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天津市南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11-23 · U1 上传 · 11页 · 123.7 K

天津市南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世纪初,某学者研究孔子思想时,从新的史观出发,认为孔子的学说是“适应政府二千余年未曾变动的农业经济组织反映出来的产物”,“经济上有他的基础”。下列历史结论符合上述史观的是()A.周期性的王朝兴衰更替是中国古代历史规律B.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影响了春秋战国社会转型C.唐朝贞观之治的出现源于唐太宗的励精图治D.尊崇儒学是西汉大一统政治局面发展根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孔子的学说是农业经济组织反映出来的产物,“经济上有他的基础”可知是唯物史观,经济是政治和思想的基础,符合该主张的是“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影响了春秋战国社会转型”,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王朝兴衰更替”与材料不一致,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农业经济,唐太宗的励精图治属于政策,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经济对思想的影响,不是思想对政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2.西汉末年,强宗豪族就开始建筑坞堡。当时豪族地主的“大宅”不仅规模巨大,而且一般均具备相应的防御功能。嘉峪关魏晋墓出土了七幅“坞”的画像砖,“坞”的四周画有高墙厚壁,还有高层碉楼,有的坞壁上设有望楼。后来福建地区客家民居也具有上述北方坞堡的特点。这段论述意在强调坞堡建筑()A.军事防御功能的强大 B.结构风格的创新C.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D.历史传承与变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西汉末年,强宗豪族就开始建筑坞堡”“有高层碉楼,有的坞壁上设有望楼”等信息可知,从西汉末年到魏晋时期坞堡从具备一定防御功能发展出高层碉楼和望楼,且坞堡特点被福建客家民居继承,体现了坞堡建筑的传承与变迁,D项正确;西汉和魏晋时期坞堡强调军事功能,福建客家民居不强调这一功能,排除A项;新增高层碉楼依然是在主体建筑的基础风格上增加,风格创新看不出来,排除B项;西汉和魏晋时期的坞堡不是多数已经消失,材料未涉及文化遗产的价值,排除C项。故选D项。3.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出现新手工业工场 B.经济作物的品种繁多C.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时期(中国)。根据“卖丝籴新谷”可知诗中反映了出卖蚕丝、购买粮食的情况,由此体现了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普通民众的情况,和新的手工业工场无关,排除A项;“品种繁多”的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B项;宋代的手工业并不仅仅在乡村发展,D项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4.朱熹认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请求朝廷省减赋税,以期实现“一方憔悴困穷之民,自此庶几复有更生之望矣”。他的这一思想()A.抒发了经世济民的情怀 B.认识到北宋民生的凋敝C.批驳了文人的空谈义理 D.背离了儒家的传统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作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中国)。根据“请求朝廷省减赋税,以期实现‘一方憔悴困穷之民,自此庶几复有更生之望矣’”可知,朱熹希望朝廷能够减轻人民赋税,以降低其负担,体现了经世济民的情怀,A项正确;朱熹是南宋时期的人物,所以认识到北宋民生凋敝的说法明显有误,排除B项;朱熹是注重民生,并不是在批驳文人的空谈义理,排除C项;朱熹的思想是继承发展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并没有背离儒家的传统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5.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形形色色的“主义”。据统计,1915年之前“主义”一词共使用约15000次,其中“民族主义”使用约1100多次、“帝国主义”约700次、“国家主义”约600次、“国民主义”约200次、“自由主义”约200次、“民生主义”约200次、“共和主义”约100次。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近代中国中体西用思想的盛行 B.中国人开始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C.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政治行动 D.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历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的“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国民主义”、“国家主义”、“民生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15年之前,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一直在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C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中国人开始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的,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历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6.(一战时期)中国思想界掀起中西文化论争。东方文化派认为“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我们去超拔(解救)他们”。……一战后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周游欧美各国发表演讲,主张用东方“人生精神满足的智慧”去矫正西方人的“物欲无厌追求”。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文化层面的全盘西化在中国和印度得不到民众支持B.中国学习西方已经由器物文化层面到达制度的层面C.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阻碍了东方国家的近代化进程D.一战灾难性后果引发东方思想界对西方文明的反思【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及战后东方世界。据材料“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我们去超拔(解救)他们”可知,中国的东方文化派认为西方物质文明不好,需要国人去解救西方人;据材料“用东方“人生精神满足的智慧”去矫正西方人的“物欲无厌追求”。”可知,泰戈尔东方文明具有智慧的优势,西方文明需要被矫正,可见东方文化派和泰戈尔都认为西方文明不好,这体现了他们对西方文明的反思,D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一战时期中国东方文化派和战后印度泰戈尔对西方文明的反思,据材料无法得出文化层面的全盘西化在中国和印度得不到民众支持的认识,排除A项;材料时间主要是一战及战后,据所学可知,此时中国对西方的学习已经进入到思想文化层面,排除B项;材料虽然涉及东方的中国和印度文化界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但是不能认为这种认识是受各自传统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7.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号”,发表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题词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同时刊登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劳动法典》。上海、北京、广州、长沙、汕头、天津等地都举行了纪念“五一”节活动。对该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解释不准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的促进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题干可知是反向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920年中国。结合时间1920年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因此《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号”,蔡元培提出“劳工神圣”,各地举行纪念“五一”节活动,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在1921年成立,D项正确;1920年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才会出现上述现象,排除A项;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因此上述现象受十月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宣传劳动节背后体现的是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排除C项。故选D项。8.《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属较难题。从材料中可提取出“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些有效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指的日本大规模侵华,即抗日战争。故选C。A项并非全民族的抗战;BD项体现不出亡国灭种的危机;因此排除ABD三项。考点:抗日战争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雪洗了近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掌握。9.邓小平同志认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下列所述最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A.选择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B.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政权C.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无数的先进人物D.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成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所学可知,1978年,《光明日报》刊发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社论,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促进了人民思想解放,从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准备。题干中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总结的就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进行了肯定,D项正确;据材料“亡党亡国”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中国的执政党,A项是大革命失败以后的史实,不符题意,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符合当时国家发展的需要,不需要对党进行警示,排除B项;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无数的先进人物这种现象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这是党的国家治理方面成功的体现,不需要警示,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面的叙述与图中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A.①处诞生了佛教,出现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B.②处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C.③处为统治者修建了外形似汉字“金”的陵墓D.④处诞生了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等杰出历史人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是两河流域,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其中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B项正确;①位于非洲,而佛教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排除A项;③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而金字塔位于北非的埃及,排除C项;④位于古印度,而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等杰出的历史人物是地中海文明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B项。11.作家狄更斯在1859年出版的《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这段材料可以用来阐述()A.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B.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C.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影响 D.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9年(英国)。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狄更斯认为“这是最好的时代”;但资本主义制度的成果并没有真正惠及广大劳动者,反而使产业工人的境遇更加恶化,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资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