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3-11-14 · U1 上传 · 18页 · 2.8 M

成都市石室中学高2024届2023-2024学年度上期入学考试地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半晴半云,指的是一条直线如刀一般把天空劈开,一边是蔚蓝的天空,一边是大片的白云的天气现象。形成这种视觉效果的主要原因是界线两侧的空气温度、湿度差异明显。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岛屿5月某日的半晴半云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半晴半云的天气主要形成于()A.海陆分布 B.气旋 C.反气旋 D.锋面2.当地前几天持续晴热,则接下来的天气很可能是()A.晴热依旧 B.阵雨频频 C.大风雨雪 D.风沙弥漫【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材料可知半晴半云的天气视觉效果的主要原因是界线两侧的空气温度、湿度差异明显,即两侧气团性质不一样,锋面的形成即两种不同气团相遇,D正确。海陆分布影响水汽多少,从而影响云的数量,材料是云的形态,A错误。气旋会形成降水天气,与图无关,B错误,反气旋晴朗少云,C错误。故选D。【2题详解】材料可知是东部某岛屿夏季5月的半晴半云天气,当地前几天持续晴热,即该地是受暖气团控制,出现半晴半云说明有冷空气在抬升暖气团,暖气团遇冷成云致雨。AD错误,B正确,又因为此时为夏季,不会有雨雪天气,C错误。故选B。【点睛】锋面是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会出现一个交界面。一般为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地带。降水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产生降水。阿姆河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海拔约4900m的维略夫斯基冰川,汇入咸海。阿姆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积雪和冰川融水,其汛期从3月可以持续到10月。下图为阿姆河流域水系图,甲乙丙是河流干流上的水文观测点。根据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3.据图推测,甲乙丙三地流量的关系最可能是()A.丙>甲>乙 B.丙<甲<乙 C.丙<甲>乙 D.丙<乙<甲4.阿姆河汛期长的主要原因是()A.流域内雨季长 B.中上游高差大C.河流流程长支流多 D.河源冰川面积广大5.某游客在丙地看到了长河落日圆(落日映在远方的河面上)景观,该时节他还可看见当地()A.长河红日升 B.漫天雪花飞 C.水浑流量丰 D.河岸秋草黄【答案】3.C4.B5.C【解析】【3题详解】内流河越往下游,一般水量越小,图中甲乙位于阿姆河上游地区,而阿姆河补给主要为冰雪融水,随着河流向下游流动,沿岸地区人类活动使用大量水资源,且气候干旱,蒸发较为旺盛,沙质土壤,下渗作用强,导致流量甲大于丙,A错误。乙地是阿姆河的支流,甲地是干流他,支流汇入多,甲大于乙,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阿姆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以积雪融水、冰川融水为主。3、4月,从下游到中游,各个高度地带依次融化,首先在低的地带,然后逐步转移到最高地带,形成长时间的春汛;6~10月,上游高大的山脉高原地区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和迎风坡以降水为主的补给,形成夏秋汛,河流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大,不同海拔地区的积雪融化时间不同,也导致了汛期延长,B正确。阿姆河身居内陆,雨季短,A错误。汛期和水系无关,C错误。影响冰川补给持续时间主要因素是气温,D错误。故选B。5题详解】在丙地看到了长河落日圆,即落日在西北方向,说明时节为夏季。长河红日升意为东南升,夏季日出东北,A错误。漫天雪花飞在冬季,B错误。水浑流量丰即流量大,应为雨季夏季,C正确。河岸秋草黄在秋季,D错误。故选C。【点睛】干旱区河流补给类型:一般春季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夏季主要是永久性冰川融水。湿润区河流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取决于降水的季节变化。2022年10月26日,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出发,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前往南极执行科考任务。计划2023年4月上旬返回上海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该批科考队员出发至返回期间,上海白昼()A.先变短后变长 B.一直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一直变长7.该批科考队员出发至返回期间,下图所示符合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趋势的是()A. B.C. D.8.通常对南极地区进行科考选择在每年12月至次年的3月,主要原因是该时段()①夜行生物丰富②利于极光观测③海冰范围小④气温相对适宜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6.A7.B8.C【解析】【6题详解】此次科考日期,从2021年11月23日到2022年4月20日,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直射点在12月22日之前向南运动,上海昼长变短,12月22日后向北运动,上海昼长变长,所以整个期间先变短后变长,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此次科考日期,从2021年11月23日到2022年4月20日,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直射点在11月23日到12月22日之间一直向南运动,上海在北回归线以北,所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12月22日到4月20日一直向北运动,上海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每年12月至次年的3月,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当地为夏季,极地附近为极昼期,温度相对较高,海冰融化,海冰范围小,利于船只航行、停靠;且气温相对适宜,利于科考队员外出科考,③④正确;该时段为极昼期,夜行生物较少,极昼期太阳光线明亮,不利于极光观测,①②错误;故选C。【点睛】南极地区的科考时间:南极地区的气候冷中有暖,分为寒暖两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南极处于极昼时期,气温回升,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这时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最为有利的时机。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Yarrabubba撞击坑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留下的陨石坑。这个陨石坑形成于大约22亿年前,直径有70千米。科学家认为这一次撞击使得大量水蒸气进入地球大气层,促进了气候变暖,结束了当时的冰河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月球上的陨石坑远多于地球,主要原因是月球()A.形成年代久远 B.引力作用强 C.距小行星带近 D.没有大气层10.目前,该陨石坑几乎无法用肉眼分辨出来,主要原因是()A长期受外力作用影响 B.陨石撞击力度较小C.受人类生产活动干扰 D.经历多次地壳变动11.大气层中水蒸气增加能够促进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其能够()A.反射太阳辐射 B.吸收太阳辐射 C.增强大气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答案】9.D10.A11.C【解析】【9题详解】该陨石坑形成是最古老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留下的陨石坑,A错误;地球体积质量大,引力作用强,B错误;距小行星带距离两者相差不大,C错;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层,陨石可以直接撞击,而地球上大多数陨石在与大气层摩擦后燃烧,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地球上的陨石坑在历经岁月之后,大部分都受到了强烈的侵蚀和破坏,绝大部分的陨石坑看起来并不像坑,A正确;陨石撞击力度不仅受大气层影响,也与撞击体大小有关,且本题是问看起来肉眼无法分辨,并不是比较坑的大小,B错误;本地区人类活动较少,C错误;本地区的地壳变动并未完全破坏该地地表的完整性,坑还是存在,只是看不清楚,主要还是由外力风化侵蚀引起,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水蒸气增加使大气中水汽分子增多,将会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增强保温作用,C正确;云层也可反射太阳辐射,但会导致降温,A错误;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相对较少,B不是主因;水蒸气增加对地面辐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点睛】强烈的地质活动使得地球表面发生板块构造运动、造山运动、火山喷发等;此外,还有我们常见的风化、剥蚀现象、洼地的沉积掩埋,这些都可以让地球表面形成的陨石坑受到破坏、侵蚀,甚至被掩埋。正因为如此,目前在地球表面保留下来的陨石坑数量比较稀少。孟加拉国(下图)位于南亚东部,大部分国土位于河流冲积形成的三角洲上。当雨季来临时,有些地区的学生不能去学校上课。一位当地青年就把学校建在船上,就称为“水上学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该国设立“水上学校”利用的主要自然条件是()①全年高温②河网密布③地势低平④地形崎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该国雨季时的盛行风及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分别是()A.东南信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西南季风、地球公转运动C.东北信风、地球公转运动 D.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答案】12.B13.B【解析】【12题详解】据材料“当雨季来临时,有些地区的学生不能去学校上课。一位当地青年就把学校建在船上,就称为“水上学校””可知,水上学校利用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依赖便利的水运条件,河网密布、地势低平有利于水运的便利,②③正确,全年高温对水运影响不大,地形崎岖造成水运困难,①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该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主要盛行西南季风,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北移,导致气压带风带也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季风,而太阳直射点移动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B正确;该地不受东南信风影响,A错误;东北信风、东北季风出现在旱季,C、D错误。故选B。【点睛】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源于大陆的东北季风,降水稀少,夏季盛行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500毫米。红蟹是圣诞岛上的特有物种。每年雨季时,数以千万计的红蟹从栖居地跋涉至海岸产卵。近年,人们发现洋流带来的巨量生活垃圾正逐渐蚕食红蟹的部分产卵区,对红蟹种群的延续造成巨大成胁。下图示意圣诞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从地理角度推测,圣诞岛上红蟹等特有种属生物占比较大的原因是()A.全年气温高 B.珊瑚生长旺盛 C.火山活动强 D.距离大陆远15.红蟹迁徙产卵的主要时段是()A.3-6月 B.7-10月 C.11-次年1月 D.2-5月【答案】14.D15.C【解析】【14题详解】圣诞岛岛屿面积小,动物种类少,红蟹天敌较少;远离其他大陆,自然演化受外界干扰小,红蟹等特有种属生物能够繁衍至今,因此特有种属生物占比较大,D正确;全年气温高,珊瑚生长旺盛与特有种属生物繁衍关系不大,AB错误;火山活动强,容易造成生物灭绝,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据材料“每年雨季时,数以千万计的红蟹从栖居地跋涉至海岸产卵”,结合图示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的低纬度,9月23日前后的秋分日~次年3月21日前后的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南移影响该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故红蟹迁徙产卵的主要时段是11月至次年1月,C正确,3月21日前后的春分日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雨季结束,红蟹产卵结束,AB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物种独特性的因素主要有:极端的环境,自然环境变化小;自然地理环境的障碍隔离(缺少交流、长时间独立进化)等。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地表开始出现细小水流时,坡面土壤受冲刷会产生细沟。根据土壤粒径与黏结性,可将黄土高原中部和南部划分为不同类型粘土区。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四类黏土区的南界线。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黏结性呈正相关,土壤粒径与黏结性呈负相关。研究发现,在降水、地形和坡度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图示区域实验点②处比①处形成细沟时间早,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只考虑自然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则I→IV土壤的()A.粒径增大 B.黏结性下降 C.有机质减少 D.透水率降低17.导致图中四类黏土由北向南粒径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夏季风强度 B.冬季风强度 C.热量条件 D.太阳辐射18.相同降水条件下,实验点②处比①处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的主要原因是()①径流下渗少②植被覆盖率低③土壤孔隙大④土壤有机质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9.为减缓南部黄土区细沟发育,以下举措可行的是()A.减缓地面坡度 B.减少植被覆盖 C.夯实耕作土层 D.增大灌溉水量【答案】16.D17.B18.D19.A【解析】【16题详解】黄土高原自北向南粒径减小,黏性增强,结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