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说明:1.全卷共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答题卡交回。2.本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一、语言知识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缅怀(miǎn)东皋(gāo)雕镂(lòu)舳舻相接(zhóu)B.呢喃(nán)瓦楞(léng)带挈(qì)伛偻提携(lǚ)C.阎王(yán)崩塌(tān)冗杂(rǒng)阡陌交通(qiān)D.贮藏(zhù)羸弱(léi)伶仃(líng)怏怏不乐(yàng)【答案】D【解析】【详解】A.舳舻相接(zhóu)——zhú;B.带挈(qì)——qiè;C.崩塌(tān)——tā;故选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抖擞热忱视察明知故问B.蜿蜒辱没炼达自圆其说C.凋零心绪枝节随身附和D.铸就炊烟振撼如雷贯耳【答案】A【解析】【详解】B.炼达——练达;C.随身附和——随声附和;D.振撼——震撼;故选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电影发布会上,抗美援朝的老英雄回想起70多年前的那场触目惊心的战斗,情不自禁地流下了两行热泪。B.《十二风舞志》本是一部舞界奇书,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的淡忘,现在已逐渐散佚,令人痛心疾首。C.虽然水下考古困难重重,但是孟原召没有浅尝辄止,而是择一事终一生,不断探索,终于取得重大突破。D.首届世界龙舟联赛福州站在浦下河龙舟池开赛,参赛者们正襟危坐,挥桨竞渡,斗志昂扬,“逐浪”端午。【答案】D【解析】【详解】A.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痛心疾首:多指对人或事的痛恨,也指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悔恨。这里用来表达悔恨的心情,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正襟危坐: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与龙舟联赛时所描写的“挥桨竞渡,斗志昂扬”这一语境不符。故选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贵州威宁地区每年入冬时节的“烤茶”习俗,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当地人民抵御山区冬季严寒。B.樊锦诗与丈夫彭金章牢记前辈学者的嘱托,坚守大漠四十余载,为敦煌莫高窟的文物保护工作奉献了他们的青春。C.由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研发的“海水稻”,是应对粮食危机的重大技术突破,更是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D.近年来,有些地方对“历史名人故里”的争夺,成为是否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当地经济热度的重要途径。【答案】B【解析】【详解】A.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的主要方法”;C.语序不当,应该将“应对粮食危机的重大技术突破”与“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位置互换;D.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故选B。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书即书信,古时又称“尺牍”“尺素”或“信札”。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我们学过的《诫子书》《与朱元思书》都是古人的书信。B.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惊艳世界。如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选择了唐代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现白露时节。C.《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曾荣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自由颂》《园丁集》《飞鸟集》等。D.《梅岭三章》选自《陈毅诗词选集》,写于陈毅同志负伤被围梅岭之际。这组诗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告白,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答案】C【解析】【详解】C.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自由颂》不是泰戈尔的诗集。故选C。6.德阳市中小学“艺术实践工作坊”作品展示活动即将举行。本次活动展出的作品创意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全市中小学生艺术实践的丰硕成果,体现了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要求:内容符合主题,语言凝练,有宣传效果,不超过18个字。【答案】示例:美育实践生根校园,创意作品结出硕果。【解析】【详解】考查学生的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宣传标语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达到宣传鼓动的目的,因而要求语言简洁凝练,显明易记,易于传播,带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本题的宣传标语要围绕主题“艺术实践工作坊作品展示”,从活动的内容或意义方面拟写作答。如:展现艺术文化风采,构建和谐特色校园。答案是多元的。二、现代文阅读(34分)(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①上海、吉林等多地疫情发生期间,网络上关于疫情的信息严重过载,出现了很多谣言。谣言的病毒式传播对中央要求的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产生很大干扰,不利于万众一心打好抗疫“动态清零”攻坚战。②谣言之所以能以假乱真蛊惑人,有其内在奥秘。只有弄清谣言生成、传播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谣言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信息黑洞的存在。美国社会学家特·希布塔尼认为,谣言总是起源于一桩重要而扑朔迷离的事件。它是在一群人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是一种集体行动,目的是给无法解释的事件寻求一种答案。谣言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人们经常是根据印象而不是事实对其进行判断。当某一事件被公众关注,此时又没有真实信息的补给,谣言就出场了。等到谣言成为满天飞絮的时候,再有真相出现,为时已晚。也就是说,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跑遍了半个世界。③疫情背景下,谣言极易滋生和传播,引发“信息疫情”。“信息疫情”往往与处于危机状态的人们对于风险的扭曲、失真认知有关。互联网编织起来的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使得谣言传播甚为方便。因物理媒介的广泛互联,人们对疫情获取的信息量激增。但对于多数人而言,因为没有对等的信息鉴别能力,无法判断自己关注的信息的真伪,容易引发心理恐慌,又进一步造成新的认知偏差。于是,一则谣言从起飞到落地,不需要费多少周折,即可释放出巨大的“信息噪音”。④有三类人群容易成为谣言易感人群。第一类是青少年,他们缺乏知识积累、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是不实信息的易感人群。第二类是老年人,他们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较弱,往往依靠积累多年的生活经验作为选择、判断信息的依据。第三类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人群,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训练,这类易感人群对于谣言的鉴别能力会弱一些,也就容易被谣言捕获。⑤对谣言进行“反制”是必要的,首先是要编织好法规的防护网。不管是谣言制造者还是传播者,也不论是出于何种动机,只要他们的现实行为违反了法律,就要为此付出代价,受到相应的惩罚。责任部门要加强对自媒体的管理,明确行业红线和底线,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自媒体的责任意识,解决自媒体责任缺位问题。⑥同时也需要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没有人天生就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公众的媒介素养绝对不是像口红一样的装饰品,而是社会发展的“刚需”。此次由奥密克戎病毒引发的几个城市的疫情,是对公众媒介素养的一场前所未有的考试。媒介素养的提升,仅靠个人努力还不够,需要政府、社会以及专业机构,特别是专业教育机构的共同参与,合力推动。(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年4月28日,作者张涛甫,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谣言的三类易感人群要加强宣传和正面引导。B.对谣言进行“反制”需要编织好法规的防护网。C.预防谣言产生和传播需要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D.破解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奥秘,防止谣言蛊惑人。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从上海、吉林等地发生疫情期间产生了很多谣言写起,引出了论题。B.文章第②段提到的美国社会学家特·希布塔尼关于谣言的看法属于事实论据。C.文章第⑥段中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疫情”比作“前所未有的考试”。D.文章论证思路清晰,先从现象和危害写起,再具体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措施。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本文所说的“谣言”的一项是()A.《邓稼先》一文中,美国传说曾做过费米助手的寒春参与了中国原子弹工程。B.《最后一次讲演》一文中,反动派说李公仆先生被暗杀是因为“桃色事件”。C.《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妻子、妾和客人都说邹忌比城北徐公美。D.《藤野先生》一文中,有人说鲁迅取得好成绩是因为藤野先生提前泄漏了题。【答案】7.D8.B9.C【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概括。中心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A.“对谣言的三类易感人群要加强宣传和正面引导”是解决谣言的措施;B.“对谣言进行‘反制’需要编织好法规的防护网”是解决谣言的措施;C.“预防谣言产生和传播需要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是解决谣言的措施;阅读全文可知,文章第①段从上海、吉林等地发生疫情期间产生了很多谣言写起,引出文章的论题;第②段主要写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奥秘;第③段主要解释在疫情背景下,谣言为什么更极易滋生和传播,引发“信息疫情”;第④段主要写三类谣言易感人群;第⑤段主要写要编织好法规的防护网对谣言进行“反制”;第⑥段主要写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的意义以及提升的途径。D选项“破解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奥秘,防止谣言蛊惑人”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表达了作者的看法,可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B.第②段“美国社会学家特·希布塔尼认为,谣言总是起源于一桩重要而扑朔迷离的事件。它是在一群人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是一种集体行动,目的是给无法解释的事件寻求一种答案”,引用特·希布塔尼对谣言的看法是对谣言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这是道理论据,此选项“美国社会学家特·希布塔尼关于谣言的看法属于事实论据”说法错误;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A.寒春(1921—2010)本名琼·辛顿,美国女物理学家。1948年来华定居,长年投身于中国农业机械化建设。她曾于20世纪40年代初在洛斯阿拉姆斯武器实验室做费米的助手,参与了美国原子弹的制造,那时她是年轻的研究生。“曾做过费米助手的寒春参与了中国原子弹工程”这是美国传出来的谣言,因为不相信中国能独立研制出原子弹;B.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后,企图在人民面前掩饰他们的罪行,造谣说李公朴被暗杀是因为“桃色事件”。所以“反动派说李公仆先生被暗杀是因为‘桃色事件’”是谣言;C.根据《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可知,当邹忌问他的妻子、妾和客人他和徐公哪一个更美,他们都说邹忌比城北徐公美,所以“邹忌的妻子、妾和客人都说邹忌比城北徐公美”不是谣言;D.日本的“爱国青年”认为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所以就造谣说鲁迅取得好成绩是因为藤野先生提前泄漏了题;故选C。(二)(共10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电视剧《火红年华》两度在央视播出,让全国观众领略了“三线精神”诞生地——四川攀枝花的“根”与“魂”。这部剧的拍摄地大多选址于攀枝花市西区,剧中充满年代感的红砖房、蜿蜒曲折的背水小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②在“备荒备战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三线建设”①时期,西区是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先行者和能源基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区兴建起攀枝花市第一座厂矿,开办起该市第一家商场,遗留了大量的“三线”工业遗存,创造了一个个工业奇迹。③遗产是宝贵的。近年来,攀枝花市西区通过对“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借力”,逐渐让“三线”遗产有了新的定义,并转变成为资源。④据攀枝花市西区文旅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介绍,依托攀枝花“三线”建设干部学院西区分院,西区先后打造了“习风园”“初心园”和宝鼎陵园等“三线”教育基地,基地创新推出集理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于一体的“三线”教育培训课程
精品解析: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