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原卷版)

2024-04-05 · U1 上传 · 7页 · 101.5 K

石景山区2024高三统一练习历史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新石器时代众多文化遗址已出现原始的龙纹,如鱼龙、蛇龙、猪龙、鳄龙等,后来以蛇与鳄为主体,兼取其它一两种动物特征。夏商时期龙纹更加抽象化,拼合了更丰富的动物特征,用“百物”特点奠立了后世龙形象的基本特征。由此可见,早期的中华龙文化()红山文化玉龙商朝妇好墓玉龙①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密切相关②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③说明了华夏认同的观念已经形成④反映了早期手工技艺的精巧细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汉书》记载:“汉兴至于孝武……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遂空其地⋯⋯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以通西域,鬲(隔)绝南羌、匈奴。”四郡的设置()A.为张骞通西域创造了条件 B.阻断了匈奴与外界的联系C.使河西走廊地区得到开发 D.加强了对西域行政管理3.东晋时期,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人口被称为“侨人”,东晋设置与侨人原籍同名的州、郡、县对其进行管理,称为侨州、侨郡、侨县。起初东晋给予侨州郡县有户籍的侨人免除赋役的优待,而且对侨州郡县的豪强大族荫庇人口的做法也未加以限制。东晋的上述做法在当时()①鼓励了北方人口南迁②有利于江南地区开发③带来了一些社会隐患④导致了东晋政局动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国初罢节镇统支郡,以转运使领诸路事,其分合未有定制。”②“后乃尽革行中书省,置十三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及羁縻诸司。”③“上以民少吏多,思革其弊⋯⋯命大加并省,因山川形便,分为十道。”④“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5.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起,清政府在西方耶稣会士的帮助下,历十年之久,对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测量,并利用欧洲测绘技术制成了《康熙皇舆全览图》。《康熙皇舆全览图》的绘制()A.为《尼布楚条约》签订提供依据 B.顺应了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C.反映了士人热心西学开放心态 D.开创了绘制疆域地图的先例6.1861年初,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办理外交事务;1861年后,英、法、俄、美相继派遣公使常驻北京;1866年,清政府派使团往欧洲各国游历;1867年派外交使团出访欧美各国;1875年派郭嵩焘为驻英国公使。这些事件表明清政府()A.已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履行了《南京条约》的规定C.逐渐融入近代国际外交体系 D.学习西方进行政治体制改革7.下表是清末民初两个时段民营企业和官办企业的资本年平均增长率时段时段一(1894-1913)时段二(1913-1920)民营企业15.08%10.54%官办企业14.54%3.81%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A.时段一两种企业的数量远高于时段二 B.时段一两种企业发展水平高于时段二C.时段二民营企业比官办企业发展更快 D.时段二两种企业资本总额呈下降趋势8.下图是毛泽东《兴国调查》的目录及内容简介()序言:介绍了调查背景、内容和方法。因为敌人进攻罗坊,被迫结束了调查。一八个家庭的观察:细述了8个家庭的人员组成、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二本区旧有土地关系:地主富农人数不过百分之六,却占百分之八十土地。三斗争中的各阶级:如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手工工人、商人、游民等。四现有土地分配状况:详述了分田地、分山林等6个方面。五土地税(又叫公益费)。六苏维埃:介绍了区政府、乡政府等人员组成情况并指出存在的弊病。七农村军事化:介绍赤卫队、少年先锋队、红军预备队等情况。这篇报告可以用于研究()A.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建设 B.大生产运动和“三三制”原则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9.据山东某县志记载,1949年该县私营商户有208家,到1951年底全县有证个体商户已达3334户。该县私营商户的增加()A.得益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B.反映出经济建设中有冒进势头C.有利于该县国民经济的恢复 D.说明中共八大的方针得到贯彻10.有同学在探究中非关系时搜集了如下的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坚定支持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运动,1958年两国建交;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2018年中阿签署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备忘录,2023年1-11月双边贸易额达91.5亿美元。该资料可以用来说明中国()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积极发展与非洲国家间的关系③推进“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④推动建设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有人发现自己丢失的物品在另一人手中,而且有证人能证明这件物品是自己的,而占有此物的人则说此物是买来的,买时有证人在场。如果双方均能提供相应的证人,法官就应该审理此案,而且双方证人皆须就其所知声明于神之前。这说明古巴比伦()①以法律调节社会纠纷②司法审判重视证据③以法律维护民主政体④司法审判迷信神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葡萄牙殖民者曾通过向巴西当地村落提供武器并与之结盟的方式,让当地人帮助其砍伐能制作染料的红木。种植园经济发展起来后,染料木商业价值下降,当地人则被驱赶到了更为偏远的地方。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葡萄牙以结盟的方式统治巴西 B.掠夺资源是葡萄牙的殖民方式之一C.原住民是种植园的主要劳动力 D.葡萄牙的殖民统治破坏了玛雅文明13.英国都铎王朝女王伊丽莎白经常把某些有利可图的商品专卖权赐给宫廷大臣和亲信,1597年议会向女王提出抗议,无果。1601年议会再次提出抗议,并得到伦敦市民支持,女王不得不停止滥发专卖权。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议会权力高于国王权力 B.国王的权力相对比较弱小C.封建专制统治受到挑战 D.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权力14.1844年诗人海涅写下了诗歌《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恩格斯说这是他所知道的“最有力的诗歌之一”。海涅的这首诗之所以“有力”是因为()A.宣传了《共产党宣言》的主张 B.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C.盛赞了工人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D.推动了国际工人的联合15.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例如规定发达国家的缔约方应当努力实现全经济范围内的绝对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的缔约方应当根据不同的国情逐渐转向全经济范围减排或限排的目标。《巴黎协定》的这一原则()①体现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②关注了缔约国经济的差异③尊重了缔约国发展的历史④消除了缔约国存在的分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16.中国古代礼与法材料一《论语·子路》中记载,楚国有“直躬者”(坦白直率的人),他的父亲偷了羊,他便去告发了自己的父亲。孔子不赞同“直躬者”的做法,他认为应该“父为子隐,子为父隐”。《韩非子•五蠹》也记载了楚国“直躬”告自己的父亲偷羊的事,处理此案的楚国令尹(掌握军政大权的高级官员)认为“直躬”此举不孝,便定了他死罪。韩非子则认为“直躬”虽然是“父之暴子”,但却是“君之直臣”,令尹这样处理此事,楚国就没有人敢告发坏人坏事了,对君主而言,这不是“社稷之福”。(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令尹和韩非子对于儿子告发自己父亲这件事的看法,并指出他们看待此事的出发点。材料二《唐律疏议》“名例篇”规定:同居相为隐,即亲属犯罪可以相互容隐,而容隐制度适用的主体中有一类人是“大功以上亲”(“大功”是中国古代礼制“五服”制度中的一级),即包括父母、祖父母等在内的血缘比较近的亲属。“斗讼篇”规定:告祖父母、父母者处以绞刑。父为子天,儿子可以为父亲隐瞒,如果父亲有过失,儿子应该恭恭敬敬地劝谏,尽到孝道,不让父亲身陷囹圄,“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同时还规定,以上两条法律都不适用于长辈有谋反(危害社稷)、大逆(毁坏宗庙、陵寝、宫阙)、谋叛(背叛国家)等罪的情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评述《唐律疏议》的上述规定。17.教育思想材料一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他提出学习的内容,应该主要是“明人伦”,“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学者,学此而已”。朱熹还认为,历史上的“古今兴亡治乱得失”,“礼乐制度、天文地理、兵谋刑法之属,亦皆当所须而不可阙,皆不可以不之习也”,从而使“士无不通之经,无不习之史,皆可为当世之用矣”。——摘编自张全明《论朱熹对科举态度的三次转变及其改革主张》材料二19世纪末,严复等进步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开始从改造国民性的角度来探索中国转型的新路径。严复在借鉴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三育”论,主张培养德智体并重的真国民。他认为中国积弱积贫的根源在于民力已茶,民智已卑,民德已薄。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鼓民力”是指提倡体育,训练国民强健的身体;“开民智”是指开发人民的智慧,提高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改革科举制度,讲求西学;“新民德”的目的是培养人民自由、民主、平等的观念与精神。这成为中西方教育理论思想交融的契合点和起始点,拉开了近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序幕。——摘编自李素敏、张思远《我国“五育”思想的历史脉络、基本特征与未来展望》(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教育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严复教育思想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时代背景。18.百年首钢首钢,自1919年扎根于石景山起,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百年历程。各个时期在工人中传唱的歌谣,体现了时代的变迁。所处时期歌谣内容1919-1948年蒿草半人高,烟囱鸟做巢,黄沙吹满面,野兔遍地跑。总也不出铁,生活没依靠,救国更没招。火车一冒烟,来到石景山。干的牛马活,吃的混合面。鞋子没有底,袜子耍了圈。鬼子刺刀下,早晚一命完。要想回家去,没有盘缠钱。工人天天盼,鬼子早完蛋。金元券法币票,开支发了一大抱,一斤粮食买不到,饿得肚子咕咕叫,工业救国成口号。1949-1978年修好旧机车,点燃炉中火,炼出好铁水,献礼新中国!一天打破两面鼓,两天敲碎三面锣,不是锣鼓质量差,是社会主义建设喜事多!1979年以来说改革,话开放,工资年年往上涨,做主人,创第一,我为四化多炼钢!迎奥运,大搬迁,转岗分流没怨言,奔赴河北曹妃甸,还给首都蓝蓝的天!海滩新建大钢广,挺进世界500强,炼出一流优质钢,再创首钢新辉煌!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以“百年首钢与时代变迁”为主题,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9.20世纪世界史时间事件时间事件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反英政治总罢工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22年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1960年“非洲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为社会主义国家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新政1991年苏联解体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945年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成立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