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4-02-14 · U1 上传 · 19页 · 620.4 K

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2024年2月1日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管子》中提到“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同时又提出“万物均,百姓平矣”。荀子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这些看法反映()A.当时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B.当时人们解决战乱纷争的思想C.人们对自然已有了科学的认识 D.人们如何处理生产与环境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管子主张人类的生产生活要与自然界保持协调,荀子认为尽管天有四时变化,地有丰饶资源,但人也有治理自然和社会的办法。上述主张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观点反映古人对“如何处理生产与环境关系”的思考,D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反映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仅凭此不能断定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排除A项;材料反映当时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而非解决战乱纷争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所述思想具有合理性,但当时经济、科学发展水平有限,“科学的认识”尚不能完全实现,排除C项。故选D项。2.从商鞅变法推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的强制性分家异财制度,直到汉初亦沿袭。但从西汉末开始,累世同居之风兴起,如樊重“三世共财”、蔡邕“三世不分财”等。这一变化反映出()A.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确立C.宗法思想在汉代复活 D.封建国家对基层控制力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汉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累世同居之风兴起受到了儒家讲究孝敬友爱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累世同居之风兴起不限于豪强地主之家,不等于豪强地主势力兴起,排除A项;宗法思想的影响在古代中国一直存在,在汉代以前并未消亡,“在汉代复活”的说法也不恰当,排除C项;西汉时期封建国家对基层控制总体上进一步强化,而非削弱,排除D项。故选B项。3.如图为“汉代重要城市及交通路线图”。据此可知,该时期()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边疆地区有效治理C.商业通道四通八达 D.民族之间贸易频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汉代重要城市及交通路线图”可知,汉代交通路线连接辽东、西域、西南的四川地区、东南的广东地区等,体现商业通道四通八达,C项正确;图片中江南地区的交通路线还比较稀疏,一定程度上反映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落后于北方。在东晋和南朝相继统治下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排除A项;图片中的交通线路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而非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不足以断定“边疆地区有效治理”“民族之间贸易频繁”,排除B、D项。故选C项。公众号:高中试卷君4.唐朝曾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官”;皇帝亲自接待地方官员、册封职务以及赏赐财物等:唐玄宗曾召见全体新授县令,问以治人之策,把其中全不合格的人斥退,放归学问。这些措施()A.视地方官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关键 B.为了培养中央所需官员C.有助于改变人们对地方官的歧视 D.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统治者对地方官员较为重视,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在加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即视地方官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关键,A项正确;培养中央所需官员,是一个方面,不全面,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信息对比,无法判定人们对地方官是否歧视,排除C项;材料只描写了中央对地方,没有描述地方对中央,因此,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5.如表是《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北宋东京城市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民俗词汇数量统计表。据此可知,该时期东京()分类商业类衣饰类建筑类食物类交通类工具类数量21422993716113155占比14%15%6%47%7%10%A.主要生产各种饮食、服饰 B.各项城市服务功能较为完备C.城市经济服务于统治阶级 D.由政治中心转变商业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东京梦华录》中的北宋东京城市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民俗词汇数量统计表的信息,可以看出商业类、衣饰类、建筑类、食物类、交通类、工具类都占有一定的比例,由此可知,当时的北宋东京各项城市服务功能较为完备,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当时的词汇数量的占比,未涉及生产情况,排除A项;材料各项表明的是城市服务功能较为完备,未涉及服务的对象,排除C项;材料没有关于由政治中心到商业中心的转变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6.元朝对于地方行政推行署押圆议制度,其规定路、府、州、县各级官员,要“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应有大小公事,官员别无差故,自上至下,须要圆书画押”。该制度()A.是对宋代通判制度的发展 B.是古代民主制度的表现C.一定程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避免了行省制度的弊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应有大小公事,官员别无差故,自上至下,须要圆书画押”和所学可知,署押圆议制度是元朝行省官员集体参与的会议,圆议结果要以与议者押署的形式成为某种定议,强调的是集体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通判的职责是监督知州,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专制社会,并未建立民主制度,排除B项;避免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7.如表是关于清代前期湖广地区粮食流向江浙地区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该时期()时间史料康熙十八年初(湖广米粮)运菜于江宁。康熙十九年初(湖广米粮)运贮杭州备米仓。康熙四十六年江苏旱,发帑籴湖广粟。雍正八年准淮商运湖广米三十万(石)售于沿途。雍正十一年定浙江每岁秋收后,往湖广采买。乾隆十六年拨楚米二十万(石)运浙。A湖广地区较江浙地区发达 B.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区域C.政府管理市场的经营秩序 D.湖广地区成为粮食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清代前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代前期,湖广粮食多流向江浙地区,补充其不足,这说明在湖广地区形成了专业化的粮食生产区域,即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区域,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粮食交易,无法得出湖广地区较江浙地区发达,材料内容没有对整个湖广地区与江浙地区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排除A项;材料中仅“准淮商运湖广米三十万(石)售于沿途”一条能反映政府管理市场的经营秩序,无法概括所有史料,排除C项;材料仅反映湖广和江浙两地情况,没有涉及国内其他地区的粮食情况,无法得出湖广地区成为粮食中心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8.在中国,明清之际儒林士风热衷于交往西方传教士及其传播的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启蒙运动前期出现儒学热,膜拜儒家伦理。这表明()A.东西方都吸收利用对方文化 B.双方都借助对方的文化反封建C.中国已经开始实践中体西用 D.各自历史任务不同选择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东西方。材料“明清之际儒林士风热衷于交往西方传教士及其传播的近代自然科学”“启蒙运动前期出现儒学热,膜拜儒家伦理”体现的是明清之际的东西方,东方既吸收西方文化,西方又推崇中华文化,说明的是东西方都吸收利用对方文化,A项正确;明清时期的虽然吸收近代自然科学,但是并不反封建,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材料与各自的历史任务不同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近代前期有人说:“窃谓中国人心有万不可解者。西洋为害之烈,莫甚于鸦片烟。中国士大夫甘心陷溺,恬不为悔。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以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是甘心承人之害而挟全力自塞其利源。”这表明()A.当时国人固守闭关锁国思想 B.当时引进技术环境复杂C.中国人复杂的民族主义情绪 D.当时国人的愚昧与顽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近代前期的国人甚至士大夫一边吸食鸦片,一边抵制西方近代文明,诸如铁路、电报,说明国人并未意识到近代化的好处,这显然是国人愚昧顽固的表现,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已经结束,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引进技术的主要困境在于人们对洋机器的仇视,这是单一要素,并非环境复杂,排除B项;近代前期国人仇视洋人机器,并非出于民族主义情绪,排除C项。故选D项。10.1912年8月,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修改了同盟会纲领,把“‘平均地权’改为‘注重于民生政策’,‘力谋国际平等’改为‘维持国际和平’”。这反映()A.革命派适应政治形势的变化 B.中国社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C.革命派走向议会政治的道路 D.辛亥革命完成中国社会改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2年(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把纲领修改为“注重于民生政策”“维持国际和平”,这反映了革命派在政治上的进步,试图通过选举走向政权,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这是对形势变化的适应,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1913年宋教仁被暗杀,革命派没有能够成功组阁,排除C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中国社会改造,排除D项。故选A项。11.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中叶,中国赴海外求学思潮大致经历了由表及里四阶段。这()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1895年甲午战争军事为主1895年甲午战争至1905年法政为主1905年清末新政至1918年工商为主1918年新文化运动至二十世纪中叶学术为主A.反映出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说明了中国社会需求人才的变化C.反映出中国人对社会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D.回应了中国社会时代主题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中叶,中国赴海外求学思潮大致经历了由表及里四阶段,这四个阶段学习内容分别适应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1895年甲午战争时期,战争不断失利,民族危机加深的需要;1895年甲午战争至1905年戊戌变法改革政治制度的需要;1905年清末新政至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需要;1918年新文化运动至二十世纪中叶,西方思想不断传入的需要,因此D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国社会需求人才的变化影响学习的内容,因果关系颠倒,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环境对留学生的影响,并非解决社会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2.如表为20世纪20—50年代初中国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新式产业(现代化生产)与传统产业的比重(单位:%)。据此可知()年份新式产业(%)传统产业(%)19207.3792.63193310.3389.67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