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11-14 · U1 上传 · 14页 · 511.5 K

2023—2024学年高中三年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并在答题纸规定位置贴条形码。2.本试卷满分100分,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氏家语》记载: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时提出“隳三都”的政治主张:“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古之制也。今三家,过制,请皆损之。乃使季氏宰仲由隳三都。”孔子“隳三都”旨在()A.贯彻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 B.遵守天下共主的分封制度C.维护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 D.缔造四方臣服的专制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材料引文大意是,孔子主张:卿大夫的家中不能私藏兵器铠甲,封地内不能建筑一百雉规模的都城,这是古代的礼制。当前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大夫的城邑都逾越了礼制,请削减他们的势力。于是派季氏家臣仲由拆除三家大夫的城池。可见孔子“隳三都”旨在维护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C项正确;家国一体是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材料所述为礼乐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而非遵守分封制度,排除B项;加强君主专制是法家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2.下面两图为中国古代重要工程建设。它们修筑()A.抵御了外族侵扰 B.有利于小农经济C.促进了南北交流 D.加强了皇权专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长城,图二是大运河,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有利于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大运河并没有起到抵御了外族侵扰的作用,排除A项;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交流,不是长城的作用,排除C项;长城与大运河并没有起到加强皇权专制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3.下图呈现的是西晋至北宋出身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这反映了()A.统治基础的扩大 B.崇尚教育的思想C.儒家思想是主流 D.重文抑武之风气【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至北宋时期(中国)。据图表可知,西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主要归功于科举制的实行,科举制不注重家世门第,而是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使平民子弟通过考试可以仕途,大大提高了平民子弟在官员群的比例,这有利于扩大封建王朝的统治础,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西晋至北宋时期官员中寒门出身的子弟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据材料无法得出这一时期崇尚教育,排除B项;C项说法符合题干时段的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西晋至北宋时期官员中寒门出身的子弟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据所学可知这主要和科举制的实行导致统治基础扩大有关,据材料无法得出当时重文抑武的社会风气,排除D项。故选A项。4.明初设置的巡抚,以京官监视巡查地方,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能够更好地统领地方,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的“命运”,而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这体现了()A.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B.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C.中央对地方的不信任 D.政府监察体系的强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明初设置巡抚,深受君主信赖,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说明巡抚的设置是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行政效率提高,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央对地方的不信任,排除C项;根据“可以得到更多授权,更好地统领地方”可知,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统治,并非完善监察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5.19世纪70年代,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A.中外纠纷开始依据万国公法 B.中国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开始介入朝廷外交 D.近代外交观念已经影响中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有地方督抚主张利用国际公法和国际舆论解决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的问题,表明对国际法和近代外交规则有所了解,反映近代外交观念已经影响中国,D项正确;材料只提及官员主张,未提及主张是否被采纳,且从材料看不出“开始”,排除A项;19世纪70年代,朝鲜、越南仍然是中国的藩属,传统朝贡体系尚未完全解体,排除B项;材料中地方督抚只是提出建议,不可认为是“介入”,且从材料看不出“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6.1900年,慈禧太后向西方十一国宣战后,铁路大臣盛宣怀将慈禧太后宣战诏书扣押;李鸿章覆电慈禧“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湖广总督张之洞随后提出“李鸿章大总统”方案由此可见()A.中央地方矛盾白热化 B.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C.内轻外重政局已出现 D.满汉民族矛盾渐突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中国、西方)。根据材料可知,1900年,慈禧太后向西方十一国宣战后,盛宣怀、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官员不仅不奉诏,反而提出“李鸿章大总统”方案,这说明当时中央地方矛盾白热化,A项正确;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题干涉及时间是1900年,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内轻外重政局,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满汉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7.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这反映了()A.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 D.共产党政策的灵活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目的是维护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体现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政策,D项正确;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排除A项;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B项;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8.下表是我国某一时期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据此推断这一历史时期是()国家税收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资本家红利34.5%15%30%20.5%A.公私合营的合作方式 B.国家至上的经营理念C.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D.关注民生的企业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经历了初级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三个阶段。在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国家采用“四马分肥”的利润分配,企业利润分为国家征收的所得税金、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和资方的股息红利四部分,A项正确;企业的利润分成四部分,而非大部分归国家,不能体现国家至上,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进行计划,看不出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材料反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关注民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9.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等等。据此可知()A.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国企改革注重价值规律 D.改革开放后工作重心转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85年中国。1985年工资改革规定,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体现了对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运用,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和激发企业活力,C项正确;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排除A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排除B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图展示的是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5世纪的亚欧非文明的发展。这说明()A.古代文明呈现多元特征 B.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类别C.世界市场已经初具雏形 D.多种途径促进区域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世界。题干图片为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A项正确;地理环境影响而非决定文明的产生发展,排除B项;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不同文明通过贸易、移民、战争等途径进行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11.15世纪末,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博物馆的建立()A.源于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B.推动了启蒙运动不断深入C.反映了科学革命迅猛发展 D.折射出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17-18世纪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欧洲国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主要和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从世界各地带回陈列品有关,D项正确;博物馆的建立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才是博物馆建立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博物馆建立与启蒙运动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博物馆展现科学革命成果,排除C项。故选D项。12.玻利瓦尔在1819年委内瑞拉国会上的发言中说:“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