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4届二诊模拟参考答案1.A(曲解文意。正在形成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淡漠疏远、暴力对抗和介于淡漠疏远与暴力对抗之间多种状态。)2.C(“对比论证”错,材料二有道理论证“我多次提到‘和而不同’的概念。这个概念不是我发明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核心”,有举例论证“比如人类学者对文化、传统的理解;社会学对社会群体结构的理论;民族学对族群性的解释等等”,没有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3.B(文中的“文化自觉”要求反思自己的文明,理性地看待自身文化,进行批判吸收,做到有“自知之明”。B项教师借用《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做法,让学生反思《弟子规》的问题,对传统进行反省,符合“文化自觉”的要求。A项是商家行为,目的是借文化赚取利益,并非是对文化的反思。C项面对传统文化,一味接受,提倡愚孝,没有反思,不是文化自觉。D项将传统文化教育表面化,未曾反思孝道,甚至连孝道内涵也理解有误。)4.①亨廷顿认为不同文明相处,其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信任与友谊在不同文明之间很难实现。②费孝通认为不同文明间可以通过文化自觉、相互欣赏,达到和谐状态。(或: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进而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状态)(每点2分)5.①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伊斯兰和西方之间形成的“文明冷战”;世界上极端主义和以暴制暴所造成的种种事端。②原因:世界存在多种不同的文明,历史上文明之间长期处于既冲突又融合的状态;西方强势文化扩张,“自我中心主义”泛滥,不同文明间缺乏充分的信任与良好的友谊。③策略:以“和而不同”作为理想境界;提倡文化自觉,反思自我文明,做到有“自知之明”;进而“各美其美”,欣赏不同文明之美,即“美人之美”,最后实现“美美与共”。(每点2分)6.A(“无法对风雨飘摇的祖国产生作用”错,作者认为自己的文章与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战士相比较,力量是弱小的、间接的,但并没有完全否定文字的力量。)7.D(文中的“有欠摩登”语含褒义,是对妻子能够严肃生活,并能支持我工作的赞美;而《拿来主义》中的“太不‘摩登’”语含贬义,是对“送去主义”的讽刺。)8.①“每晚十点左右”是我规律的睡眠时间,我认为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②“夜间十点前后”也是我工作结束的时间,国难当头,让我不得不省思自己每天工作的意义,以及国家的现状与未来命运;③几次提到十点这一时刻,将个人的忧思感触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了情感。(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9.参考答案一:①这封书信写作时“国”正处于炮火连天的危难时刻,到处都充斥着患难与牺牲;②无数“家”庭因战争而前路茫然,战火之下,人们有“家”难归,承受着四处流离、亲人分离之苦;③国和家有怎样的关系?“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家”就不可能安宁顺遂,国难当头,当为“国”舍“家”,“国”安方可“家”宁。(前两个要点,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能清晰阐释两个关键词的关系再给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答案二:①“书生”的使命是充分发挥文字的精神力量,以文字唤醒激励民众、用文字指点江山;②“战士”的使命是以血肉之躯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为国家尊严、民族复兴而战;③书生与战士有怎样的关系?战争年代,“书生”不能只做白面书生,而应当割舍个人情感,以天下为己任,做拥有矫健的身躯、钢铁般的意志、以笔为武器、以牺牲为荣、为正义而战的铁血“战士”。(前两个要点,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能清晰阐释两个关键词的关系再给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B、E、G11.B(“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安”译作“如何”,表示一般疑问。)12.D(“求得这些入道者的福佑”理解有误,文中太子希望通过善举以求得“上天”的福佑,而非“入道者”的福佑。)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3.(1)假使齐桓公打开粮仓把粮食分赐给贫穷的人,审查狱中囚犯而放出罪轻的人,是不合乎义的,就不能够洗刷齐桓公的耻辱。(“使”“发”“论”“雪”各1分。)(2)我曾和陈元方、郑康成往来,常听到他们讲治乱之道,很详细周全了,但从来不曾讲到赦宥。(“周旋”“启告”“备”“曾不”各1分。)14.①有失公平正义;②滋生民人侥幸;③危及国家安定。参考译文材料一:齐桓公喝酒喝醉了,丢失了帽子,感到羞耻,三天不上朝理事。管仲说:“这不是国君的耻辱吗?您为什么不用搞好政事来洗刷它呢?”齐桓公说:“您的意见多么好啊!”于是打开粮仓将粮食分赐给贫穷的人,审查狱中的囚犯放掉罪轻的人。这样办了三天以后,民众就唱着说:“齐桓公为什么不再丢失帽子啊!”有人说:管仲在小人中洗刷了齐桓公的耻辱,却在君子中滋生了齐桓公的耻辱。假使齐桓公打开粮仓把粮食分赐给贫穷的人,审查狱中囚犯而放出罪轻的人,是不合乎义的,就不能够洗刷齐桓公的耻辱;假使这样做就是义,齐桓公不及时行义,要等到丢失帽子以后才去做,那么齐桓公行义不就是因为丢失了帽子吗?这虽然在小人中洗刷了耻辱,却在君子中滋生了耻辱。况且打开粮仓把粮食分赐给贫穷的人,是赏赐没有功劳的人;审查狱中囚犯而放出罪轻的人,是没有惩罚有过错的人。赏赐没有功劳的人,民众就存在侥幸心理而希望在君主那里得到意外赏赐;不惩罚有罪的人,民众犯了罪不受惩罚就容易为非作歹。这是国家混乱的根源,怎么可以用来洗刷耻辱呢?(节选自《韩非子·难二第三十七》)材料二:贞观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天下无知的人多,聪明的人少,聪明人不会做坏事,无知的人却屡屡触犯法律。大凡国家赦免宽恕的恩典,只是惠及那些不遵守法律的人。古话说:‘小人的幸运,就是君子的不幸。’一年两次赦宥罪人,好人都不想再发表意见了。凡是侍养杂草会伤害禾苗,施恩惠给犯法作乱的人会伤害好人。过去周文王对罪犯严加惩处,从不赦免。另外蜀先主刘备曾对诸葛亮说:‘我曾和陈元方、郑康成往来,常听到他们讲治乱之道,很详细周全了,但从来不曾讲到赦宥。’因此诸葛亮治理蜀国十年不赦,而蜀国大治。梁武帝每年几次赦宥,终于导致倾覆败亡。这种谋求小仁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大仁的损害,所以我取得天下以来,绝不颁发赦令。如今天下安宁,礼义盛行,特殊的恩典,数不胜数。只怕赦宥会使无知的人常存侥幸之心,只想犯法,而不能改正过错。”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长孙皇后生了病,日渐危重。皇太子对皇后请求说:“所有的医药都用遍了,现在母后的尊体仍不能痊愈,请奏知父皇赦免犯人,超度一些人入道,以求上天保佑母后痊愈。”长孙皇后说:“生死都是命里注定,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如果涵养福气能延长寿命,那么我向来没做过坏事;如果做善事都没有效果,那么又去乞求什么福分呢?赦免犯人是国家的大事,佛道不过是皇上有意保留的一种外来宗教罢了,担心那会成为治理国家的弊端。现在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度?不能按你说的办。”(节选自《贞观政要·赦令第三十二》)15.A(“表现了词人对蓬莱仙境的向往”错,应该是怀念与佳人之间的美好过往。)16.①借景言情。秦词以“微云”“衰䓍”“斜阳”“寒鸦”“流水”等意象渲染烘托,景愈黯而情愈浓;柳词将“寒蝉”“长亭”“烟波”“杨柳”“晓风”“残月”等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叠加组合,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②即事抒情。秦词“聊共引离尊”“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把酒话离别,送物解相思,情意缱绻;柳词“都门帐饮”“执手相看泪眼”,举杯遣离愁,执手语凝噎,悲伤难抑。③点染手法。秦词以“伤情处”点出离别伤感,紧接着用“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进行渲染,意境幽怨,委婉地表达了别离之苦;柳词以“伤离别”“冷落”点出离别惆怅,然后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进行渲染,让离愁别绪更为缠绵悱恻,凄婉动人。(以上三点任答两点即得满分,手法1分,两首词分析各1分)17.(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猿鸣三声泪沾裳/杜鹃啼血猿哀鸣(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其它符合情境的答案也认可)18.九霄云外因地制宜丰富多彩19.C(“体现”和“要求”不可以互换,互换后会使句子搭配不当和逻辑混乱。)20.①原文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课间十分钟各种活动对于孩子们的重大意义。②原句主要是整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强烈。③原句“运动游戏”、“谈天说地”、“自由玩耍”等活动将各种课间活动内容具体化了。④原句将“课间短短的十分钟”放在最后和后文更加连贯。21.B(文中的“可能”和B项的“可能”均为助动词,表示估计,不很确定。A项是表反问的副词,难道,岂能。C项名词,可能性,能成为事实的属性。D项是助动词,能否。)22.①也有许多生命在顽强地活着②有一些基本需求要满足③这有助于身体保存更多的能量(①语境假设“最奇怪、最恶劣、似乎最不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中”,依据前文“几乎所有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点——有生命”可知,这样的地方仍然会有生命存在;句式上应用“也”与前面的“即使”搭配,可填:也有许多生命在顽强地活着。②句前有“为了生存”和后面“包括水(或某些溶剂)、能量来源和基本的生物分子”“如果缺少这些基本需求”等语境关联信息,可推知生物体要生存需满足基本的需求,可填:有一些基本需求要满足。③句前在举例说明企鹅形成的一些独特的生存技能,根据后面“而这些能量又可以用来使身体产生更多的热量”可推知,③句应是和企鹅心率会降低15%是为了保存更多的能量有关的信息,可填:这有助于身体保存更多的能量。)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石室中学高2024届高三二模模拟语文答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