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历史本试卷共8页,19道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表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仰韶文化彩陶纹饰繁丽悦目,许多图案以鱼、鸟、花瓣、叶片为主题,单一纹样逐步演化为丰富多姿的组合图案。如图是仰韶文化复杂型鱼鸟组合图像的典型代表。这表现出()A.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 B.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C.先民社会生活的丰富 D.当时生存环境的稳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仰韶文化彩陶上的纹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变化,“鱼、鸟、花瓣、叶片”的纹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丰富,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仰韶文化的特点,不能反映多元特征,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自然的东西进入人的生活,但不能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排除B项;彩陶上的纹饰与生活环境稳定没有直接关系,且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生产力相对低下,生存环境并不稳定,排除D项。故选C项。2.春秋时期,出奔是一项有准备、有选择、有退路的政治出行。据统计,由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向周边地区的出奔中,春秋前期是国君、公子出奔占主流,春秋中后期卿大夫及家臣逐渐成为出奔者的主流。这一变化反映了()A.传统政治秩序彻底瓦解 B.当时政治斗争错综复杂C.政治权力下移现象明显 D.政治发展进程的差异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出奔是从一国出行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援助行为,是政治斗争的产物。材料反映的变化是出奔者身份变化,卿大夫及家臣取代国君、公子成为主流,说明卿大夫等成为诸侯国政治斗争的重要参与者,可以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权力下移,C项正确;“彻底瓦解”表述绝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变化是出奔者身份变化,不能反映当时政治斗争错综复杂,排除B项;材料中的变化不能反映政治发展进程的差异性,排除D项。故选C项。3.下图是据《三国志》整理的景元元年(260年)蜀魏吴三国的人口数量统计状况。这一状况()A.缘于南方政治动荡不安 B.奠定了国家重新统一的基础C.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形成了魏蜀吴三国对峙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蜀、吴三个政权中,魏国人口数量最多,蜀国人口数量最少。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人口数量。曹魏在统一北方之后,黄河流域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人户数量远超南方的吴、蜀两国,这为西晋最终灭吴、蜀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当时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南方经济的开发此时才刚起步,排除C项;人口数量的多寡不会直接导致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4.唐朝大历时期,国家榷盐,粜于商人,商人纳榷,粜于百姓。商人售盐,即使百姓没有现钱,用米谷杂物交换也能成交,某些场合甚至还可以赊购。穷乡僻壤,甚至深山幽谷三五户居家之处,商人肩挑背负,足迹亦能抵达。这表明,榷盐法的实施()A.提升了国家对物价的调控力 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C.促进了基层商业网络的发展 D.造成借贷关系的普遍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榷盐法”实施后,食盐由商人直接卖给百姓。市场化运作后,商人只要有利益,就会出售,因此深山幽谷中的百姓也能得到食盐,这说明“榷盐法”的实施促进了基层商业网络的发展,C项正确;价格由商人决定,是商人与百姓直接交易,没有提升国家对物价的调控力,排除A项;“榷盐法”的实施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B项;借贷关系“普遍化”仅凭材料无法得出,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借贷关系没有普遍化,排除D项。故选C项。5.北宋时期,西北和京师是消费性商业市场,而东南则是生产发达的地区,京师与西北货币供应量大,东南货币供应量小,而东南的铜钱不断地通过上供形式流向北方,这一矛盾是宋代商品货币流通的一大特色。该特色反映了这一时期()A.东南地区商品经济滞后 B.政治、军事因素影响货币流通C.铜钱地区间分布不平衡 D.西北与东南地区无法直接贸易【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北宋的西北地区有辽和西夏,北宋为了和平,连年向辽和西夏政权送岁币,故造成了“东南的铜钱不断地通过上供形式流向北方”,故选择B项;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A项错误;材料仅仅说了铜钱的流向问题,未提及原有的和流向西北后的具体分布状况,C项错误;D项并未从实质上揭示材料的内涵,排除。6.《醒世恒言》中的刘老汉开的只是个小酒店,“却极肯周济人的缓急”,对年老的穷军汉,不仅不收食宿费,还在其病重时冒着满天风雪外出为其求医问药,照顾得无微不至。“三言二拍”在表现市民阶层经商求财以至发迹的同时强调,“富本无根,尽从勤里得”的思想。由此可见,当时()A.世俗化文化承载着教化功能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世俗化C.文学作品能够如实再现历史 D.市民文化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醒世恒言》中的刘老汉虽开的只是个小酒店,却“极肯周济人的缓急”,对年老的穷军汉,不仅不收食宿费,还在其病重时冒着满天风雪外出为其求医问药,照顾得无微不至,这肯定了小酒店主人的急公好义,宣扬了小商人崇尚信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三言二拍”在表现市民阶层经商求财以至发迹的同时强调“富本无根,尽从勤里得”的思想,这体现了勤劳致富的优良品质,这些都说明世俗文化对民众的教化,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商品经济发展对文化世俗化的推动,排除B项;文学作品具有主观色彩,不能如实再现历史,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排除D项。故选A项。7.史学家邓嗣禹在谈到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军事上的失利代表着中国已经失去了融入世界的主动性。这也奠定了清政府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基础。向外委曲求全,向内必然是压榨人民。苛捐杂税的收取不得不逼着一部分支付不起这笔钱的人铤而走险”。下列能够支撑该观点的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C.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与维新变法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清政府军事失利,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融入世界的主动性。此后,清政府对内压榨人民,对外委曲求全,而大幅增加的苛捐杂税最终导致贫苦农民铤而走险,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B项正确;洋务运动没有逼着百姓缴纳苛捐杂税,排除A项;苛捐杂税的收取不得不逼着一部分支付不起这笔钱的人铤而走险与义和团运动内容不符,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是在清政府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基础进一步加深,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捉拿康梁二逆演义》成书于戊戌政变后不久,是以康梁为题材的时事小说。其时事材源,既有京报或报刊转载的奏折、上谕等官书,也有当时的新闻报道,还有一些士大夫口耳之间流播的传闻,见于同时代书信、笔记等私家材料。据此理解准确的是()A.该书是一手史料,史料价值高 B.该书有艺术加工,史料价值低C.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戊戌变法失败有其经济根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作者将康梁二人称为“二逆”,体现其反对戊戌变法,且能搜集到多方史料用于抨击康梁二人,说明社会层面上戊戌变法的反对者较多,变法缺乏群众基础,C项正确;该书的史料来源广泛,有官书、新闻报道、口耳传闻、书信笔记等,虽有艺术加工成分,属于二手史料,但史料价值较高,排除AB项;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所以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但材料并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9.如下图是某中学历史社团进行课题研究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该社团研究的课题是()A.教育学术力量内迁 B.民族工业向西南大后方转移C.中国远征军开赴战场 D.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北京、天津、昆明、武汉、广州、长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组织将战区高校向后方的迁徙行动,国民政府选定武汉、西安等地组建临时大学,1941年至1943年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原在英美租界和在香港的高校或被迫停办,或回迁到西南各省,同时原来留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等地的高校进一步西迁,高校内迁保留了近代中国宝贵的教育资源,有力地支援了抗战,A项正确;民族工业主要是从东南沿海前往内地,排除B项;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排除C项;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与北京、天津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湖南省1950年秋征后调运粮食总结会议大会总结报告》指出,湖南境内偏远地区的大量的“难运粮”和“死角粮”,经过党和政府充分发动民众,利用民船,实现水陆联运,“调运工作做好了,死的粮食就会变成活的粮食,山沟里的粮食就会到城市来,到工厂里来,甚至到华北西北等地去,发挥了他应有的效果”。湖南的粮食调运()A.标志着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 B.有利于粮食价格的稳定C.彰显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成果显著 D.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湖南省1950年秋征后调运粮食总结会议大会总结报告》指出,湖南境内偏远地区的大量的‘难运粮’和‘死角粮’,经过党和政府充分发动民众,利用民船,实现水陆联运,‘调运工作做好了,死的粮食就会变成活的粮食,山沟里的粮食就会到城市来,到工厂里来,甚至到华北西北等地去,发挥了他应有的效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湖南省1950年秋征后调运粮食总结会议大会总结报告,描述的是“经过党和政府充分发动民众,利用民船,实现水陆联运,死的粮食就会变成活的粮食,发挥了他应有的效果”,有利于粮食价格的稳定,B项正确;1952年底我国工农业生产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标志着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1953---1956年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1.两河流域古文明沿两河由南往北单线溯流而上,阶梯性发展;埃及古文明沿尼罗河由南往北顺流而下,也是阶梯性发展;爱琴海流域古文明也是由其南端的海中岛国,即克里特文明,越海向北发展为伯罗奔尼撒岛上的迈锡尼文明,再往北影响了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由此可知,这些古文明()A.发展模式受社会性质的影响 B.扩展方向受地理条件的限制C.具备了早期世界帝国的特征 D.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文明时期(世界)
精品解析: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二)历史试题(解析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