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6分)1.古诗文名句填空。(1)言必信,__________。(《论语•子路》)(2)__________,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4)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新颖的比喻描绘边塞的奇异雪景,抒发诗人的惊喜之情。(8)中秋佳节,小妍把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_________,__________”送给远在外地的姐姐,表达对她的思念和祝福。【答案】①.行必果②.天时不如地利③.润物细无声④.我寄愁心与明月⑤.病树前头万木春⑥.乱花渐欲迷人眼⑦.忽如一夜春风来⑧.千树万树梨花开⑨.但愿人长久⑩.千里共婵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利、润、愁、渐、梨、愿、婵娟”等字的正确书写。2.根据语境完成题目2022年第24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2月4日、农历正月初四、20点04分璀璨呈现。诗意的ǒu然,浪漫的创意,巧妙的融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为全球无数观众带来了一场“很中国”的视觉盛yàn。节目中黄河水凝结成冰,再由冰碎裂成为奥运五环,短短几十秒,“破冰”和“凝聚”的意蕴都传递出来,这包含了不少中国的传统哲学和看待世界的态度。打破隔( )阖、互相理解,这不仅是奥运会的功能,也是中国近年来在世界舞台上一直倡导的理念。开幕式中,随着奥运火炬冉冉升起的,是由各国小雪花共同组成的世界大雪花。在遭受过新冠疫( )情的全球挑战后,“更团结(Together)”这个词写进了奥林匹克宣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雪花盛景,展现的是中国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放和包容。(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ǒuyàn隔( )阂疫( )情(2)下列短语中,结构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无数观众 B.传统哲学C.看待世界 D.奥运火炬(3)根据语境,划线部分有毛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4)“天人合一”思想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学派,其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答案】(1)偶宴géyì(2)C(3)“凝聚”和“破冰”的意蕴都传递出来。(4)庄子【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偶然:意想不到的;与必然相反,指事情的发生、出现不是经常的。偶,读作ǒu。盛宴:盛大的宴会。宴,读作yàn。隔阂:读音géhé,彼此有意见,思想有距离。疫情:读音yìqíng,指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短语结构。A.偏正结构;B.偏正结构;C.动宾结构;D.偏正结构;故选C。【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语病辨识与修改。划线部分“‘破冰’和‘凝聚’的意蕴都传递出来”语病是语序不当,结合前文“节目中黄河水凝结成冰,再由冰碎裂成为奥运五环,短短几十秒”可知,应是先“凝聚”,在“破冰”才与前文一一对应,语气顺畅,因此,应将“破冰”和“凝聚”调换位置。【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一种学说。指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最早提出天人合一思想的是战国时期的庄子,他在《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7分)综合性学习。3.班级开展“魅力‘盐’文化”主题活动,你和小妍一起参加。【探•字中盐】(1)为探究“盐”的本源,小妍查到了篆书的“盐”字(如图),但不太懂。于是去问老师。老师:“盐”由“”而来,“卤”是天然的咸水。你们看“盐”字的结构:左上角“臣”,应该表示官员在旁监督;右上部是“人”在倒“卤”水:下面的“皿”字,应该是煎煮的器皿。小妍:哦,我懂了,“盐”字的本意是__________________【悟•事中盐】在同学们收集到的“盐”文化资料中,一则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天,朱德在井冈山一个茅草房,看到一个脸色灰白泛黄的老大爷,关心地问:“老人家,您生病了?”老人断断续续地说:“我几个月没有尝过盐的味道了,连路都走不动了。”回去后,朱德虽然知道部队盐也很紧缺,还是把缴获的食盐分出一部分送给老乡。老人看着红军送来的一包盐再三推辞,战士说:“收下吧,老人家,朱军长说了,我们红军与人民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只要红军有盐吃,就得让老百姓的菜碗也是咸的。”老人含泪收下了。(2)读了故事,你感慨道:故事中的“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辨•食中盐】小妍说:“战争年代的盐那么珍贵,现在却有人谈‘盐’色变。那我们究竟怎么吃盐才好呢?”于是她在网页论坛上发出求助帖。查看2011回复18多盐?少盐?无盐?小妍发表于22﹣6﹣219:06:42各位大神,求教,平时饮食多盐好,还是少盐好,甚至无盐呢?YY妈妈发表于22﹣6﹣219:16:55少盐好,盐吃多了容易得高血压,尽量少吃腌制、熏制和烧烤的东西,对身体不好。钠镁铝老师发表于22﹣6﹣219:48:20你好,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能够促进消化,没有钠,人会无精打采;但要整体考虑全天食物摄入量,因为除了食盐本身外,其他食物中也含钠。减肥达人发表于22﹣6﹣219:52:19饮食宜清淡,无盐境最高。公共营养师发表于22﹣6﹣220:03:0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在家烧菜要按照人份计算总盐量,做到心中有数,少吃腌制、熏制的肉类。(3)看完回帖,你们明白了应该怎样科学控制每天的摄盐量:【答案】(1)在器皿中煮卤。(2)军民之间同甘共苦的深情。(3)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同时少吃腌制、熏制的肉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义探究。根据“‘盐’由‘’而来,‘卤’是天然的咸水”“‘盐’字的结构:左上角是‘臣’,应该表示官员在旁监督;右上部是‘人’在倒‘卤’水;下面的‘皿’字,应该是煎煮的器皿”,据此分析可知:“盐”字的本意是在器皿中煮卤。”《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故事可知,这则故事写是红军在井冈山时期,盐很紧缺,在这种情况下,朱德还让把缴获的食盐分出一部分送给老乡。据此可知,“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表现了军民之间同甘共苦的深情。【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阅读理解。根据“少盐好,盐吃多了容易得高血压,尽量少吃腌制、熏制和烧烤的东西,对身体不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在家烧菜要按照人份计算总盐量,做到心中有数,少吃腌制、熏制的肉类”可知应该科学控制每天的摄盐量即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同时少吃腌制、熏制的肉类。二、阅读理解。(64分)4.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甲】赠萧瑀①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进白(全唐进》)【乙】贞观八年,房玄龄、高士廉于路逢窦德素,问北门③近来更何营造。德素以闻④。太宗乃谓玄龄曰:“君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少有营造,何预⑤君事?”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玄龄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且所为有利害,役工有多少,陛下所为善,当助陛下成之;所为不是,虽营造,当奏陛下罢之。此乃君使臣、臣事君之道。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臣所不解;玄龄等不识⑥所守,但知拜谢,臣亦不解。”太宗深愧之。(选自《贞观政要》)[注]①萧瑀:与巍征、房玄龄、高士廉等同为贞观二十四功臣。②板荡:这里指动乱之世。③北门:指皇宫后苑,下文“南街”指中央官署。④以闻:把这件事告诉太宗(李世民)。⑤预:干涉。⑥识:知道。(1)下列选项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B.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C.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D.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于路逢窦德素②玄龄既任大臣③而陛下责之④但知拜谢(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陛下所为善,当助陛下成之。②太宗深愧之。(4)回答下面问题。①自选角度赏析【甲】诗前两句。②【甲】诗题目有的版本叫“赐萧瑀”,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5)【乙】文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与“谏”有关,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不同之处。(6)根据【甲】诗和【乙】文内容,简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D(2)①遇到。②被任用。③责备,指责。④道歉。(3)①(如果)陛下所要建造的建筑是合理的,(大臣)就应该帮助陛下建成它。②太宗对此非常惭愧。(4)①示例:诗歌前两句借物起兴,并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危险和困难往往能够真正检验出一个人的意志和品质。②示例一:我更喜欢《赠萧瑀》“赠”体现了李世民与萧瑀关系亲近,既是君臣又像朋友,体现了李世民对臣子的赞赏与体恤。示例二:我更喜欢《赐萧瑀》,李世民作为君王,给臣子写诗应该用“赐”,以此体现两人的身份和地位。(5)魏征劝谏时观点明确,直陈利害,属于直谏;而邹忌用自己的生活经历类比说理,含蓄委婉,属于讽谏。(6)当魏征指出李世民错误时,李世民“深愧之”说明李世民是个知错就改、从谏如流的人;从古诗“板荡识诚臣”看出他是个能慧眼识人、善于发现臣子优点、知人善任的人。【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疾风知劲草”意思是:在狂风中才能识别出坚韧的草木。“疾风”偏正结构,应在“风”后停顿;“知”动词,作谓语,之后应停顿,因此断句为: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意思是:房玄龄等(人)也不知道自己应当坚守职责。“玄龄等”偏正结构,做主语,应在“等”后停顿,因此断句为:玄龄等/不识所守;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在路上遇到窦德素。逢:遇到;(2)句意为:房玄龄等人既然被任用为大臣。任:被动用法,被任用;(3)句意为:而陛下却责备他们。责:责备,指责;(4)句意为:只知道跪拜道歉。谢:道歉。【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陛下:对国王或皇帝的尊称。所为:所做的。善:好的,合理的。助:帮助。陛成:完成。(2)重点词语:深:深深地,非常。愧:惭愧。【小问4详解】(1)考查诗句赏析。“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意思是:在狂风中才能识别出坚韧的草木,在乱世里方能分辨出忠诚的臣子。这两句诗使用了比兴的手法。“疾风知劲草”是兴,为下文的立论张本。同时,这一句兴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为喻,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风平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坚韧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2)本题考查题目理解。从“赐萧瑀”和“赠萧瑀”中任选一个,说出理由即可。示例:我认为应使用“赠萧璃”,“赠”是赠送的意思,能体现太宗与萧瑀的关系像朋友,而不像君臣,突出太宗礼贤下士的风范和对萧瑀的赏识。而“赐”是赏赐,有居高临下之感,不如“赠”亲切自然。【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选文“玄龄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可知,魏征直
精品解析:江苏省盐城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