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真题(解析版)

2023-10-31 · U1 上传 · 20页 · 421.6 K

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真题一、选择题1.新冠病毒的各种变异毒株不断涌现,给防疫带来了巨大压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新冠病毒是生物的依据A.具有繁殖特性 B.具有遗传特性 C.具有变异特性 D.具有致病特性【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详解】新型冠状病毒的形态极其微小,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组成。新型冠状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里,能侵染细胞,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因此,说明新冠病毒属于生物的依据是能繁殖并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而具有致病特性不能说明是生物的依据。故选D。2.在自然界中,一方面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B.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湿度可以不同C.生活于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其排尿量非常少D.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详解】A.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A错误。B.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即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所以,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变量是光照,而湿度应该相同且适宜,B错误。C.沙漠地区缺少水,故在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C正确。D.蚯蚓有“活犁耙”和“天然肥料加工厂”的美称,是因为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体现了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D错误。故选C。3.某一河流中存在着一条食物链:单细胞藻类→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曾经一些年份,当地某工厂向该河流排入了大量含某种有毒物质的废水,该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则上述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A.剑水蚤 B.蜻蜓幼虫 C.小鱼 D.大鱼【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详解】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在食物链:单细胞藻类→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中,最高级营养级是大鱼,所以大鱼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故选D。4.利用显微镜观察制作的叶片上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观察到的视野分别为下图中的甲和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若装片往左移,则视野中物像也会往左移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C.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D.甲视野转换到乙视野时需调节粗准焦螺旋【答案】B【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观察同一玻片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远,看到的视野范围大、视野亮,细胞小、细胞数量多;高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近,看到的视野范围小、视野暗,细胞大、细胞数量少。【详解】A.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因此若装片往左移,则视野中物像也会往右移,A错误。B.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低倍视野)比乙(高倍视野)亮,B正确。C.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范围小。因此甲(低倍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高倍视野)中可能观察不到,C错误。D.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甲视野转换到乙视野时需调节细准焦螺旋,D错误。故选B。5.细胞的生活靠细胞各结构的分工合作。下列对于细胞核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的控制中心 B.保护和支持的作用C.控制物质的进出 D.储存细胞液的场所【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详解】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遗传信息,含有指导发育的全部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A符合题意。B.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为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不符合题意。C.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C不符合题意。D.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掌握植物细胞各结构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6.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完成个体发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但不能无限地长大B.细胞分化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等分配给子细胞C.多细胞生物体内不同种类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多细胞生物体内既存在细胞分裂,同时又存在细胞分化【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逐渐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组织)。【详解】A.细胞体积增大后,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会变小,营养物质供应会不足,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A正确。B.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等分配给子细胞,细胞分化过程中,没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分配过程,B错误。C.多细胞生物体内不同种类的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故其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C正确。D.结合分析可知,多细胞生物体内既存在细胞分裂,同时又存在细胞分化,D正确。故选B。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装置小麦种子数实验条件实验结果①50粒湿润4℃0粒萌发②50粒干燥25℃0粒萌发③50粒完全浸没在水中25℃0粒萌发④50粒湿润25℃48粒萌发A每组中放置50粒种子可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B.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只受水和温度影响C.①组与②组不能对照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D.②组与④组可形成对照实验,其中变量是水分【答案】B【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详解】A.每组中放置50粒种子实验,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可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故A正确。B.①和④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②和④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水分,①和③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空气,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受水、空气和温度影响,故B错误。C.①组与②组不能形成对照实验,有水分和温度两个实验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故C正确。D.②和④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水分,实验的变量是水分,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故D正确。故选B。8.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于早晨、中午、傍晚、深夜四个时间段在同一株绿色植物上摘下生长部位、生长期及长势大小相同的四片绿叶,经酒精脱色处理后,分别滴加等量的碘液进行染色处理。其中染色最深的应该是哪个时间段摘取的叶片A.早晨 B.中午 C.傍晚 D.深夜【答案】C【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详解】植物在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傍晚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最深;深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一些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不会很深。故选C。9.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在轨生活了6个月,为保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所带的食物中必须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下列有关航天员日常膳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应以脂肪为主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B.应以糖类为主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C.应含有适量维生素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的需求D.应含有适量蛋白质以保证机体合成所需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的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并形象地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提倡城乡居民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米面等主食、蔬菜水果、鸡鱼肉蛋、奶制品豆制品、油脂类),以避免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营养学家还指出,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食;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和30%左右。【详解】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的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并形象地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如图: 由图可知:航天员日常膳食应以糖类为主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应含有适量维生素、适量蛋白质、适量脂肪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的需求,A符合题意。故选A。10.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不相关的是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B.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C.小肠壁中含有许多肠腺 D.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答案】C【解析】【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详解】结合分析可知,与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有:小肠很长;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小肠壁中含有许多肠腺”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直接相关。 故选C。11.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大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气体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其他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78210.030.070.9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781641.10.9A.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因为氧气从肺泡扩散到了血液B.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是因为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到了肺泡C.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的氧气主要是通过溶解于血浆中来加以运输的D.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间的扩散要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答案】C【解析】【分析】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详解】ABD.气体进入肺泡会与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所以,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是因为氧气从肺泡扩散到了血液,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是因为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到了肺泡,此时,氧气和二氧化碳都需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才能分别进入血液和肺泡,ABD正确。C.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所以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