(3)则登山斫伐____________(4)火以八日八夜为率___________8.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两处。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9.活板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工艺都非常讲究。请根据乙文和丙文画横线的语句,完成相应任务。(1)请写出活板印刷的流程。(2)请写出纸浆成纸过程。10.《陶歌》中最能体现制瓷工艺创造力的诗句是哪一句?写出理由。11.“青花瓷”“活字印刷”“造纸术”,三种“中国创造”推进了世界文明进程,成为“文明之光”。结合文本,发表你的看法。(二)(15分)《昆虫记》整本书阅读课,老师以“跟法布尔学观察”为主题选取下面文段,请完成下面小题。地上铺满了苔藓,我刚踩上柔软的地毯,就看到一个还没有完全张开的蘑菇,乍一看还以为是四处下蛋的母鸡把鸡蛋丢弃在了这里。这是我采到的第一个蘑菇,也是我第一次把蘑菇放在手里颠来倒去地察看,好奇心激起了我的观察欲望,我仔细地审查蘑菇的构造。很快,我又发现了其他的蘑菇,它们大小形状不一,颜色也不同。眼前的景象,让我这个新手大开眼界。它们中有铃铛形的,也有灯罩形的,还有长得像平底杯的,有的长得像纺锤。我见过一些蘑菇还可以瞬间变成蓝色,也看到一些腐烂的蘑菇上面爬满了幼虫。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梨形蘑菇,看上去干干的,顶端开了一个烟囱状的圆孔,当我用指尖弹它的肚子时,烟囱里会冒出轻烟。这是我看过的最有意思的蘑菇,我采了一些装在口袋里,无聊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让它冒烟。可是,我的家人却不接受我采摘的另一种鲜艳的蘑菇。他们把它叫做“布道雷尔”,这种蘑菇臭名昭彰,吃了会中毒。妈妈没有多说,只是将它排除在菜单之外。我不明白,为什么外表如此讨人喜欢的“布道雷尔”,会有这样的手段。那时的我对于蘑菇有关的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时光就好像一条欢乐的溪流,穿行于柳树之间,流淌在无声无息的坡面上。时光转瞬即逝,所以要好好利用它。(节选自《昆虫记·采蘑菇的小男孩》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有删改)12.法布尔描写蘑菇非常生动形象有趣味,请举例分析13.法布尔对蘑菇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的观察与探索过程,给予你哪些启示?14.探究文本之后,同学们准备绘制“法布尔观察记之蘑菇系列漫画”,请你完成漫画脚本。图画内容配文设计意图①哪只母鸡丢的鸡蛋?噢,是蘑菇!观察细致,充满想象力一个小男孩拿着一个梨形蘑菇,用指尖弹蘑菇肚子,冒出轻烟。②(揣摩蘑菇的心理给图配文)突出观察蘑菇的趣味性在厨房里,妈妈摆着手拒绝小男孩送上的颜色鲜艳的蘑菇。③(揣摩小男孩的心理给图配文)④15.蘑菇系列漫画完成后,班级展出了这些漫画作品,展板上引用了罗斯丹的话:“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结合《昆虫记》整本书阅读,谈谈你的理解。(三)(9分)实用类文本阅读课,老师以“科学点亮好奇心”为专题选取三则材料,组织探究学习,请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天文梦,在仰望星空时会产生无尽的遐想。这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好奇心。不管在哪个国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好奇心都会逐渐降低,因为他们会越来越专注于某个领域,也会对习以为常的东西不再提出问题。但有一部分人例外,他们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看到问题,提出来并想办法去解决。所以说,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指出:“创新最怕的就是形成路径依赖。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可以称作创新,如果下次再遇到相同问题时,我们会按照上一次的路径去解决,慢慢就形成了路径依赖。刷题讲究机械化、熟练,甚至是‘条件反射’,只要拿到题,马上就能搜索到‘印’在脑海里的解题套路”刷题和创新显然不能同向而行。(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2月6日第005版《教育周刊》)材料二:图:中小学生知道科学家事迹后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的占比材料三:孩子天然就对宇宙空间具有好奇心,有好奇心是好事。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会进一步激发孩子们探索浩瀚宇宙的好奇心,播下科学的种子。以往,我们认为科普就像一个大水壶往杯子里倒水,也就是科学家把科学知识教给学生。但通常情况下,科普工作是另一个场景,科学家需要将知识变成一滴滴水播洒给学生,学生就会像小树苗一样自己慢慢吸收水分。(摘编自《南方日报》2023年4月17日第A12版《深周刊·对话》16.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天文梦想和好奇心渐渐变淡,完全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刷题,慢慢就形成了路径依赖。B.在知道一些科学家的事迹后,17.2%的中学生和10.7%的小学生都表示没有兴趣,说明中小学生已经对科学研究失去了好奇心。C.科普就像一个大水壶往杯子里倒水,科学家把科学知识教给学生,所以科普工作应提倡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D.有好奇心是好事,但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还应学会创新,不要依赖解题套路,用科学知识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17.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你对“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这句话的理解。18.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应如何用科学点亮好奇心。(四)(18分)文学作品阅读课,老师节选了《从文自传》里的一篇文章作为阅读材料,请完成下面小题。我读一本小书的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沈从文①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路上我可看到针铺门前永远必有一个老人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在那里磨针。又可看到一个伞铺,大门敞开,做伞时十几个学徒一起工作,尽人欣赏。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天热时总腆出一个大而黑的肚皮,用夹板绱鞋。又有个剃头铺,任何时节总有人手托一个小小木盘,呆呆的在那里尽剃头师傅刮脸。又可看到一家染坊,有强壮多力的苗人,踹在凹形石碾上面,站得高高的,手扶着墙上横木,偏左偏右的摇荡。又有三家苗人打豆腐的作坊,小腰白齿头包花帕的苗妇人,时时刻刻口上都轻声唱歌,一面引逗缚在身背后包单里的小苗人,一面用放光的红铜勺舀取豆浆。又有铁匠铺,制铁炉同风箱皆占据屋中,大门永远敞开着,时间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子两只手拉着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分量前倾后倒,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臭烟同红光。待到把赤红的热铁拉出搁放到铁砧上时,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溅的一下一下打着——日子一多,关于任何一件铁器的制造秩序,我也不会弄错了。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每天且可以从他那里看出有多少人接亲,有多少冥器,那些定做的作品又成就了多少,换了些什么式样。并且还常常停顿下来,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