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中学高2024届3月开学考试历史答案一、选择题24、【答案】C【解析】由材料“有作坊区,有粮仓或与祭祀活动有关的场所”“以围垣和道路分隔”可知二里头遗址呈现出营建城市的整体性布局,说明当时国家管理的成效,故选C项;“基本定型”表述过于绝对,城市规划是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发展的,排除A项;“作坊区,有粮仓或与祭祀活动有关的场所”与商业活动无必然联系,不能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呈现出王权和神权结合的特点,且仅从材料中的祭祀活动不能得出王权和神权结合的结论,排除D项。2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土地私有制在秦朝的发展。由材料可知:国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对私自改变土地界限的行为采取严格处罚,故而选B。秦法保护土地的私有产权,没有体现严苛繁琐,排除A。同时也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排除C。材料反映的不是对土地买卖的严格控制,而是对产权的保护。因此排除D。2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科举制,体现对学科素养中时空观念下的历史解释考查。要求学生获取与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由材料可知:即唐代清河崔氏因家族人士因科举入仕辉煌一时,天下为盛。科举制下采取公开招考、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统治基础,但是并不排除有才能的世家大族;同时在唐代科举制尚不完备而求学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世家大族的传统影响力仍然很大,故选择D项;同时以此可以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科举制的程序问题,故排除B项;科举制的推行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但唐代科举选官只占选官三分之一,科举制的完善是宋代,故排除C项。2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新变化。由材料可知,账房可自行设机督织,或将原料分配给机户,这是区别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的新型经营模式。故而选D。材料没有体现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比较,故而排除A。材料体现了一定的分工,但没有明显的分工现象,故而排除B。根据材料信息,人身依附关系应该是弱化的,故而排除C。28、【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无仇视新法之意,徒以利害切身”“英国人赫德相信改革只是被‘拖延’,但不会就此断送。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则将政变视为改革的‘渐进’与‘激进’路线之争”可知,国内官员及国外政客都认为戊戌政变只是权力争夺和改革方式分歧导致的,但中国的变法革新是时代的大趋势,故选A项;据材料“保守派官员陈夔龙认为慈禧‘并无仇视新法之意,徒以利害切身’“可知,双方并不是因为分歧,而是因为利益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内官员及国外政客对戊戌政变的看法,而非对改革失败的原因分析,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D项。2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三十年代中后期,全面抗战爆发,中国以农业文明对抗日本的工业文明,因此中国人从关注文化改造到关注现代工业文明,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扩大,这与三十年代中后期的变化无关,A项错误;实业救国理念在30年代也并不盛行,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国民政府的民主化举措,因此排除D。30.【答案】C【解析】漫画画面体现出国共战士都在作对日抗战,同时以时钟的方式,反映出持久战的意志,故C项正确;据材料画面无法判断是抗战那一时期,也无法证明为正面战场,故A、D错误;漫画无法体现全面抗战路线,故B项错误。31.【答案】B【解析】国家农村环境治理关注点调整为企业“三废”排放等问题,是因为乡镇企业发展带来这样的问题,故这一调整从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结构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探讨的是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不涉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A错误;材料反映不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故C错误;国家农村环境政策始终都关注农村环境,而非政策关注点调整体现其关注,故D错误。32.【答案】D【解析】法学阶梯的开篇中说法,体现了罗马法受自然法精神的影响,同时法学阶梯的第三篇的说法,又体现了罗马法是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其观点未超越其时代,故D项正确,A项未能包含材料全部信息,故错误;法学家的观点是时代的产物,非自相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罗马法形式主义的特征,故B错误。33.【答案】D【解析】法兰西斯一世网络人才研究希腊、拉丁和希伯来语,七星诗社模仿和借鉴意大利古典文学都说明文艺复习思想在法国的传播,同时法兰西斯一世和七星诗社都注重对民族语言的保护,说明其有民族主义思想,故D正确,A错误;近代民族国家16世纪尚未形成,故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反映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故C错误。34.【答案】A【解析】材料中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发展快速,但计划指标基本未完成,说明原计划指标较高,反映了苏联国家建设的急切心态,故A项正确;在不知道轻重工业原有基础的情况下,无法通过指标完成情况得出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结论,故B项错误;材料告知一五计划间苏联经济发展快速,故C向不符合史实;在不知道原有计划指标的情况下,无法通过指标完成情况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项错误。35.【答案】B【解析】巴西提出的人道主义的和平方案,因美国的反对未能通过,说明当前国际秩序在解决巴以问题中面临困境,故表明全球治理体制亟待改善,B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故A项错误;虽然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有较大影响,但并未操控联合国安理会,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世界多极化趋势,故D项错误。二、问答题41.答案:(1)演变:①从政府直接投资科研到通过市场模式引导多主体创新;②注重国防军事领域科技发展到注重扶植多领域高新技术发。③从注特定创新领域,到通过经济社会需求引导创新体系运转(每点3分,任意2点6分)原因: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动模式的调整;(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由凯恩斯主义到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变化)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不断发展)③美苏对峙冷战形势的变化④执政者认识变化(每点2分,3点6分)(2)特点:强烈的追赶意识;强调自力更生;内容众多,重点突出;科技发展与政治结合;采用计划体制管理科技人才与资源。(每点2分,4点8分)(3)启示:积极发挥政府在科技发展中引导作用;科技发展应服务于国家建设需要;鼓励多元创新。(每点2分,3点5分,其他言之有理答案同等给分)【解析】(1)依据材料“1950年……美国加强对科技创新基础研发领域的直接投资”。到“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采取市场化手段,鼓励不同规模企业、大学等通过市场化模式参与科技创新”,可得出“政府直接投资科研到通过市场模式引导多主体创新”的变化;依据材料“二战后到1977年前后,联邦投入……,其中国防研究和开发投资总额逐年增长,在1961年达到了70.7%的高峰。”到“1987年前后……美国已经将国防领域的联邦研发投入比例压缩至1980年代中期的1/2至1/3,90年代的五年增长率为零或者减少……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等都将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可得出“注重国防军事领域科技发展到注重扶植多领域高新技术发”的变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期重国防科研投入是基于美苏冷战对抗的需要,克林顿政府着力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奥巴马多领域高新技术研发,是为推动经济发展,故可得出“从注特定创新领域,到通过经济社会需求引导创新体系运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期重国防科研投入是基于美苏冷战对抗的需要,伴随苏联80年代实力下降及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美国国防压力减小,故国防研发投入下降,可知科技发展模式调整受美苏对峙冷战形势变化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0年代伴随经济滞胀,西方经济运行模式调整,减少国家干预,更多采用通过市场引导多主体创新,故可知科技发展模式调整受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动模式调整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高新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故影响美国科技发展模式调整;国家执政者认识到这些变化是带来政策调整的直接因素。(2)根据材料“《十二年规划》的指导方针是重点发展,迎头赶上”可得出“强烈的追赶意识”;根据材料“十年规划指导思想是: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可得出“强调自力更生”;根据材料“《十二年规划》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616个中心问题,从中进一步综合提出了12个重点任务”可得出“内容众多,重点突出”的特点;根据材料“《规划》还对中国科研工作的体制、现有人才的使用方针、培养干部的大体计划和分配比例、科学研究机构设置的原则等做了一般性的规定”可得出“采用计划体制管理科技人才与资源”的特点;根据材料《十年规划》的指导思想可得出“科技发展与政治结合”的特点。结合两则材料,可得出启示。42、【答案】(12分)示例论题:西方人对中国官僚制度认识的深化助推了欧洲的思想启蒙和制度变革。(2分)阐述: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有关中国官僚制度的信息越来越多地被带回西方。传教士对官僚体系、学校教育、科举取士、考核制度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扩展并深化的过程,他们对中国这些制度的评价也由肯定和赞扬转向全面、辩证。到清朝时,一些传教士已经看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诸多征兆。16世纪的欧洲发生了近代科学革命和宗教改革,中国官僚制度及教育体制的弊端引起了西方有识之士的警觉,同时依托官僚进行统治的中国世俗皇权的强大,也为欧洲王权与教会的斗争开展提供了思想武器。17世纪,早期启蒙思想兴起,一些启蒙思想家标榜中国式的“开明君主”和中国的官僚制度,并将其作为打击封建贵族势力的重要武器。(8分)综上所述,16—17世纪西方人对中国官僚制度认识的逐渐深入,带动了欧洲的“中国热”,对欧洲的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开展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他们对中国官僚制度的辩证分析也从反面启发了思想家对资本主义政治蓝图的构建。(2分)(“示例”仅供参考,学生若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借鉴中国科举制”“中国官僚政治与重学风气对近代西方社会的浸染”等角度拟定论题,阐述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据材料“开启了西方传教士介绍明朝选官制度的先河”“对中国选官制度的内容认识变得丰富、清晰,但仍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刺激了欧洲‘中学热’的兴盛,对西方国家构建文官制度提供了重要启迪”可知,西方对中国官僚制度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并且多西方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此可确定论题:西方人对中国官僚制度认识的深化助推了欧洲的思想启蒙和制度变革;据材料“首次记载并高度赞扬了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和科举取士制度”“批判了科举考试内容的狭隘性,认为这是明代中国科学不发达的原因”“不仅认识到中国选官制度中积极的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其中存在的腐败行为”“提到了捐纳制度”,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明清时期东学西传、西方的文官制度等内容,进行阐述,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有关中国官僚制度的信息越来越多地被带回西方;传教士对官僚体系、学校教育、科举取士、考核制度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扩展并深化的过程,他们对中国这些制度的评价也由肯定和赞扬转向全面、辩证;到清朝时,一些传教士已经看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诸多征兆;16世纪的欧洲发生了近代科学革命和宗教改革,中国官僚制度及教育体制的弊端引起了西方有识之士的警觉,同时依托官僚进行统治的中国世俗皇权的强大,也为欧洲王权与教会的斗争开展提供了思想武器;17世纪,早期启蒙思想兴起,一些启蒙思想家标榜中国式的“开明君主”和中国的官僚制度,并将其作为打击封建贵族势力的重要武器。综上所述,16—17世纪西方人对中国官僚制度认识的逐渐深入,带动了欧洲的“中国热”,对欧洲的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开展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他们对中国官僚制度的辩证分析也从反面启发了思想家对资本主义政治蓝图的构建。45、【答案】(15分)(l)特点:简化科考科目;注重实用性,选拔经世致用人才(考试内容和人仕所用的统一);重视对法制律令的考查;考试改革和教育内容改革同步进行。(每点2分,答全3点给7分)(2)评价:变诗赋取士为经义取士,更有利于国家实用性人才的选拔;推动士人学习法律,有利于律法的推行;有利于统一思想,从而利于王安石变法的推行。(每点2分,共6分)但这次贡举改革仍维护地主阶级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答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