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物理试卷(教师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2分)下列物体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铅笔芯 B.橡胶套 C.干木条 D.陶瓷罐【考点】HJ:导体.【分析】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包括:玻璃、橡胶、陶瓷、塑料等。【解答】解:根据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知:橡胶棒、干木条、陶瓷罐是绝缘体;铅笔芯是导体。故选:A。【点评】导体和绝缘体根据生活经验来判断,不要死记硬背。用于电线芯的铜、铝等金属是导体;用于电线皮的塑料、橡胶,用于架电线的瓷瓶等都是绝缘体。2.(2分)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初中物理课本宽约为1.8cm B.中学生100m跑的成绩约为14s C.最佳的洗澡水温约为80℃ D.我国1元硬币的质量约为100g【考点】13:温度;23:质量的估测;61:时间的估测;63:长度的估测.【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初中物理课本宽约为18cm,故A错误;B、中学生100m跑的成绩约为14s,符合实际;故B正确;C、最佳的洗澡水温约为40℃;故C错误;D、我国1元硬币的质量约为10g;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3.(2分)2018年1月31日天空中出现了月全食,月全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的后方形成一个暗区;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沿直线传播到月亮上的光,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亮,便形成月食。【解答】解:当太阳、地球和月球排成一条直线,且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地球挡住了太阳沿直线传播到月亮上的光,使地球上的人完全看不到月亮,这种现象就是月全食,即月全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故选:C。【点评】该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属于基础知识,没什么难度。以下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以解释的现象:影子:皮影、手影、立竿见影、树影、影子钟、日晷;日食、月食、金星凌日;小孔成像:针孔照相机、树下的光斑。4.(2分)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与地面控制站的联系是依靠(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声波 D.电磁波【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分析】(1)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解答】解:声按照人的听觉频率分为超声波,声音和次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是真空,所以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与地面控制站的联系不能依靠声传播,故ABC错误;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波的特点,以及电磁波的传播的了解和掌握。5.(2分)智能语音门禁系统通过“辨音识人”开门,是根据声音的哪一个特征来工作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考点】9H:音色.【分析】不同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不同人发声的音调、响度是可以相同的。【解答】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辨音识人”,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声根据不同人声带振动产生的音色不同。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声音特征的三个因素。6.(2分)在内燃机中,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转化的是(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考点】GM: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分析】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解答】解:吸气冲程、排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所以A、D错误。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B错误。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C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是一道基础性题目。7.(2分)一条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60°,则它的反射角为( )A.30° B.60° C.90° D.120°【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分析】先确定入射角,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求出反射角的大小。【解答】解: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60°,所以入射角为90°﹣60°=30°,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30°。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掌握入射角的概念以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2分)下列现象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大雪纷飞 B.雾霾重重 C.花香四溢 D.黄沙漫天【考点】GV:分子的运动.【分析】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解答】解:雪花、雾霾、黄沙这些都是物体,它们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花香四溢,是气体分子的扩散,说明了分子的运动。故选:C。【点评】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以及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2分)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A.温度升高 B.温度不变 C.放出热量 D.温度下降【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热。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解答】解: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晶体熔化特点的掌握,属于基本规律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难度较小。10.(2分)下列关于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B.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C.带电体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D.物理学规定,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考点】H1:物体带电现象;H2:正电荷与负电荷;H7:摩擦起电的实质;HE:电流的方向.【分析】(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3)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4)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解答】解:A、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A正确;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电荷的总量没有变,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B错误;C、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故C错误;D、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两种电荷,电荷的作用,电流的方向,是一道综合题。11.(2分)下列关于大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降低 C.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增大 D.标准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减小【考点】1J: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8E:大气压强的存在;8G: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分析】(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2)液体的沸点和气压有关;(3)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4)标准气压是一个定值。【解答】解:A、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马德堡半球实验等,故A正确;B、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故B错误;C、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C错误;D、标准气压是一个定值,与高度无关,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大气压的存在和测量,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2.(2分)下列情形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在架空的电线下钓鱼 B.电冰箱不宜放在使用煤气的厨房里 C.把开关安装在零线上 D.验电笔使用时手不能接触笔尾的金属体【考点】IV:安全用电原则.【分析】(1)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2)当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解答】解:A、在架空的电线下钓鱼,带水的鱼线容易接触电线发生触电事故,故A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B、使用煤气的厨房里,煤气容易泄露,若电冰箱放在厨房里,冰箱启动时会产生电火花容易引起爆炸,所以电冰箱不宜放在使用煤气的厨房里,故B符合安全用电要求;C、若把开关安装在零线上,当开关断开时灯泡仍然与火线连接,更换灯泡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C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D、验电笔使用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人不会触电),这样才能正确分辨出火线和零线,故D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13.(2分)我国“辽宁舰”航母编队已形成体系作战能力。航母编队在航行过程中,下列哪个物体相对于“辽宁舰”是静止( )A.海岛 B.弹射出去的战斗机 C.远离中的护卫舰 D.站立在甲板上的水兵【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解答】解:A、航母编队在航行过程中,相对于海岛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错误;B、航母编队在航行过程中,相对于弹射出去的战斗机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错误;C、航母编队在航行过程中,相对于远离中的护卫舰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C错误;D、航母编队在航行过程中,相对于站立在甲板上的水兵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14.(2分)在核电站中( )A.发生的是可以控制的链式反应 B.需要把核燃料加热到极高的温度 C.任何情况下,核能是没有污染的 D.核燃料是可再生能源【考点】K4:核能;KM: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分析】(1)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2)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核裂变释放能量,另一种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和平利用核能,是核电站的原理,核聚变需要高温高压;(3)核废料是对环境污染很严重的;(4)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获得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能源源不断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解答】解:A、核电站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是可控链式反应,故A正确;B、核电站中进行的是核裂变,不需要把核燃料加热到极高的温度,故B错误;C、核废料是对环境污染很严重的,故C错误;D、核燃料是短期无法再生的,所以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通过核电站考查了核能应用的相关知识,为近几年考查的热点应熟练掌握。15.(2分)我国新型反潜巡逻机安装的“磁异探测器”,能将潜艇经过的海域引起的磁场变化转化为电流,从而发现潜艇。图中能解释“磁异探测器”工作原理的是( )A. B. C. D.【考点】CP:电磁感应.【分析】磁异探测器最终将信号转换为变化的电流,因此是一个发电机,分析下面四幅图,找出发电机的原理即可。【解答】解:磁异探测器将潜艇经过海域引起的磁场强弱变化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说明有感应电流产生,是电磁感应现象;A、图示的实验是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故不符合题意;B、图示的实验是电磁铁的原理,运用了电流的磁效应,可制成电磁铁,不合题意;C、图示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是电动机的原理,不合题意。D、开关闭合后,在外力作用下使导体左右移动,切割磁感应线,则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此时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8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物理试卷(教师版) 学霸冲冲冲shop348121278.taobao.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