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

2024-03-30 · U1 上传 · 4页 · 31.9 K

高三语文·答案(1~4题,6~7题,11~12题,15题,18~19题,每小题3分)1.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思路点拨“登封王城岗夏代遗址即是夏王朝初的‘阳城’遗址”错误,原文是“登封王城岗夏代遗址一般认为即是夏王朝初的‘阳城’遗址”,选项表述过于绝对。2.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论的能力。思路点拨“《尚书》中关于上古史的记载已得到了考古资料的印证”说法绝对,原文是“这些文字史料已有部分可以和考古资料相印证”;且只有《尚书》中的记载也不能证明夏商周三代是华夏民族从多元形成一体的历史过程。3.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思路点拨D项“唐朝墩古城”体现的是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应是中华各族群内部的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4.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以及图文转换的能力。思路点拨B项“各文化系统之间的交流形成了中华民族格局中多元的起点”错误。材料一中说“分别创造他们具有特色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格局中多元的起点”“当时各族团间文化交流的过程,从多元之上增加了一体的格局”。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答案①侧重点:材料一重在阐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环境因素以及形成过程,材料二则重在论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意义。②论证方法:材料一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如材料一在论证文化的交融时,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进行举例论证;材料二主要使用了引用论证,如材料二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论证中华民族的团结融合。(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6.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思路点拨“很多人无法接受”表述错误。二爸虽然对新政策不理解、不接受,但在父亲的吼骂下还是去责任组劳动了;王满银离开家乡也不是因为政策不完善导致的。7.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思路点拨A.本文没有集中而激烈的矛盾冲突,叙述节奏舒缓。B.文中没有涉及王满银对责任制态度变化的相关内容。C.小说刻画孙少安的形象时并没有进行外貌描写。8.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重要内容的作用的能力。答案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节。②描写农村八月的景象使小说具有浓郁的乡村风格,充满生活气息。③为写责任制实行后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渲染了轻松美好的氛围。④反映出孙少安对农村变革的喜悦的心境。⑤为后文写孙少安有时间逛集市作铺垫。(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9.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人物形象、情感主题的能力。答案①作者描写孙少安等农村青年的日常生产生活,展现了时代青年如何勇敢地面对社会变革并推动社会发展。②通过描写孙少安与妻子的日常生活,展现了普通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③通过记录实行责任制后田家圪崂点点滴滴的变化,反映了特定时期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必须答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否则酌情减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1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案CEH(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11.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能力。思路点拨文中的“兴”是“出现”的意思,而《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中的“兴”意思是“起”。12.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思路点拨“诸将始终理解并执行周亚夫的决策”错误,材料一“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说明,直到吴楚之乱平定后诸将才认为周亚夫的计谋是正确的,可推知之前可能并不认同他的做法。13.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案(1)汉兵因此乘胜追击,于是全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王人头。(关键词“降”“购”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仍不懈怠的原因。(关键词“并”“殆”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1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归纳文本信息的能力。答案①梁国危急,梁王求救,景帝下诏命其救援,周亚夫均不为所动,坚决执行自己的战略战术。②叛军缺粮,屡次挑战,周亚夫始终不出兵应战。③夜里营中惊扰,甚至闹到自己帐前,周亚夫也静卧不起。④叛军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周亚夫不为所惑。(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孝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假使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可以担当领兵重任的。”文帝去世后,孝景帝授予周亚夫车骑将军的官职。孝景帝三年,吴、楚两国叛乱。周亚夫由中尉升任太尉,领兵向东攻打吴、楚叛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针锋相对。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孝景帝同意他的意见。太尉周亚夫已经在荥阳会军,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形势危急,请求援救。而太尉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去救。梁国上书报告孝景帝,孝景帝随即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梁。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仍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弓高侯等人去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士兵饥饿,屡次挑战,可是太尉始终不出战。夜里,汉军营中惊乱,军内互相攻击扰乱,甚至闹到了太尉的营帐之下。太尉却始终静卧不起。不久,就恢复了安定。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却让士兵注意防备西北角。后来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汉军营垒的西北角,但不能攻入。吴兵已经很饥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吴王刘濞抛弃了他的大军,与几千名精壮士卒逃跑,逃到江南丹徒自保。汉兵因此乘胜追击,于是全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王人头。过了一个多月,越人斩了吴王的头来报告汉王朝。双方攻守共三个月,吴、楚叛乱就被打败平定了。这时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可是由于这次平叛,梁孝王却和太尉有了仇怨。材料二: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突然出现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可以对付敌人。凡是用兵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战士因正义而激起义愤,才可以连续战斗。作战的方法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保持士气;当战争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重重地犒赏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要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全部爆发就有更多的勇气,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仍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15.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思路点拨D项“其心境与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布衾多年冷似铁’相似”错。“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意思是有布被不要担心睡觉冻僵,虽然积雪还多,但能够安稳睡到天亮;而“布衾多年冷似铁”中的“布衾”给诗人以寒冷之感,杜甫的心境是凄苦的。1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答案①对两地风景差异的惊异。城里是夕阳晚照,城外是白雪皑皑,阴晴迥异的天气使诗人感到惊奇。②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恬淡心境。诗人不羡慕御史台的楼台,在茅屋中感受寒意也不觉痛苦。③对美好明天的期待。诗人虽然处在寒冷的境况中,但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17.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答案(1)辟邪说难壬人(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3)示例: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每空1分,第(3)小题若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18.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辨析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思路点拨C项和文中加点的“讲究”都是动词,是“讲求,注重”的意思。A项中为形容词,意思是“对生活等方面要求高,追求精美”;B项为名词,意思是“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D项为动词,意思是“议论”。19.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辨析标点符号的用法的能力。思路点拨B项中的两个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省略号表示省略内容,二者作用不同。2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拟声词表达效果的能力。21.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答案①感控层负责采集(物理世界的)数据②物联网的应用非常广泛③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的智能调控/监测作物的生长条件(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22.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答案示例:物联网是一种通过信息传感设备,(1分)把人或各种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1分)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1分)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的网络。(1分)(符合下定义格式1分,合理即可)23.写作提示材料中的核心词是“求是”和“求不”。材料先说明了“求是”与“求不”是相反的关系,接着指出二者也是相成的关系,共同推动科学的发展。在科学领域,“求是”是发现规律,创建理论;“求不”却是寻找反例,推翻理论。“求是”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求不”的功绩同样不可忽视。“求不”能证明伪理论的不能成立;“求不”能促使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求不”能帮助破除旧理论,创建新理论……在社会生活中,“求是”与“求不”也不能偏废。比如在制定规划(“求是”)时,应当有意识地运用“求不”思维,自觉地寻找相关的边界限制:哪些不能做,哪些不能立刻做而应缓做……在个人成长方面,“求是”可以是职业规划,可以是确定人生目标,也可以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求不”则是否定、质疑、反思、校正。总之,“求是”与“求不”之间是相互依存、相反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考生要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明确二者关系,结合社会和自身进行写作。参考立意:①“求是”诚可贵,“求不”价亦高;②“求是”与“求不”,双翼齐飞;③人生路上当“破”“立”;等等。说明:一、二类卷:符合题意即可,一、二类卷的区别看表达,结构好,语言好,有创意,可归一类。三类卷:从材料出发,允许内容游离;与材料内涵有一定距离,属于基本符合题意。特征按实际给分,不能跨类给分。四类卷:另起炉灶,或随意发挥。不要仅看题目,要看内容,要通读全文。注意事项:1.明确文体。确是文体不明,适当扣分。2.缺标题扣2分。3.字数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20分以下。4.错别字:一字1分,上限5分。错字太多,其他项也会扣分,影响表达。5.标点:点实点,标题后加标点,—“逗”到底或标点模糊,扣1到2分。6.规范现代汉语:不能用繁体字,不能用甲骨文;含义不清,流传不广的网络语言,酌情扣分。7.抄袭:一字不改,照搬原文。“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