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2024-04-25 · U1 上传 · 15页 · 290.3 K

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问。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Ⅰ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单项选择题1: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周人青铜器铭文内容中最有特色、最多见的是“颂扬”。西周中期以后的铭文中曾大量出现臣下对君主的颂扬以及属下对上司的颂扬,多见于册命赏赐。但后来,这种因册命赏赐而发的颂扬逐渐消失。材料反映出周代()A.礼乐制度逐渐消亡 B.王权由强盛到衰落C.青铜铸造业的变迁 D.敬天保民思想丢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周代(中国)。根据材料中青铜铭文的变化可知,西周青铜其中的铭文由中期多臣下对君主的颂扬以及属下对上司的颂扬到晚期因册命赏赐而发的颂扬逐渐消失,可以反映出西周王权权威逐渐衰落,王的影响力下降,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礼乐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青铜其中铭文的内容,而非青铜业的发展变迁,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思想演变,排除D项,故选B项。2.2002年出土近3万枚湘西里耶秦简,涉及秦朝当时政治、经济、邮传等各个方面。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秦朝管辖湘西地区的是“黔中郡”。但里耶秦简的记载证明当时不存在“黔中郡”,湘西地区是由“庭郡”管理的,《汉书》记载亦佐证了这一结论。材料说明()A.实物史料决定史学研究结论 B.《汉书》内容更具史料价值C.考古成就利于探寻历史真相 D.秦朝的原有认知不具科学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里耶秦简和《汉书》记载共同证实了秦朝管辖湘西地区是由“庭郡”管理的,不存在“黔中郡”,否定了人们认为秦朝管辖湘西地区的是“黔中郡”这一看法,据此说明考古发掘作为一手史料,史料价值更高,且与文献史料互证,有利于寻找历史真相,C项正确;“实物史料决定史学研究结论”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汉书》属于文献史料,是二手史料,相比秦简,秦简是一手史料,秦简比《汉书》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秦简和《汉书》记载共同证实了秦朝管辖湘西地区是由“庭郡”管理的,并未涉及对秦朝的原有认知的评判,排除D项。故选C项。3.下表是宋神宗元丰年间丝绵和丝织品产量的地域分布。表中数据显示,宋代()类别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其中:两浙路租税额绢37.3948.4823.28丝绵35.5552.6421.71䌷38.0650.4225.01上供额绢27.1172.1630.79丝绵5.1294.8868.17䌷18.3281.2126.46(计量单位:“丝绵”为“万两”,其他为“万匹”)A.手工业分工细致 B.农民赋税负担沉重C.丝织业技术高超 D.丝织重心已经南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宋神宗元丰年间丝绵和丝织品产量的地域分布”可知,长江流域的丝织品和丝绵的租税额和上供额均多于黄河流域,说明此时北宋的丝织业重心已经南移,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丝织业分工细致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丝绵和丝织品产量的地域分布情况,无法得出农民赋税负担沉重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丝织技术水平高低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4.元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大明一统志·图叙》则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时人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元代行省具有双重性质 B.行省本质上中央机构C.中书省有效统治范围小 D.元朝官僚机构设置混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与“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元代,行省制度确实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中央派出的地方行政机构,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A项正确;行省本质上是地方机构,不是中央机构,排除B项;中书省直接有效统治范围为“腹里”地区,主要包括了现在的山东、山西、河北等地,“中书省有效统治范围小”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元朝官僚机构设置混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5.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借皇帝名义下令免刘朝、田诏死,内阁大学士刘一燝执奏:“诏等议诛久,无可雪,疏直下部,前无此制”,结果“帝不得己,下其疏于阁”。一燝复言:“此疏外不由通政司,内不由会极门,例不当拟旨,谨封还原疏。”魏忠贤一时也无可奈何。材料表明当时()A.内阁成员清廉公正严明 B.专制集权遭到了严重削弱C.社会矛盾极为尖锐复杂 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宦官魏忠贤借皇帝名义下令免刘朝、田诏死,后因内阁“此疏外不由通政司,内不由会极门,例不当拟旨,谨封还原疏”,可见该诏令因违背程序被内阁封还,说明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内阁的制约,D项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内阁成员清廉公正,排除A项;宦官借皇帝名义下令是皇权强化的表现,内阁的地位和权势同样来自皇权,不能说明皇权被削弱,排除B项;材料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属于社会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6.下表是1933年山东地区华商和日商火柴厂主要指标统计,这说明当时山东地区民族工业() 家数资本(元)工人产量(箱)华厂2719294005121254590日厂4100500085584800A.发展极为迅猛 B.面临列强打击 C.产品销量不广 D.轻工业成就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山东)。根据材料“1933年山东地区华商和日商火柴厂主要指标统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在山东地区,华商火柴厂的数量较多,是日商的6倍多,但资本只是日商的不足两倍,产量只是日商的3倍左右,山东日商火柴厂资本雄厚,产量大,规模也较大,不利于华商火柴厂的发展,反映出山东民族工业受到列强的打击,B项正确;材料是华商和日商火柴厂的数据对比,无法得知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排除A项;仅从华商火柴厂的产量无法得知其销量是否广泛,排除C项;材料仅有火柴厂数据,没有其他轻工业数据,无法得出该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7.英国《泰晤士报》曾在一篇报道中写到:“红军主力……的剩余部队据说正在与他们在贵州和四川及其附近地区的同盟军建立联系,并向西、向更偏远的地区移动。”这篇报道从侧面反映了()A.英国主流媒体同情中国革命 B.工农红军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C.中央红军军事战略发生改变 D.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根据地的开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红军主力……的剩余部队据说正在与他们在贵州和四川及其附近地区的同盟军建立联系,并向西、向更偏远的地区移动”及所学可知,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英国主流媒体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排除A项;长征的胜利,使工农红军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红军长征的历史信息,与根据地的开辟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刘伯承回忆:以十几万大军远离根据地,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作战,这种独特的进攻村式,是史无前例。不难设想,要实现这样的伟大战略计划,绝不是轻而易举的。材料中的“伟大战略计划”是指人民解放军()A.粉碎重点进攻 B.开展战略反攻 C.准备战略决战 D.进行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4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以十几万大军远离根据地,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作战,这种独特的进攻村式,是史无前例。”及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的壮举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B项正确;1947年2月到6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发起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排除C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22年的反动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9.1960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毛泽东告诉他:“我们对戴高乐有两方面的感觉,一是他还不错,这是因为他有勇气同美国闹独立。另一方面他的缺点很大。他把他的军队的一半放在阿尔及利亚进行战争。”会谈中,毛泽东还询问道:“有没有这种可能,英、法、苏、中在某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这一会谈反映了中国政府()A.释放出与欧洲缓和的信号 B.要积极推动与英国建交C.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D.团结欧洲各国孤立美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在与蒙哥马利的会谈中表达了对戴高乐的复杂看法,并提出了英、法、苏、中在某些国际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的可能性。这些言论表明中国政府有意释放出与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国和英国缓和关系的信号,并寻求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与它们合作,这可能包括对抗美国的霸权主义,A项正确;中国与英国建交开启于20世纪5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中国对于欧洲国际的外交态度,没有提及对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排除C项;当时的中国与欧洲许多国家关系发展有限,“团结欧洲各国孤立美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0.7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发行了金币索里得,正面图案是皇帝与其长子的并排胸像,前者居左,后者较小。该类型金币深受突厥统治者的欢迎,被大量仿制。在仿制时,拜占庭钱币上的人物形象得以保留,但其形象已改用大宽脸,一大一小两个人物也调换了左右位置。这反映了()A.拜占庭文化的开放包容性 B.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C.希腊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丝绸之路促进地区贸易【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7世纪拜占庭帝国。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发行的货币图案被突厥仿制,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出现融合,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没体现,排除A项;突厥不是希腊化世界,排除C项;材料和丝绸之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1533年,英国通过《禁止上诉法案》,断绝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司法联系,并停止了英国对教廷的纳贡。法案宣称:英格兰这个国家政治实体由教界和俗界的全体人民组成,它的权力来自于上帝,不受任何外国君主和权势人物的控制。这一法案()A.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B.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C.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