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备考精英联赛调研卷(1月期末)生物 PDF版含解析

2024-02-14 · U1 上传 · 16页 · 7.8 M

{#{QQABBQAEgggAAAAAAQgCQw1qCEGQkBGAAKoOxBAEsAAAiQFABAA=}#}{#{QQABBQAEgggAAAAAAQgCQw1qCEGQkBGAAKoOxBAEsAAAiQFABAA=}#}{#{QQABBQAEgggAAAAAAQgCQw1qCEGQkBGAAKoOxBAEsAAAiQFABAA=}#}{#{QQABBQAEgggAAAAAAQgCQw1qCEGQkBGAAKoOxBAEsAAAiQFABAA=}#}{#{QQABBQAEgggAAAAAAQgCQw1qCEGQkBGAAKoOxBAEsAAAiQFABAA=}#}{#{QQABBQAEgggAAAAAAQgCQw1qCEGQkBGAAKoOxBAEsAAAiQFABAA=}#}{#{QQABBQAEgggAAAAAAQgCQw1qCEGQkBGAAKoOxBAEsAAAiQFABAA=}#}{#{QQABBQAEgggAAAAAAQgCQw1qCEGQkBGAAKoOxBAEsAAAiQFABAA=}#}2024高考备考精英联赛调研卷高三生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C【解析】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ATP是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三者都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B正确;淀粉的氧化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水解终产物是葡萄糖,C错误;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D正确。2.【答案】A【解析】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同时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如植物的根毛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含有线粒体,但不含叶绿体,A错误;线粒体消耗O2产生CO2,叶绿体消耗CO2产生O2,两者代谢过程均与O2有关,B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有DNA且二者均具有双层膜结构,C正确;线粒体中发生的细胞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都有ATP的合成,线粒体内部合成如蛋白质等物质时会发生ATP的水解,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ATP的合成,暗反应过程中会发生ATP的水解,D正确。3.【答案】C【解析】荧光漂白区的分子又能检测到荧光,是其他荧光分子移动到该区域所致,因此本实验可以证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人鼠细胞杂交实验也可以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细胞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适当降低实验温度能够降低分子运动速率,从而延长检测区域荧光强度恢复所需时间,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激光束照射使特定区域荧光发生不可逆的淬灭,因此激光束不断照射其他区域,细胞表面的荧光强度最终会变小,C错误;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仅凭荧光标记及猝灭,无法确定蛋白质分子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具体方式,D正确。4.【答案】C【解析】H+泵运输H+时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SU载体运输H+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由题图可知,蔗糖由叶肉细胞运输到韧皮部薄壁细胞通过的结构是胞间连丝,B正确;提高SE-CC中的pH,会使细胞内外H+浓度差降低,使蔗糖通过SU载体进入细胞内的量减少,故会降低蔗糖向SE-CC中转运的速率,C错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具有选择透过作用,故在蔗糖运输过程中,细胞壁不起选择透过作用,D正确。5.【答案】D【解析】酶的特性包括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酶的高效性是指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故要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的自变量应该为催化剂的种类,即无高三生物参考答案第1页(共8页){#{QQABBQAEgggAAAAAAQgCQw1qCEGQkBGAAKoOxBAEsAAAiQFABAA=}#}机催化剂和酶,A正确;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唾液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但不能催化蔗糖水解,斐林试剂可以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水解产物是还原糖,蔗糖是非还原糖,B正确;探究酶的最适pH时,要对设定的每个pH进行单独实验,不能在一支试管中连续改变酶所处的pH环境,因为过酸、过碱酶都会失活,C正确;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实验中,巴斯德认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酵母菌细胞引起的,D错误。6.【答案】A【解析】题图中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O2消耗和CO2产生的情况如下,有氧呼吸条件下,消耗的O2量=产生的CO2量;无氧呼吸条件下只产生CO2。明确NaOH溶液可以吸收CO2,CO2缓冲液可以维持装置内的CO2含量的稳定,蒸馏水则几乎不影响装置内的气体,分析如表所示。X种类有氧呼吸时红色液滴移动情况无氧呼吸时红色液滴移动情况O2被消耗,产生的CO2被吸收,装置内气体产生的CO2被吸收,装置内气体含量不变,NaOH溶液含量减少,红色液滴左移红色液滴不移动O2被消耗,产生的CO2被吸收,装置内气体产生的CO2被吸收,装置内气体含量不变,CO2缓冲液含量减少,红色液滴左移红色液滴不移动蒸馏水装置内气体含量不变,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内气体含量增加,红色液滴右移由表格可知,若该植物进行无氧呼吸且红色液滴右移,则X溶液是蒸馏水,A正确,若该植物进行无氧呼吸且红色液滴不移动,则X溶液是CO2缓冲液或NaOH溶液,B错误;若该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且红色液滴左移,则X溶液是CO2缓冲液或NaOH溶液,C错误;实验时,为了避免无关变量的影响,还应该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装置内没有植物或放置灭活植物,其他条件与题图装置相同,D错误。7.【答案】C【解析】ATP分子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A正确;ATP转化为ADP的过程和ADP转化为ATP的过程不是可逆过程,两个过程中所用的酶不同,一个需要能量,一个释放能量,B正确;异养型生物也可以合成并利用ATP,如人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并将A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ATP的分解释放能量,往往伴随着生命活动中的吸能反应进行,D正确。8.【答案】B【解析】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A正确;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组成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中,有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这些细胞不具备细胞周期,B错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正确。9.【答案】B高三生物参考答案第2页(共8页){#{QQABBQAEgggAAAAAAQgCQw1qCEGQkBGAAKoOxBAEsAAAiQFABAA=}#}【解析】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故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A正确;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减数分裂过程各时期特征不一致,B错误;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该过程保证了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C正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D正确。10.【答案】C【解析】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也位于X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男性患病,其母必患病,B正确;由于色觉正常的母亲的基因型没办法确定,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红绿色盲的父亲和色觉正常的母亲生的男孩不患色盲的概率不能确定,C错误;同时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红绿色盲的女子与正常男性婚配,可能生出表型正常的女孩,D正确。11.【答案】D【解析】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A正确;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实验的结论是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C正确;通过对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也可能是RN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错误。12.【答案】B【解析】不同的基因可以控制同一性状,如人的身高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A错误;镰状细胞贫血的致病机理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B正确;性状受基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性状发生改变,基因不一定发生改变,C错误;DNA甲基化修饰所引发的表观遗传现象中,发生的表型变化可以遗传给后代,D错误。13.【答案】D【解析】该三体红花植株的产生可能与亲本白花植株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有关,也可能与亲本白花植株减数分裂Ⅱ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没有分别移向两极有关,A正确;该三体红花植株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1∶2∶2,B正确;取该三体红花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可得到开红花的纯合体,C正确;该三体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b,产生基因型为bb和b的配子的概率为1/2,F1中其他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产生基因型为b的配子的概率为1/2,故它们杂交后代中出现白花植株的概率为1/4,出现红花植株的概率为3/4,D错误。14.【答案】C【解析】大量的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高三生物参考答案第3页(共8页){#{QQABBQAEgggAAAAAAQgCQw1qCEGQkBGAAKoOxBAEsAAAiQFABAA=}#}而来的,A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正确;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进化和发展,C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种群为基本单位,D正确。15.【答案】B【解析】图1中,两电极需一个置于膜外侧,一个置于膜内侧,通过改变刺激强度可得到a、b曲线,A正确;由图可知,a、b曲线初始静息电位相同,若图1刺激强度相同,则a、b曲线的差异可能是溶液中Na+浓度不同、K+浓度相同导致的,B错误;兴奋在图1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传导速度相对较快;兴奋在图2突触处经过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故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D正确。16.【答案】B【解析】O2和血浆蛋白是内环境的成分,ATP合成酶在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除了这三者,脑脊液也属于细胞外液,B正确;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C错误;内环境稳态是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不是恒定不动的状态,D错误。17.【答案】A【解析】狂犬病毒主要侵入机体的脑和脊髓中,其外膜的一种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狂犬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出现上述症状与病毒的RNA指导合成的物质有关,A正确;狂犬病毒是RNA病毒,其侵入机体后,宿主细胞中进行RNA复制和合成蛋白质,B错误;狂犬病毒进入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依然起作用,如吞噬细胞会吞噬狂犬病毒,C错误;抗病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的本质是抗体,注射抗病毒血清的目的是为了让抗体与体液中的狂犬病毒相结合,避免狂犬病毒侵染宿主细胞,D错误。18.【答案】C【解析】该实验设置的清水组是空白对照组,可作为对照来研究两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效果,A正确;该实验中清水组的胚芽鞘的长度比初始长度变长了,说明没有外源植物激素,胚芽鞘也能生长,B正确;赤霉素和生长素是植物激素,植物激素通过调节作用来影响植物生命活动,植物激素不给植物提供能量,不起催化作用,C错误;IAA+GA组胚芽鞘长度最长可证明植物生命活动可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D正确。19.【答案】D【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正确;在使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关键是要做到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