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生物真题(解析版)

2023-10-31 · U1 上传 · 26页 · 511.2 K

四川省自贡市初2023届学生学业考试生物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卷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是四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的四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A.阳光→植物→兔→孤狸 B.草→昆虫→青蛙→蛇C.剑水蚤→蜻蜓幼虫→鱼 D.黄雀→螳螂→蝉→树【答案】B【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详解】A.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不正确。B.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正确。C.剑水蚤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不正确。D.箭头是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D不正确。故选B。2.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阳光、空气、水等都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釜溪河里的水草能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C.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 D.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答案】A【解析】【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详解】A.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A错误。B.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某些细菌也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自己制作有机物,也属于生产者),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B正确。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最终威胁人类,C正确。D.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D正确。故选A。3.在实验操作考试中,某同学发现显微镜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这个污点不可能存在于( )A.物镜 B.目镜 C.反光镜 D.玻片标本【答案】C【解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里出现了污点,污点可能在物镜、目镜和玻片标本(装片)上。【详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标本,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标本,污点移动就在玻片标本,不动就不在玻片标本;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目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只能是在物镜上了。污点不会出现在反光镜上,因为反光镜上的污点只会多少影响视野的明亮程度,不会出现在视野中。故选C。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与诗中“莲叶”的“碧”相对应的色素存在于细胞中的( )A.液泡 B.细胞膜 C.线粒体 D.叶绿体【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液泡,叶绿体中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液泡中含有花青素,具有储藏营养物质、维持渗透压、保持植物细胞正常形态的作用,区分叶绿体中的色素和液泡中的色素的不同点【详解】A.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如色素、含各种味道的物质等,A不符合题意。B.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B不符合题意。C.线粒体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不符合题意。D.“接天莲叶无穷碧”中的“碧”是指叶中的绿色,实质是叶绿素的颜色,叶绿素存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D符合题意。故选D。5.2017年,中国科学家率先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中中”和“华华”两只猕猴,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它们的诞生说明( )A.细胞核具有支持和保护的功能 B.细胞核控制物质进出C.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D.细胞核是能量转换器【答案】C【解析】【分析】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详解】“中中”和“华华”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的,由于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所以“中中”和“华华”长得像供核体细胞的猕猴;克隆的过程能够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其功能是能传递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C符合题意。故选C。6.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这说明( )A.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 B.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叶绿体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 D.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答案】D【解析】【分析】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法步骤: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设置对照实验: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脱色: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染色:酒精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观察:稍停片刻,用清水洗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现象:叶片见光部分遇碘变蓝,遮光部分遇碘未变蓝;结论:绿叶在光下合成了淀粉,光照是绿叶合成淀粉的必要条件。【详解】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没有遮光的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遮光的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该实验能够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条件,也就是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D符合题意。故选D。7.农业生产中,优良的条件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温室大棚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产量的是( )A.夜间降温 B.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C.合理密植 D.适当提高光照强度【答案】B【解析】【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2)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3)根据光合作用的概念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详解】A.晚上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减弱呼吸作用,能提高有机物的积累,从而提高作物产量,A正确。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会减弱光合作用的强度,有机物积累的少,达不到增产的目的,B错误。C.合理密植是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C正确。D.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加强,合成的有机物增多,从而提高产量,D正确。故选B。8.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氧气参与 B.植物呼吸作用只发生在花、果实、种子中C.植物通过呼吸作用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能同时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详解】A.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可以通过无氧呼吸而不需要消耗氧气,A错误。B.呼吸作用的场所是所有的活细胞,所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要进行呼吸作用,B错误。C.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而固定的有机物相当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D.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如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同时进行,D错误。故选C。9.中国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研究室为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准备了127种食物,以保证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的营养需求。下列营养物质中,都能被航天员直接吸收的是( )A.水、淀粉、脂肪酸 B.水、维生素、蛋白质 C.水、脂肪、无机盐 D.水、葡萄糖、氨基酸【答案】D【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不经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详解】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因此选项中能被航天员直接吸收的是D水、葡萄糖、氨基酸。故选D。10.图为模拟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装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呼气,膈肌收缩 B.甲图表示吸气,膈肌舒张C.乙图表示呼气,膈肌舒张 D.乙图表示吸气,隔肌收缩【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玻璃罩模拟的是胸廓,气球模拟肺,橡皮筋模拟膈肌;膈肌向下运动表示膈肌收缩,向上运动表示膈肌舒张,气球代表肺,气球充足气体代表吸气,气球瘪代表呼气,由此可知,甲图是呼气,乙图是吸气。 【详解】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由分析可知,甲图表示呼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是处于舒张状态,AB错误;乙图表示吸气,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是处于收缩状态,C错误,D正确。故选D。11.人体吸入的气体,在肺泡处与血液进行交换,再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B.血液中的氧气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C.肺泡中的二氧化碳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D.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支气管各级分支之间以及肺泡之间都由结缔组织性的间质所填充,血管、淋巴管、神经等随支气管的分支分布在结缔组织内。肺泡之间的间质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膜与肺泡共同组成呼吸膜,血液和肺泡内气体进行气体交换必须通过呼吸膜才能进行,呼吸膜面积较大,平均约70平方米,安静状态下只动用其中40平方米用于呼吸时的气体交换,是肺呼吸的重要组成。【详解】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这样血液由肺动脉送来的含氧少、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成了肺静脉运走的含氧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了。故选A。12.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动脉,下列关于动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进行物质交换 B.血管壁较薄、弹性较小 C.管内血流速度快 D.有防止血液倒流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