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试卷历史试题2024.3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儒家认为音乐具有教化的功能,孔子更是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而法家则认为音乐不利于中央集权和奖励耕战政策的推行。儒、法两家对音乐的态度反映了( )A.两家治国理念不同 B.诸子百家相互攻击C.礼乐制度全面崩溃 D.社会矛盾日趋尖锐2.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时多次下诏减“田租之半”或“租税之半”;景帝时甚至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这些举措A.体现抑制诸侯王的意图 B.贯彻了儒家仁政思想C.促进了封建统治的稳固 D.促成了“光武中兴”3.图1、图2分别是唐朝诗人与宋代词人的籍贯分布图。这可以说明由唐到宋(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中外文化交流加强C.疆域范围更加辽阔 D.江南地区经济发展4.清朝统治的200年间,台湾人口激增,地方行政单位也逐渐增加。1885年中法战争后,鉴于台湾的国防地位,清政府升台湾府为台湾行省,并任命安徽人刘铭传为巡抚。这反映了清政府( )A.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B.中央集权趋于崩溃C.探索政治层面近代化 D.面对危机调整政策5.1912年,前清官员恽毓鼎到大舞台看戏,“上流社会人垂辫者,唯余等一桌而已”。不久,其友人俱已剪辫,恽毓鼎“日受刺激”,只好剪掉辫子。这说明了( )A.政治变革促进习俗改变 B.现代交际融入上流社会C.新文化运动冲击旧礼教 D.戏剧推动新思想的传播6.1895年,由1300名举人发起的“公车上书”没能阻止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却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政府外交政策的变化 B.列强对华态度的改变C.斗争主导力量的差异 D.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7.如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于1934年发行的5分铜币,该铜币的发行和流通反映了( )A.国民大革命蓬勃开展 B.革命根据地的建设C.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红军实现战略转移8.1952年5月底,全国工人、农民掀起爱国主义生产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提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要人有人,要粮有粮”等口号。这一运动的开展旨在(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推动“一五计划”开展C.推动完成土地改革 D.支援“抗美援朝”战争9.1962年,美国电影《诺博士》中,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2009年描写“地球毁灭”的美国电影《2012》中,中国则成了全世界的避难所。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国外交政策趋于成熟 B.中美相互交流得到发展C.中国打破美国孤立封锁 D.中美战略利益实现一致10.如图反映的是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结构变化趋势。造成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是( )项目1978年1985年1990年农业结构种植业79.369.364.7牧业15.522.125.8林业3.65.24.3渔业1.63.55.4A.土地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1.“这场革命较为彻底地荡涤本国封建污泥浊水的同时,也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革命中推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响亮口号成为指引历史前进的光辉旗帜。”该革命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拉美独立战争12.巴黎和会后,法国肢解德国的愿望没有实现;英国希望直接兼并德国的海外殖民地,最终根据美国的意见进行“委任统治”;而美国则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并拒绝加入国联。这反映出凡尔赛体系( )A.暗藏着诸多矛盾 B.是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C.保护了战败国家 D.维护了世界的长久和平13.1921年,瞿秋白在日记中写道:“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黑面包是常餐便饭唯一的食品……现在丰富得多了,可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业之故很不稳。”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苏俄( )A.宣布退出世界大战 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C.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D.国家工业化的实现14.1946年,英国首相艾德礼曾在演讲中宣称,大英帝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没有任何外来压力下,自愿放弃对臣属民族统治并给与他们自由的国家。艾德礼的这一言论( )A.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B.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C.捍卫了殖民霸主的地位 D.掩盖了国力衰落的真相15.美国在提出马歇尔计划后的第二年颁布了《外援法》,其中表述到:“考虑到美国享有没有内部贸易壁垒的巨大国内市场之便利,深信欧洲国家也会享有类似的便利。”据此推知,马歇尔计划旨在( )A.推动欧洲国家走向联合 B.协调美欧间贸易政策C.消除苏联意识形态影响 D.拓展美国的海外市场二、辨析改错(8分)16.艺术源于现实,反映现实。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1)以《荷马史诗》为代表作的罗马神话,影响广泛,体现出“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2)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达·芬奇创作的《神曲》,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3)巴尔扎克的作品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的困境,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4)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世纪60年代创办的福州船政局,主要是为造船厂提供技术指导。到1875年的近10年间,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多是木壳小轮船。此后福州船政局、江南造船厂等近代船企,虽然经乱世而未亡,但也生存艰难。新中国成立后,船舶工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引进其成套器材进行装备制造,建造了一些护卫艇、鱼雷潜艇等装备。苏联中断援助后,广大造船企业自力更生。1970年,中国实现常规动力导弹潜艇、大型导弹快艇等舰艇的全面国产化。1982年5月,原六机部被撤销,其直属企、事业单位以及交通部的部分直属企、事业单位组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成为仅次于日韩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2017年4月,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中国朝“海洋强国”又迈出重要一步。——摘编自中国船舶报《新中国成立70年船舶工业发展纪实)等(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福州船政局”是近代哪一历史事件的产物?并说明该历史事件的性质。(2)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船舶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谈谈“近代以来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历程给你的启示。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古代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南宋时期的城市化率达到了22%……当时,打破了唐代以来城坊制的旧格局,实行街巷制的新体制,并大力发展各类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广告业,同时取消流传千年的宵禁,大兴夜市。而且,户籍制度也不像唐代那样严格,流动人口统称“浮客”,在城市居住一年即可落户,不少城市,浮客已多于主户。——摘编自刘奇著《中国三次城市化浪潮的启示)材料二 18世纪以前,英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18世纪以后,人口向西北地区移动,在丰富的煤矿产区,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资本家和工厂主为获取廉价原料、劳力和销售市场,赴乡村不断建设新厂,围绕这些新厂不断形成新的工业城市,它们在旧的工业城市周围接二连三地聚集起来,形成了工业城市带。由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新的交通工具,在交通沿线也形成了一系列独立的城市。——摘编自郭笑撰《西方城市化理论、实践与我国城市化模式的选择》(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化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延续,具有诸多的突出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特征概括阐释统一与连续角度:政治制度秦始皇统一后,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此后各朝代不断完善这一政治制度,如隋唐时期创立的①,从人才选拔角度加强中央集权;元朝设立行省制,开创近代省制的开端,这些都强化了中央集权,有力的保障了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继承与创新A交往与交融B和平与友好角度:对外交往。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在外交方面也始终秉承和平交往的理念。明代国力强盛,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②沿岸,以和平交往的方式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并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的空白处内容。(2)结合所学知识,从A、B两项特征中任选一个,并选取一个角度加以阐释。(要求:选择一个角度,史实准确,逻辑清晰,文字通顺)参考答案与解析1.A 【详解】依据题干中“儒家认为音乐具有教化的功能……而法家则认为音乐不利于中央集权和奖励耕战政策的推行”结合所学可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意思是“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这说明孔子主张以德治国,通过音乐教化人民,而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认为音乐是个阻碍,儒、法两家对音乐的态度反映了治国理念不同,A项正确;诸子百家相互攻击题干中未出现相关信息,排除B项;礼乐制度全面崩溃说法错误,且和题意不符,排除C项;题干中未涉及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2.C 【详解】材料中提到的措施对应的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结合所学,休养生息政策是为了恢复发展生产以促进统治的长治久安,而这些措施也确实有利于促进汉朝封建统治的稳固,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更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C项正确;休养生息政策不是为了抑制诸侯国势力,而是为了恢复发展生产,排除A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排除B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初年,材料提到的时间是西汉初年,排除D项。故选C项。3.D 【详解】图1可以看出,唐朝诗人的籍贯主要集中在北方;而从图2可以看出,宋代词人的籍贯明显向南方偏移,这一变化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文化人才,D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而材料的时间是唐宋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两幅图展示的是诗人和词人的籍贯分布,与疆域范围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D 【详解】根据材料“鉴于台湾的国防地位,清政府升台湾府为台湾行省”,说明清政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面对危机调整政策,D项正确;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面对危机调整政策,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趋于崩溃,排除B项;戊戌变法探索政治层面的近代化,排除C项。故选D项。5.A 【详解】据题干信息“1912年,前清官员恽毓鼎到大舞台看戏,‘上流社会人垂辫者,唯余等一桌而已’。不久,其友人俱已剪辫,恽毓鼎‘日受刺激’,只好剪掉辫子”可得出辛亥革命的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化,A项正确;看戏并不是现代交际,排除B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恽毓鼎在大舞台看戏,看到其他人都剪掉发辫,而后决定剪掉自己的发辫,并不能说明戏剧推动新思想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6.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895年,由1300名举人发起的‘公车上书’没能阻止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却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的公车上书仅仅是几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影响有限,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工人、市民和
2024年瑶海区一模历史试卷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