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2023-12-21 · U1 上传 · 10页 · 587.7 K

兰州一中2022-2023-1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语文说明: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所有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4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铁血万里的记忆——长征——访军事历史学家、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刘统本刊记者刘清敏等本刊:从学术成果看,您主要是研究军事历史,特别是现代军事历史。①?刘统:研究长征是我刚到军科院的时候,出现了长征密电风波,长征密电在党内引起很多争论。通过密电风波,我认识到长征期间毛泽东、张国焘之间的斗争,是决定红军命运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要斗争,不是单纯的领导权之争。所以,我想能不能把长征里面许多不为人知的背景还原一下,让人们看到经过长征充满艰苦和血泪的磨难,培养出了共产党和红军最中坚的干部,于是就写了《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纪实》这本书。写完这本书之后,我又开始考察红军长征的故事,如“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都是怎么来的。那是1936年7月,美国记者斯诺到陕北采访,这是一个向外宣传红军和争取外部援助的极好机会,毛泽东号召大家写长征回忆录。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大家七拼八凑写了两百多篇,斯诺带走之后,用了一部分内容,将其写入《红星照耀中国》(亦称《西行漫记》),但是大部分内容没有公布。到了抗战时期,1942年,中央把这些材料汇集起来,出了个土印本叫《红军长征记》。这个《红军长征记》是长征最原始的记录,但是它不完整,因为只是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记,红四方面军没写。新中国成立以后出了选编本,把好多的篇章给删了。我想将其恢复完整,于是到档案馆去找原篇和一些散失的篇目,补充整理之后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书名叫《亲历长征——来自红军长征者的原始记录》。通过出版这本原始记录,我又获得了很多新的感受:研究长征,第一要看原始记录,第二要到现场去实地感受。本刊:②?刘统:近年来,关于长征的研究越来越接近于现实,有多方面原因:一个是档案的不断公布;另外一个是各地都有一些有志于研究长征的人进行实地考察,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让我非常感动的是成都有一帮小伙子,他们自己组成了摩托车队,沿着长征的路线行进,在行进中他们发现红军长征是多路行军,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发现,因为以前我们认为长征走的是一条线。你想,这几万人走一条线,哪来的粮食吃?哪来住的地方?实际上是多路行军,平行前进,这就更接近于真实。历史首先要真实,才能让人信服。不要以为讲那些艰难困苦是很丢人的事,其实我们中国革命从弱到强,党从不执政到执政,毛泽东从不被党内接受,到成为党的最高领导,这中间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所以,不要老是看正面的、顺利的,其实在长征这段历史中,总结挫折教训,比那些所谓正面宣传的重要性要大得多。我觉得把真实的历史还原出来,只会让群众更加热爱党,对老一辈革命家更加敬佩,而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兰州一中2022-2023-1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本刊:③?刘统:首先,长征这段历史如果用最简单的话说叫“起死回生”。在“左”倾路线领导之下,根据地都丢光了,红军被迫进行转移,开始谁都没想到会走两万五千里,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经历了许多曲折,最后形成了长征。这其中,领导人把握方向的胆识和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毛泽东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判断和决策,被历史证明是对的。尽管当时看不到任何希望,但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所以说历史有偶然,也有必然,只有把握住正确方向并果断决策的人,才能够取得最后胜利。其次,长征留给我们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就是坚持。越在艰难困苦的时刻,越要经得起考验,咬牙坚持下来,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长征的路线都是随机的,四渡赤水之后,红军开始进入边远地区。边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严酷,红军为什么进入那里?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避免打仗,避免伤亡。尽管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经历那么多艰难困苦,但是比起打仗,还是有利的。所以,毛泽东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两句话缺一不可,不要理解成红军非要打仗,消灭敌人,而是要尽可能保存实力。第三,领导人的智慧和处理危机的能力至关重要。长征路上的危机一个连着一个,都是关系革命生死存亡的问题,比如湘江之战、遵义会议、南下北上、西安事变……最后落脚点是陕北,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遇到的危机最集中的一段时期。能否起死回生,就要看领导人把握时机的水平,是否具有前瞻性,在最困难的时候,如何领导红军摆脱困境,转危为安。我觉得这些智慧在长征当中体现得最集中,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故事首先由美国记者斯诺通过《红星照耀中国》让人们熟知。B.《亲历长征——来自红军长征者的原始记录》全面恢复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版的有关长征的回忆录选编本。C.一群成都年轻人组成摩托车队,沿着长征的路线行进,发现了红军长征是多路行军、平行前进的史实。D.长征这段历史是“起死回生”的历史,红军被迫转移后,由于正确的领导与长期的坚持,最终摆脱困境、转危为安。2.下列不属于刘统教授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项是(3分)A.抓住长征密电风波的热点B.还原长征不为人知的背景C.考察追寻长征故事的由来D.恢复长征原始记录的完整性3.下面不能作为研究长征的材料的一项是(3分)A.亲自到现场去实地感受、考察B.中央编印的《红军长征记》C.电视连续剧《长征,长征》D.采访纪实《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4.请补写出文中三处记者提出的问题。(6分)5.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毛泽东对长征最终取得胜利所起的作用。(4分)兰州一中2022-2023-1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语文第2页共8页(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魔鬼心里的上帝[法]雨果母亲已经攀着荆棘滚进沟里。她披头散发,身上被刺伤,流着鲜血。西穆尔丹和盖尚都在沟里,像塔里的戈万一样束手无策。士兵们无能为力,绝望地围在他们身边。炙热难忍,但是谁也感觉不到。大火还在继续,令人畏惧。人们看见在烧得通红的窗口有三个金发脑袋。拉杜对天挥挥拳头,仿佛在用眼光寻找什么人,说道:“这叫行善吗,老天!”母亲跪着亲吻桥拱,一面呼喊道:“发发慈悲吧!”大火的噼啪声中夹杂着低沉的爆裂声。图书室里书橱上的玻璃裂开了,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显然屋架要坍了。谁都无能为力。再过一会儿,一切都将倒坍。大难临头。只听见孩子们在喊叫:“妈妈!妈妈!”人们恐慌万状。突然间,在与孩子们相邻的另一扇窗口,在大火的朱红色底幕前,出现了一个高高的人影。所有的头都抬了起来,所有的目光都凝住了。一个男人站在楼上,站在图书室里,烈火之中。他的身影在火焰中发黑,但是满头白发。人们认出这是朗德纳克侯爵。他消失了,不久后又出现。这位可怕的老人在窗口摆弄一个很长的梯子,这就是放在图书室里的救火梯。他去墙边找到梯子,将它一直拖到窗前。他抓住长梯的一端,像竞技者一样灵巧自如地将它搭在窗栏边沿往外滑动,一直滑到沟底。拉杜站在下面,惊喜万分,伸手接过梯子,紧紧抓住它,喊道:“共和国万岁!”侯爵回答说:“国王万岁!”拉杜低声说:“你愿意怎么喊都行,胡说八道也可以,反正你就是仁慈的天主。”梯子放好了。燃烧的大厅和地面建立了联系。二十个人跑了过来,拉杜一马当先,他们很快便从上到下站到了梯子上,背靠着梯级,像是上下传递石头的泥瓦工。这是木梯上的人梯。拉杜站在梯头,挨近窗口,面向大火。分散在欧五南地和斜坡上的军队惊喜交加,涌向高原、沟壑和塔顶平台。侯爵再次消失,然后再次出现,手里抱着一个孩子。掌声雷动。这孩子是侯爵随手抱起的,他是胖阿兰。胖阿兰喊道:“我怕。”侯爵将胖阿兰递给拉杜,拉杜又递给身后下方的士兵,士兵又递给另一位士兵。害怕地叫嚷的阿兰就这样被传递下来,一直传到梯房,与此同时,侯爵又消失了一会儿,然后将勒内让抱到窗前,勒内让又哭又闹,当他从侯爵手中转到拉杜手中时,他还踢打拉杜。侯爵又返回满屋是火的图书室。若尔热特一个人呆在那里,他朝她走过去。她微笑。这个铁石心肠的人感到眼睛湿润,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若尔热特。”她说。他将她抱在怀中,她仍然微笑。当他把孩子交给拉杜时,他那如此高傲、如此隐秘的心灵竟被天真无邪的孩子迷住了,他亲吻了她。“这是小姑娘!”士兵们说。若尔热特便在一片欢呼声中被一双双胳膊传下来,直到地面。人们在鼓掌、跺脚,老兵们在抽泣。她对他们微笑。母亲站在梯子下面,气喘吁吁、懵懵懂懂,面对意外的惊喜如痴如醉,因为她从地狱跃进了天堂。过度的快乐会损伤心灵。她伸开双臂,先抱住胖阿兰,再抱住勒内让,最后拖住若尔热特,她狂热地亲吻他们,接着便大笑起来,晕倒在地。兰州一中2022-2023-1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语文第3页共8页响起了高呼声:“都得救了!”确实,都得救了,但老人除外。但谁也没有想到他,他本人多半也没有想到自己。他在窗前呆了几分钟,若有所思,仿佛在给大火一点时间来决定去留。接着他便不慌不忙地、慢慢吞吞地、高傲地跨过窗栏,头也不回地直立在梯子上,背靠梯级,面对深渊,背靠大火,像威严的幽灵一样默默走下楼梯。梯上的人们赶紧下来,在场的人都不寒而栗,面对这个自天而降的人仿佛面对异象一样,感到一种神圣的恐惧,纷纷后退。此时,侯爵正沉着地钻入眼前的黑暗。他们在后退,而他却在靠近。他那大理石一般苍白的面容上没有一丝皱痕,幽灵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闪光。人们在黑暗里惊恐地盯着他。他每走近一步,就似乎又高大一分,梯子在他死亡的脚步下颤抖,发出响声,仿佛是骑士的石像再次进入坟墓。当侯爵走下最后一个梯级,踩上地面时,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衣领。他转过身来。“我逮捕你。”西穆尔丹说。“我同意。”朗德纳克说。【注】本文选自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有删节。《九三年》创作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小说围绕封建势力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资产阶级革命代表西穆尔丹和郭文等人物,生动地展现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生死斗争的历史画卷。与节选部分相关的前情是:资产阶级革命军队(西穆尔丹、盖尚、拉杜等人均在其中)围攻朗德纳克侯爵及叛军到一座城堡。叛军把三个孩子带入其中作为人质。叛军中的一人临死前点燃引线,城堡着火。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通过“爆裂”“裂开”“掉了下来”“屋架要坍了”等对火场的细致描写,为故事的发生提供特殊背景,营造了紧张气氛,为小说主人公的出场作铺垫。B.当朗德纳克把梯子滑到沟底时,拉杜呼喊“共和国万岁”,侯爵回答“国王万岁”,这两句口号体现他们针锋相对的政治立场,但并没有妨碍他们拯救生命时的协作。C.当三个孩子被困火海之时,“母亲”全然不顾自身伤势,撕心裂肺地呼救;当孩子得救后,她又因过度兴奋晕倒在地。这里母亲形象的刻画是为了歌颂母爱的伟大。D.选文以朗德纳克侯爵挽救了三个孩子的性命,自己却被西穆尔丹逮捕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选文戛然而止式的结尾,引起读者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中三个小孩得救过程的描写各有侧重,胖阿兰喊“我怕”,勒内·让哭闹和踢打,而最小的若尔热特却是微笑,贴切地刻画了不同年龄儿童在危险面前的状态。B.本文通篇运用第三人称叙述并调动全知视角,既有宏大而激烈的场面描写,也有细致的人物心理刻画,通过火灾中双方的斗争与合作,展现出对人道主义的歌颂。C.本文语言描写不多,大多比较简练,无论是母亲的呼喊,还是朗德纳克与拉杜的对话,以及救援士兵们的高呼,都传神地体现出特定场景中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D.对同一人物的不同称谓往往蕴含着叙述者不同的情感,如本文中“侯爵”“可怕的老人”“老人”等称谓,既有相对客观的称谓,也有带有情感价值评判的称谓。8.在表现人物内心善恶转化的过程上,本文对朗德纳克侯爵的描写与课文《复活》(节选)中对聂赫留朵夫的描写有何不同?(4分)9.本节选部分以“魔鬼心里的上帝”为标题颇有深意,请结合文本和创作背景分析其内涵和作用。(6分)兰州一中2022-2023-1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语文第4页共8页(三)整本书阅读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