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石器时代,我国中原及北方地区形成以粟为主,黍、大豆、水稻为补充的混合型农业生产体系;以黄河上游为主的西北地区,畜牧业占有一定的比重;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则形成稻作农业体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饮食结构的不同 B.地区交流的缺乏 C.自然环境的影响 D.生产技术的发展2.孔子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据此可知,他们倡导()A.施行仁政 B.教化民众 C.隆礼重法 D.敬天保民3.从汉高祖到景帝,皇帝宗室被封为诸侯王的共四十六人,王子侯者二十七人,功臣侯者二百四十人,外戚侯者二十五人。汉初的分封()A.促进了汉初经济恢复 B.抑制了豪强地主势力C.维护了国家政权稳定 D.埋下了地方割据隐患4.唐代在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州,其长官为当地部落首领,仍保持原有称号和权力,允许世袭,自理内部事务,但由朝廷颁发印信,唐的政令、刑律也推及到这些地区。其版籍(户口册)一般不上报户部,个别上报户部的,赋役也较轻。唐代羁縻州的设置()A.适应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 B.导致了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C.阻碍了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 D.减轻了各地民众的赋役负担5.明末文人儒士乐于与商人交往,有些还直接投入到经商活动中,常有“逐末者多衣冠之族”“士人或窜身市籍”的记载。士人与商人往来交友,为富商巨贾撰写传记等。这反映出()A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B.社会价值观念转变C.等级秩序遭到颠覆 D.个性自由思想萌发6.清代嘉庆、道光之际,一些士大夫著述《皇朝藩部要略》等,将蒙古、新疆、西藏等历来被视为“荒遐之地”的历史纳入“国史”范畴进行书写。19世纪中后期,一批探讨陆地边界问题的专论如《帕米尔图说》等相继问世,一些知识精英寄情于海防地理著述的编撰或刊刻。这些活动()A.扩展了清王朝的海陆疆域 B.以宣扬传统宗藩观念为宗旨C.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D.将学术研究与国家命运相连7.1903年,盛宣怀在《开办高等商务学堂折》中奏请开设的课程有“商律、财政、商业、历史、舆地、物理、化学、算数、簿记、书札,又有机器学以究工艺,商品学以辨物产,游历考察以求实验,而广见闻”。其旨在()A.改革科举制度 B.推行西式教育 C.培养实用人才 D.提高国民素质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根据地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经济建设,如实行减租减息、探索农业合作化、大力发展公营工业、鼓励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等。这反映出()A.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得到贯彻 B.民营经济在边区获得迅速发展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断扩大 D.边区政府的经济困难逐渐缓解9.如图为1952年10月发行的《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第二组,分别为“淮河水闸”“成渝铁路”“石油工业”“国营农场”。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国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B.优先发展重工业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D.三大改造初步完成10.如表是中共十六大到十八大报告中有关中国外交政策的摘录。这表明我国()会议摘录十六大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十七大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十八大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A.以周边国家为中心开展外交活动 B.发展周边关系始终坚持互利合作C.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活动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普遍接受11.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开始给予陪审员、议事会议员以及其他官员津贴。后来,出席公民大会也获得了津贴。这使得经济条件一般的社会阶层也能暂时放下工作,出席公民大会或者担任官职。津贴制的实行()A.促成了政治参与度提高 B.凸显了雅典政体的寡头特征C.提高了社会下层政治地位 D.缩小了不同阶层的贫富差距12.中世纪英格兰各地的法律和司法制度存在很大不同,地方法庭、教会法庭各行其是。12世纪后期,英王指派官员担任法官,组成巡回法庭审理各种刑事和民事案件,召集郡守、地方贵族、各百户区陪审团、各村庄代表以及相关案件当事人、证人等参加。这体现出()A.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B.统一的法律体系确立C.天主教会权威动摇 D.王室权威向基层延伸13.17世纪,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商业天赐说”:自然是上帝对人类的恩赐,天地初创,物皆共有,先占催生了私有财产权,而商业帮助人类交换私产,以满足彼此需求,否则人类将处于原始、野蛮中。该学说()A缓和了欧洲各国殖民冲突 B.掩饰了殖民国家侵略本质C.奠定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D.打破了西葡两国殖民霸权14.19世纪以来,印度本土精英号召“重返吠陀”,试图将对印度传统文化的解释权从殖民者手中夺回,并赋予《薄伽梵歌》等印度教经典以行动主义的自信与活力。提拉克、甘地等人还提出“司瓦拉吉”(民族自治)是印度民族特有的“达摩”(使命)。这些做法()A.开启了印度民族抗英斗争 B.打击了本国封建顽固势力C.增强了印度民族独立意识 D.确立了印度教的正统地位15.十月革命后,苏俄颁布了国家垄断广告业务的法令;1918—1920年,商业广告在苏俄近乎消失;1921年,列宁承认“国家垄断广告”的设想是错误的;1922年,列宁促使党代表大会取消了已经通过的禁止党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刊登广告的决议。上述转变()A.表明国家政策的盲目性 B.体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加快了工业化建设进程 D.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6.从1952年起,美国政府年均投入600万美元用于海外图书馆项目,在亚非拉国家设立的图书馆中收藏着大量介绍美国历史文化、民主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图书、期刊、小册子等,这些图书馆免费向当地社会各阶层读者开放。美国此举意在()A.支持落后国家文化事业 B.转移冷战对抗的中心C.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D.应对政治多极化挑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料一宋朝祭祀南海神的歌辞:南溟浮天,旁通百蛮。风樯迅疾,琛舶来还。民商永赖,坐消寇奸。荐兹嘉觞,弭矣惊澜。——摘自《宋史·卷一三六·乐志十一》史料二顺济王之威灵,南放于洞庭,北被于淮泗……以昭示王之神圣英烈不可不敬者如此。——摘自《苏轼全集·文集·卷一二·顺济王庙新获石砮记》(注:传说彭蠡湖(江西鄱阳湖)有神蛇,称“彭蠡小龙”,宋代诏封为“顺济王”,主要职能是保护长江行船安全)史料三材料二在中国古代的神灵系统中,水上世界的江河湖海自有其神灵体系并有相应规格的祭祀。北宋时,东海神本庙设于山东莱州,南宋时改在浙江明州设东海神本庙祭祀。南海神祭于广州,唐代已封为广利王,宋代四次加封,且开始在国家祭祀体系中把海神与天地宗庙神灵同列。宋代对长江三元水府神加封王爵,赋予保佑航行和祈降雨雪的使命,官民祭祀活动大为频繁。一些原本是地方的护佑神如江南西路的田相公信仰被长江航行者信奉,在浙江会稽县原本是孝女形象的曹娥被赋予保护运河航行职责。宋代新创诸多护佑航行的神灵信仰如浙江嵊县显应庙、杭州顺济庙等,最为著名的是妈祖(圣妃)信仰,由起于福建莆田的民间信仰,因福建商人的传播而扩及沿海各地,被纳入国家祀典,封号从“崇福夫人”到“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不断加封,成为海洋专神。——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水上信仰的神灵体系及其新变》(1)指出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研究宋代水上神灵信仰的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水上神灵信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表1《时务报》主要编创人员一览表姓名籍贯出生年份身份教育背景黄遵宪广东嘉应1848年湖南按察使、创始人举人汪康年浙江钱塘1860年《时务报》经理进士梁启超广东新会1873年主编康有为弟子,举人章炳麟浙江余杭1869年编辑(曾任主笔)杭州诂经精舍受业8年严复福建侯官1854年撰稿人、资助者、俄文馆总办毕业于伦敦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汪大钧浙江钱塘1862年撰稿人、曾任广东候补道副贡生,汪康年堂弟韩文举广东番禺1864年撰稿人康有为弟子,监生谭嗣同湖南浏阳1865年撰稿人拜欧阳中鹄等为师,同时自学西学材料二表2《新青年》主要编创人员一览表姓名籍贯出生年份身份教育背景陈独秀安徽怀宁1879年《新青年》创始人、北大文科学长秀才、“求是学堂”、留学日本、有革命经历李大钊河北乐亭1889年撰稿、北大教授永平府中学、北洋法政学校、留学日本、有革命经历胡适安徽绩溪1891年撰稿、北大教授上海梅溪学堂、上海中国公学、留学美国易白沙湖南长沙1886年撰稿少通儒家五经,常年安徽任教,有革命经历刘半农江苏江阴1891年撰稿、北大教授常州府中学、有革命经历钱玄同浙江吴兴1887年撰稿、北大教授上海南洋公学、留学日本、有革命经历吴虞四川成都1872年撰稿、北大教授20岁之前习传统之学,留学日本、有革命主张鲁迅浙江绍兴1881年撰稿、北大兼职讲师矿务铁路学堂、留学日本——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清华《戊戌至五四中国报刊思想启蒙递嬗研究——以〈时务报〉〈新民丛报〉与〈新青年〉为中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时务报》《新青年》主要编创人员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从《时务报》到《新青年》主要编创人员的变化所体现的时代变迁。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明地带”1870年以后的40年里,并非仅仅是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个中心存在于欧洲的某一区域。因为当时的确有两个欧洲:一个内部地带和一个外部地带。内部地带包括大不列颠、比利时、德国、法国、意大利北部以及奥地利帝国西部某些地区。欧洲海外移民区的某些区域,特别是内战之后的美国,也属于这一地带。外部地带包括大半个爱尔兰、伊比利亚半岛和意大利半岛的大部分,还有位于当时德国、波希米亚和奥地利等国本土东面的整个东欧。许多欧洲人海外移民区,比如说拉丁美洲和美国农耕地区,也可认为在当时是属于外部地带。欧洲人世界之外还分布着一个第三地带,即广袤无际的亚洲和非洲大陆。除了正在现代化的日本以外,从欧洲的标准或文化假设来看,它们全都是“落后的”;并且注定要在1870年以后那半个世纪之内严重依附于欧洲或被欧洲殖民化。187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大都可以写成为这三个地带之间关系的经历。——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作者对“文明地带”的划分。
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