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2023-12-17 · U1 上传 · 8页 · 367.3 K

开封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掘研究发现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在公元前5000年已进入文明社会,出现建筑和玉雕为代表的高级技术能力、等级化社会确立、礼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等,与同时期的中原文化在发展水平上相近。其研究成果能说明()A.中国文明曙光在辽河流域B.中国文明起源的多中心特点C.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历程D.红山文化传承发展中原文化2.汉到明清,中国城市基本上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推行农田水利、河道整治工程,负责地区文化和社会建设,如教育、救灾、福利和医疗等服务的提供。这说明古代城市()A.主要发挥的是经济性功能B.其发展深受商品经济影响C.自然经济是其发展的基础D.不同时期发展具有一致性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经历多阶层之变动,并对其演变进行了如下的分期(见表1)。以下选项中,符合表1中社会演变分期之观点的是()历史阶段时期封建社会西周、春秋游士社会战国郎吏社会两汉门第社会魏晋南北朝前期科举社会唐至宋以前后期科举社会明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表1中国古代社会演变分期A.古代社会的阶级演变以士为中心B.贵族血缘政治影响社会的变化C.皇权专制为核心的权力分配原则D.官员的选拔影响专制集权统治4.唐律规定“殴部曲致死者,徒一年。故杀者,加一等。其有惩犯,决罚致死及过失杀者,各勿论。”而部曲、奴婢即使是过失杀人,也要处绞刑。这种同罪异罚的现象体现了唐律()A.刑罚的相对宽平B.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C.维护集权的目的D.继承儒家的民本思想5.表2内容为历史上不同时期“中国观”内涵的变化。历史时期观念涵义地理上指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意义上汉族聚居地。汉唐宋小中国中国人指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业的汉族。中国疆域指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元朝所有疆域;中国人包括元大中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国文化是农耕和草原两大系统;中国主权行使者是汉族政权和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选项中对表2理解正确的是()A.少数民族缔造了疆域辽阔的大中国B.“小中国”代表汉唐宋的统治区域范围C.从“”“大”是封闭到开放的转变D.元代中国”成为不同民族共有的符号6.1876一1878年,华北、西北等省出现了持续三年大面积干旱的特大灾荒。洋务派提出农工商各部门相弥相补、发展近代工商业和代农业以减灾备荒的思潮,并主张建立官、商、民多种力量相结合的救灾备荒体系。据材料可知()A.当时中国社会备荒机制不健全B.近代社会保障体系亟需加强C.清政府救灾与防灾体系较完善D.洋务派引进西方的救灾体系7.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封建租佃制度发生了许多变化。土地由原来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变成自耕农及某些中小地主最主要的金融调剂手段,典当、卖田留耕”(地权分化,保留耕作权)等广为流行。此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A.产业结构的多元化B.租佃形式的多样化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雇佣关系地位重要8.中国近代始终未能建立起超越西方的特有的完整文化体系……但“向西方学习”不断递进,层层深人,从“器物”到“制度”;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从照搬照抄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特色道路”……从中可以窥探“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由此可知()A.近代救亡图存运动形成高潮B.政治革新助推西学东渐开始C.西学的引进冲击了传统学术D.中国近代民主制度日渐成熟9.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求同存异思想,这一思想在建国后被广泛用于政治上的许多领域,成为指导新中国的一个广泛的政治原则。以下选项可以作为论据证明此看法的是()A.运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B.实行三三制政权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一国两制在台湾香港问题上的成功实施D.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国际领土争端10.“四大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图反映了“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的地理位置,据图分析可知()A.文明的产生主要受其自然地理环境影响B.人类文明的形成取决于区域内有无大河C.早期文明因缺乏交流形成多元共存的格局D.四大古国都依据河水涨落规律发明太阳历11.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多方面获得进步……正如布罗代尔说的“11一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材料中的“进步”表现为()A.教权削弱和王权开始加强B.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C.民族国家和民主理性思想D.经济发展和工厂制度出现12.出版于1516年的《乌托邦》描绘了理想国家的美好制度,如官员全部通过直接选举产生,每个公民都必须从事两年以上农村劳动,劳动产品归公有,生产、分配和消费按计划调节,男女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人人懂得劳动价值。其创作的思想根源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3-A.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B.代议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欧洲殖民侵略的双重影响13.诗人海涅对于路德通过翻译《圣经》将加工的德语普及到全国表示惊异,“在不到几年内便普及到全德意志,并被提升为共同的书面语言。至今仍通行于德国,并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四分五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海涅旨在评价()A.《圣经》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B.路德加工使用的德语生动贴切C.宗教改革打破神职人员的垄断D.民族语言对德国统一的重要性14.1851年英国进行了一次人口调查,10岁以上的人口有1576万,就业人口达709万,其中妇女就业人口243万,占就业总人数的34.3%。由此可知当时英国()A.女工在工业中的重要地位B.保障了女工的政治地位C.工业革命实现了男女平等D.开创机械化生产的先河中第3页15.史学界普遍认为冷战爆发是基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而导致的美苏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也有学者从战后英苏利益冲突的角度出发,认为是英国政府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而制定了“联美反苏”政策,美国加入后,因实力雄厚取得反苏阵营的领导权。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种观点之间相互矛盾故都不能成立B.英国诱因观点不具有普遍性难以成立C.客观历史事实的认定基于不同的解释D.多视角的分析开阔了史学研究的视野16.20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公路、水运、民航、铁路等各种交通运输手段,建立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联运,日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交通建设关注的重点。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交通联运网络成为不同国家社会发展的必需B.利于形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有序竞争的局面C.西方国家健全了交通的运行机制D.交通运输速度和准确性得以保证二、非选择题(共3题,满分52分,1725分,18题12分,19题15分)17.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20世纪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4-以来,随着农业资本化,企业经营化方式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现代大农业取代传统小农业的一场农业生产力变革。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荷兰人选择将有限的土地资源用于发展高附加值的畜牧业和园艺业,发展以温室技术工程为代表的现代设施农业,园艺作物基本摆脱了自然条件的约束,使1公顷温室的生产水平超过100公顷大田作物种植的产出规模,目前荷兰一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的农产品可以供养112人。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科学在农业的运用,将把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人口集中于工业城镇”。这种大规模的集中,“将把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总之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一摘编自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材料二: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食物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从数量的角度,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从质量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获取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由此看来,食物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全面加强食物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要科学把握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才能得到全面解决。树立食物安全的新观念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摘编自卢良恕:《从土地到餐桌——中国农业新发展与食物安全新动态》(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12分)(2)据材料二,说明现代农业发展中“食物安全”的涵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行性措施。(13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5-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世纪中期,钱穆发表《中国社会演变》,认为社会有它本身内在必然的发展。中国社会不会长停留在殖民化的状态下,也决不会再回复到宋明以来科举社会的老路去;并表达了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四点看法。第一,中国社会决不能常靠古老的农村经济作中心,而且古老的农村经济也早已在此一百年来,给外来的资本主义荡溃无存了。中国社会之必将工业化,走上以新科学工业配合农业,先复兴本国社会经济,再配合上国际贸易,在整个世界经济圈中占一席位。第二,中国社会决不能且亦断不该走上资本主义社会的路。这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及现代世界潮流趋向的人,所同样首肯的。第三,中国社会发展,必将在其内在自身获得一种自发的生机。即是从它传统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国民性中,获得一种精神上之支撑与鼓励,领导与推进。而决不能从外面如法炮制,依样葫芦地模仿抄袭。第四,培植真正的中国智识分子。没有知识分子,则对社会发展之前途提不出理想,提不出方案。社会不会在盲目中发展,必先有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方案出现。——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中国社会演变》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19.北京故宫是一座保存完整、辉煌壮丽的古建筑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北京故宫是体现中国古代儒家礼制的最佳样本。在总体布局上最接近《周礼·考工记》中“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王城规划思想。天子居中而立,象征四方一统,天下归心。历代帝王“以孝治天下”,尊祖孝亲的观念体现在修建太庙、奉先殿等祭奉先人之堂庙。宫殿的布局礼序,通过建筑群的组合,形成有中心、有拱卫、有主有从、左辅右弼的空间系列,以体现天子至尊。紫禁城中的单体建筑,台基形式、丹陛桥、房顶形式、建筑彩画等,因为用途和使用者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6-身份不同,也有着不可逾越的等级规制。紫禁城特有的装饰和内部陈设具有展示皇家威仪、气派和区分建筑等级的作用。-摘编自张加勉《解读故宫:一座宫殿的历史和建筑》材料二:故宫文化延续近500年,既有对更为久远的中国封建社会皇家文化的传承,又有其新的发展特点,虽然其间有变异,但相对来说有着稳定性,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的主流文化,同时更带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一方面,故宫文化是以皇帝、皇宫、皇权为核心的帝王文化、或者说是宫廷文化,国运兴衰、帝王品位以及典章制度的变化,都可从皇家文化的嬗递中探求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另一方面,故宫文化是有生命的活的文化。它承袭着传统文化又接续着现代文明,经历了蜕变的故宫,以博物院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故宫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