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16年12月28日,《中国电影报》发文质疑豆瓣、猫眼的评分机制.文章被《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电影评分网站被推上风口浪尖。但很快,《人民日报》评论发文指出应该容纳電影的网络评分才能保护电影市场的发展。2《人民日报》的评论《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全面地谈到了网络评分对于电影市场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这篇评论中,开篇就指出看电影前先上网看评分,看电影后上网打分已经是当下年轻人的观影习惯,同时摆明立场:电影评分网络的这种交流、分享丰富了观影体验,也解决了关于电影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篇评论正面回应了网络上的电影评价尤其是“差评”问题,认为“承认观众有用脚投票的权利,也就要承认观众有打星评级的权利”;既然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和开放的舆论,就必然有各种意外情况带来的压力”。文章正面指出“电影作品真的会被‘一星’毁掉吗?电影生态真会被‘差评’影响吗?却也是未必”。“电影市场的成熟,前提是要有一批成熟的观众。”毋庸置疑,豆瓣在培养成熟的观众这一战场是当前各同类网站中辈分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主力军;而只要豆瓣的用户持续增长,也就不断拥有新的“生力军”。《人民日报》的评论是官媒姿态对网络电影评分的肯定,大众赋权在这里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官方认定。“让网络平台的打分,成为‘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时重要的参考。”这个结论说得相当清楚。网络打分也许不会成为作品的最终分数,更不会是唯一分数,但一定是这些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参考,因为它永远代表着当时当事、当代大众的审美,是真正的人民大众真闻乐见的艺术需求的反映。豆瓣电影上观影者、评论者、读者三者身份合一,平等交流,抹去了传统媒体中专业影评人与读者的不平等关系,在网络上时空界限被打破,身份上的等级特权被打破,这些电影评论中当然会有大量的意气用事、重复观点,甚至逻辑不通、艺术水准差等问题,但通过豆友们的选择、点赞,事实上形成了一个优劣排序。这个过程中的文艺评论有了更友好的创造性与倡导性。事实上,长期在豆瓣发表影评并且被较多关注的并不会是观点特别激进的意见领袖,而是能够与更多豆友产生情感共鸣的文章。这恰恰说明了豆瓣电影这种信息对称的新格局带来了文艺批评更健康的发展思路。(摘编自刘茉琳《豆瓣网与新媒体时代的文艺批评新变》)材料二:2022年3月1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派出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网督促整改。消息一经公开,便将豆瓣网和豆瓣评分再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近一段时间,豆瓣网因评分机制所暴露的问题而饱受争议。有的作品尚未播出,豆瓣上却已有评分存在;有的作品质量平平,却收获了高分好评,引来观众不满。为了排除刷分情况,豆瓣网虽然针对不同作品调整了开分时间和评分人数条件,但又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其评分的即时性,甚至被吐槽其开分时间成为“玄学”。如今豆瓣评分似乎陷入一种尴尬境地,为了尽可能保证评分的真实性,排除人为干扰,豆瓣网只能不断加深平台干预力度,调整算法策略,但这些干预措施却又引来其他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这种调整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反击水军干扰,无人可知。豆瓣评分的参与评价者基本都是平台注册用户,平台对这些用户的区分仅限于是不是平台上的资深用户,但这种资深性却不一定代表专业性,参与评分的用户既不一定是专业影评人士也不一定是专业观众,即便是专业人士,由于平台并未将评价行为与他们的专业背景挂钩,因此难以保证他们做出的每一次评价都一定是基于自身的专业性、经验积累的严谨性、客观的评价,有时甚至只是一种基于直觉的情绪宣泄式的评论打分。同时,由于评价体系的指标过于单一、计算原则相对简单,给人为操控留下较大空间。作为网络2.0时代的产物之一,豆瓣网的出现可以被看作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市场对大众文化消费习惯改变所带来的诉求的一种回应。其兴起带有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鲜明特点,不可避免地存在碎片化、快餐式、非专业、情绪化等与文艺评论并不完全适配的特性。由于这种特性是深植于网络传播的“基因”中,因此二者的矛盾并非简单依靠更新算法逻辑就能解决。豆瓣评分的根基是用户与算法技术,但二者都不能让其真正做到客观、科学、公正,用户评价缺乏专业性、严谨性,算法本身也并非全然中立,而带有平台的价值判断,甚至近年来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在豆瓣网与“水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中,我们应当意识到,豆瓣评分作为一个有文艺作品网络评价的产品,其所暗指的“真实、客观、公正、科学的大众评价”仅仅是市场、用户对其赋予的一种误解式的期待,是当下网络文艺评论场域中各方的非良性互动所造成的一个后果,不但与其社交平台的功能定位不符,甚至与平台追求用户体验的价值目标与商业化诉求是背道而驰的。在被赋予了过多价值、期待后,豆瓣评分就像是被放在诸多放大镜下去检验,其不足之处不可避免地被放大,引来各方对于豆瓣评分的诟病。在文化产品信息大爆发的时代,为尽可能提高内容消费效率,让自己有限的观影、追剧时间不被浪费,用户越来越注重文艺评论的专业性;在大量过度情绪化、浅表性的表达所催生的审美疲劳下,大众开始呼唤理性、客观、深度的评论。当这些自媒体、社交平台的文艺评论的可信度越来越多地遭到质疑时,我们应当意识到,重构网络文艺评论场域格局的时机已经到来。文艺评论需要在新媒体语境下,在官方立场与大众立场、专业性与非专业、理性分析与情绪表达之间寻找新的平衡,需要让更多专业、理性、客观的评论进入大众视野、并广泛传播。一方面,这需要曾依托于线下研讨会、纸媒、广播电视等非新媒体手段来提升影响力的专业文艺评论在传播方式上要转变思路,主动运用新媒体,积极拥抱大众,打开在大众传播领域的影响力,这种运用并非只是简单地把内容放到网上或新媒体账号上,而是要从传播思路模式上转变,充分尊重新媒体传播规律、把握利用不同平台的传播特性;另一方面,现有的自媒体、社交平台也可通过与主管部门、高校、专业研究机构、行业组织等专业力量的合作,引入更具专业性、权威性的评论,以增加自身评价体系的专业性、科学性、权威性,满足用户对于深度专业评论内容的需求。(摘编自何紫薇《论豆瓣评分在网络文艺评论场域的价值认知偏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看前先上网看评分,看后上网打分成为当下年轻人的观影习惯,这种交流分享方式丰富了观影体验,带来了电影信息对称的新格局。B.《人民日报》就《中国电影报》发文质疑豆瓣、猫眼的评分机制发表评论,指出要保护电影市场的发展,就应该接纳电影的网络评分。C.《人民日报》的评论指出,拥有成熟的电影观众,电影作品不会被“一星”毁掉,电影生态也不会被“差评”影响。D.《人民日报》评论肯定了网络评分对电影市场健康发展的作用,指出网络评分是电影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参考,反映当代大众的审美。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豆瓣网为了尽可能体现评分的真实性,消除人为干扰,不断加深平台干预力度,调整算法策略,反击了水军的干扰。B.参与豆瓣评分的评价者限于平台注册用户,是否是平台的资深用户是平台对这些用户的唯一区分。C.基于参与豆瓣评分的评价者的复杂性,豆瓣评分所反映的是一部分观众对作品的直觉性主观判断。D.豆瓣网作为网络2.0时代的产物之一,具有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快餐式、非专业、情绪化等鲜明的特点。3.下列不属于重构网络文艺评论场域格局举措的是()(3分)A.爱奇艺提出“以文学驱动影视”的发展方向,通过各期“云腾计划”助力自身文学业务的发展与影视化。B.“豆瓣时间”首期节目《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邀请西川等16位诗人、译者和专家,朗诵并赏析51首中外经典现代诗。C.202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的总体要求。D.第三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召开,论坛立足中国网络文艺的发展现状、时代机遇与责任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新媒体时代豆瓣网络评分机制的认识。(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系在皮绳扣上的魂扎西达娃现在很少能听见那首唱得很迟钝、纯朴的秘鲁民歌《山鹰》。我在自己的录音带里保存了下来。每次播放出来,我眼前便看见高原的山谷。乱石缝里窜出的羊群。山脚下被分割成小块的田地。稀疏的庄稼。溪头边的水磨房。石头砌成的低矮的农舍。负重的山民。系在牛颈上的铜铃。寂寞的小旋风。耀眼的阳光。不管现代的物质文明怎样迫使①人们从传统的观念意识中解放出来,帕布乃冈山区的人们,自身总还残留着某种古老的表达方式:获得农业博士学位的村长与我交谈时,嘴里不时抽着冷气,用舌头弹出“罗罗”的谦卑的应声。人们有事相求时,照样竖起拇指摇晃着,一连吐出七八个“咕叽咕叽”的哀求。一些老人们对待远方的城里人,仍旧脱下帽子捧在怀中站至一旁表示真诚的敬意。虽然多年前国家早已统一了计量法,这里的人们表示长度时还是伸直一条胳膊,另一只手掌横砍在胳膊的手腕、小臂、肘部直到肩膀上。扎妥·桑杰达普躺在床上,他进入幻觉状态,跟眼前看不见的什么人在说话:“当你翻过喀隆雪山,站在莲花生大师的掌纹中间,不要追求,不要寻找。在祈祷中领悟,在领悟中获得幻象。在纵横交错的掌纹里,只有一条是通往人间净土的生存之路。”“两个康巴地区的年轻人,他们去找通往香巴拉的路了。”他说。扎妥·桑杰达普闭上眼,断断续续回忆起当前那两个年轻人来到帕布乃冈山区的事,他讲起那两个人告诉他一路上的经历。我听出扎妥是在背诵我虚构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我给谁都没有看过,写完锁进了箱里。他几乎是在逐字逐句地背诵,地点是一路上直到帕布乃冈一个叫甲的村庄。时间是1984年。人物一男一女。这篇小说没给别人看的原因就是到最后我也不知道主人公要去什么地方。最后,其他人进屋来围在他身边,他眼睛半睁,渐渐进入了失去知觉和思想的状态。有人开始准备后事了。扎妥将被火葬,我知道有人想拾到他的舍利作为永久的收藏和纪念。我决定回到帕布乃冈,翻过喀隆雪山,去莲花生的掌纹地寻找我的主人公。等我从一个黎明醒来,发现自己睡在一块高大无比的红色巨石下面。我是在一个呈放射型向前延伸的数不清沟壑的汇聚点上。我急忙攀上眼前一面乱石突出的沟壁,探头一看,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地平线,我已经到了掌纹地。数不清的黑沟像魔爪一样四处伸展,沟壑像是干旱千百年所形成的无法弥合的龟裂地缝,有的沟深不见底。竟然找不到一棵树,一根草。一片蛮荒。不一会儿,一两公里外的前面出现了一个黑点。等我看清时,惊讶得站住了:“是妳!这是我万万没预料到的。”“塔贝要死了。”她哭哭啼啼走过来说。妳把我带到她身边的沟底下。塔贝躺在地上,他脸色苍白,憔悴,沉重地呼吸着。“他腰上的伤很严重,需要不停地喝水。”妳在我耳边低语。“他一直想知道那是什么。”妳指着我身后,我回过头,从沟底往回望去,这是一条笔直的深沟,一直可见到头,前面那座红色巨石正是我昨晚过夜的地方。现在才看清,红色的心脏上刻着一个雪白的“弓”。站在红石下仰起头是无法看见的。据我所知,要么,就是此地是神灵鬼怪出没的地方,要么,这里曾埋葬过一位伟人的英灵。我俯在塔贝耳边,轻声细语地用各种他似乎能理解的道理说服他,使他相信他要寻找的地方是不存在的,就像托马斯·莫尔创造的《乌托邦》。晚了,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要让他放弃多少年形成的信仰是不可能了。他翻了个身,将脑袋贴在地面,耳朵贴紧冰凉潮湿的地面。“你听!听!”好半天,我只听见自己心律跳动中出现的一点微弱的杂音。“扶我上去!我要到上面去!”塔贝坐起身,挥舞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五)语文试卷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