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河北卷)(全解全析)

2023-12-11 · U1 上传 · 5页 · 127.6 K

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河北卷)历史·全解全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CABDDCCBADBDCBDB1.C【解析】据材料“该墓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器物,除了陶器、石器外,仅玉器就达125件(套)之多,在墓主腰部右侧放置了代表权力的石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良渚社会分化明显,C项正确。良渚文化时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礼乐制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良渚文化的手工技术领先,排除B项;阶级对立严重,材料依据不足,排除D项。2.A【解析】据材料“每个官吏一入仕途就有记录功劳、考课、籍贯等各项情况的‘伐阅簿’”等可知,汉代政府对官员功劳等皆有记载,且官吏选拔、升迁和重新任用都有具体规定,体现了当时官僚队伍内部流动的规范化,A项正确。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品行和才能,材料内容涉及的是官员进入仕途后的内部管理,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官吏考核,仅说明官吏升迁以功劳为参考,并未流于形式,排除C项;门阀政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形态,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无从体现,排除D项。3.B【解析】根据材料“一日读十纸,一月读一箱。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等可知,杜牧希望侄子认真学习,将来可以通过科举入仕,结合唐朝实行的科举制度可知,科举制对世风具有导向性,B项正确。4.D【解析】据材料“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被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等可知,二程确立了天理的世界本体地位,D项正确。题干仅涉及理学的一方面,理是万物的本原,没有体现严密的理学体系,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体现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排除B项;题干并未体现儒家信仰重建的内容,排除C项。5.D【解析】根据材料“政府允许民间建祠祭祖,保护宗族公共财产”“把忠君教育放在重要地位”等可知,清政府允许民间建祠祭祖,并通过祠堂活动宣传忠君思想和征收国家赋税,这有助于清政府借助祠堂控制族众稳定基层社会,D项正确。A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和睦家庭关系的信息,排除B项;加强族权与皇权的配合只是手段,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项。6.C【解析】据题意可知,京师同文馆招收科举正途人员学习天文算学一事遭到了以张盛藻、杨廷熙等封建旧官僚的批评与攻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反映出当时顽固保守势力根基深厚,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当时社会主流思想还是儒家思想,排除B项;京师同文馆的创立是洋务派学习西方教育的体现,排除D项。7.C【解析】据材料“民国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可知,时间是1913年12月27日,画面中“内阁”“国会”等都被车轮碾压而飞溅,是在讽刺袁世凯在推行独裁统治、解散国民党、破坏国会和内阁,说明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揭示出政党政治的艰难曲折,C项正确。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1916年,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共和制被破坏,没体现国人维护共和制的决心,排除B项;军阀混战是在1916年后,排除D项。8.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八路军、农民游击队”“动员、组织、训练和武装了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真实写照,B项正确。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抗战军民情绪的描述,排除C项;材料和国民政府无关,排除D项。9.A【解析】据材料“1953—1956年,我国对内地的投资占工业投资的55.3%“一批新兴的工业基地,如武汉、西安、兰州、太原、包头、洛阳等正在形成”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改善我国工业布局,1953—1956年我国加大对内地、西部地区的投资和新兴工业建设,使我国工业布局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无界学习公众号)10.D【解析】据图片信息可知,2012年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全方位外交,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等外交活动,体现出当代中国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D项正确。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与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等史实不符,排除A、B项;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只是部分信息,排除C项。11.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波斯帝国道路沟通中亚、南亚以及沟通陆上丝绸之路西段,这有利于东西交流,B项正确。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继承波斯基本制度,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波斯帝国建立覆盖帝国全境的御道网络,对外军事征服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根据材料“它与穿越美索不达米亚前往叙利亚的传统亚述商路联结”等可知,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2.D【解析】结合17世纪的史实可知,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海上实力强大,因此依据是海上实力的强弱,D项正确,排除B项。17世纪英法两国的殖民地面积超过荷兰,排除A项;17世纪,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C项。13.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的举措意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进而维护社会稳定,C项正确。巴黎公社并没有建立社会主义,排除A项;巴黎公社并没有乘胜追击敌人,也没有对巴黎进行公有制改造,因而无法铲除资产阶级统治的土壤,排除B项;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4.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海外殖民地,体现了一战的本质特征,即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一战的本质特征,而非意大利外交灵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激烈残酷”,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5.D【解析】根据材料“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经济落后必然要挨打,因此必须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可知,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必须依靠政权力量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实现苏联的工业化,D项正确。1925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尚未实行,国民经济比例没有严重失调,排除A项;“消弭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经济发展水平赶超欧美,与历史事实不符,排除C项。16.B【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948年是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都利用广播来互相进行意识形态的宣传,表明传媒成为美苏冷战的重要平台,B项正确。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对抗的主要形式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美苏通过广播宣传来对抗,而不是扩大自身文化影响力,排除D项。17.【参考答案】(1)适应南方农业、丝织业发展的需要;适应政府推广耕织技术的需要;得到政府的广泛宣示;文人的推崇;实用性强。(8分,答出4点即可)(2)《耕织图》是图片史料,属于一手史料;可据此研究南宋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可研究南宋政府劝课农桑的政策;可研究推广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方式和手段;可研究宋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可研究南宋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可研究南宋的文学。(6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据材料“让官民观看,以了解耕织过程和细节”“受到宋高宗赞许并获得吴皇后题词”等并所学知识分析。(2)据所学知识可知,《耕织图》属于图像史料,《耕织图》绘制于南宋时期,对于研究南宋历史而言属于一手史料。其余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其对研究绘画风格、研究当时农民的生产状况等回答。18.【参考答案】示例1选择:啤酒、烈酒、咖啡的由来论题: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阐述:西亚、北非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它的农耕技术、铁器技术伴随着人类的迁徙、交流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明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啤酒是来自西亚和北非的农耕文明,它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影响人类文明进程。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帝国经济繁荣,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他们在贸易的同时吸收了东西方文化,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烈酒和咖啡是阿拉伯人发明或传播的,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总结:由此可见,文化的交流对人类的生活、生产都有重要影响,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2分)示例2选择:茶、可可的由来论题:近代以来欧洲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阐述: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欧洲出现“寻金热”,奥斯曼土耳其又截断了传统东西方贸易商路,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开始开辟新航路。葡萄牙人首先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西班牙人首先发现美洲新大陆,可可就是由欧洲人随新航路开辟从美洲传播到世界各地,并逐渐成为流行的饮料。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早期殖民扩张,东西方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东方商品包括茶叶被转运到欧洲,受到广泛欢迎。之后英国人将茶叶移植到印度等地,被广泛种植。总结: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传播,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传播又推动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12分)(任答一种即可,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啤酒、烈酒、咖啡是在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交往中从西亚、北非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这是古代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的典型例证。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和欧洲的殖民扩张,茶和可可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这是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不断扩展的典型例证。任选一种,结合史实进行阐述即可。19.【参考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洋务运动逐步开展;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早期爱国人士、学者的探索。(3分,任答2点即可)特点:译作众多,种类丰富;语言通俗,便于推广;官方机构主导;学者有力推动。(3分,任答2点即可)(2)影响: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增长了中国人的化学知识;有利于中外学术交流研讨;促进了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化学界的地位;促进了中国出版行业的繁荣发展;推动了中国化学教育、研究的发展。(6分,任答3点即可)【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是在19世纪中叶,那时鸦片战争刚失败”“许多民用工业品如火柴、肥皂、食品等也离不开化学”等并结合所学回答。特点,根据材料“上海江南制造总局还译出了不少专门的化工著作和其他化学著作”“我国化学家徐寿对化学知识的介绍贡献很大,他译出了好几部化学著作”等概括。(2)从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有利于中外学术交流研讨等角度回答。20.【参考答案】(1)变化:由将其作为西方思想的一种转为作为主要传播的思想;由单纯传播理论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3分)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希望;促使中共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分,任答2点即可)(2)不同之处:传播的报刊增多;尊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章的原创性、真实性;理论与通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宣传。(3分,任答2点即可)主要因素: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巩固政权的需要);中国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热情高涨;新中国报刊业得到了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等。(4分,任答2点即可)(无界学习公众号)【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不同于1923年以前的《新青年》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一种来传播,1923—1926年的《新青年》成为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等概括。第二小问,据材料一“这些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起点”“在这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结合的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随着我国报刊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报刊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刊登,在这些报刊中以《中国青年》《新华月报》等为代表”“有关毛泽东的著作以及生平事迹也都以文章形式被刊登在报纸上,这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有现实推动作用”等分析。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我国报刊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报刊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刊登”等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