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3-11-13 · U1 上传 · 24页 · 401.2 K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10月月考试题生物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病毒、支原体等引起的肺炎具有一定的群体聚集性,可通过短距离飞沫进行传播,多数患者经治疗均能恢复正常。青霉素是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支原体可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B.支原体和病毒都具有核糖体、细胞膜C.青霉素可以用于治疗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D.佩戴口罩和避免群体聚集能降低病毒性肺炎的传染率【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法。【详解】A、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其增殖方式是二分裂,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A错误;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具有核糖体、细胞膜,B错误;C、青霉素是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所以青霉素不可以用于治疗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C错误;D、病毒、支原体等引起的肺炎具有一定的群体聚集性,可通过短距离飞沫进行传播,所以佩戴口罩和避免群体聚集能降低病毒性肺炎的传染率,D正确。故选D。2.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因此,有人把细胞核比喻为细胞的“大脑”或者细胞的“控制中心”。下列事实不能表明这一观点的是()A.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其细胞中会出现两个细胞核B.细胞分裂时,核仁解体、核膜消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染色体C.黑色美西螈的细胞核与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融合后的重组细胞发育成黑色美西螈D.失去细胞核的变形虫不能摄取食物,对外界刺激不再产生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①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②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③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详解】A、细胞核的大小有限,控制范围有限,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其细胞中会出现两个细胞核,体现了细胞核“控制中心”的功能,A正确;B、细胞分裂时,核膜、核仁解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这现象不能体现细胞核的作用,B错误;C、黑色美西螈的细胞核与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母细胞融合后的重组细胞会发育成黑色美西螈,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遗传,C正确;D、失去细胞核的变形虫不能摄取食物,对外界刺激不再产生反应,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D正确。故选B。3.枇杷虽好吃,却实在娇嫩,稍微受到挤压,立刻“鼻青脸肿”,第二天整个果实都变成褐色,不仅因为它果皮薄、果实柔软,还因为果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多酚氧化酶(PPO)。一旦细胞破损,PPO与液泡里的酚类物质相遇,就把酚类氧化成黄褐色的醌类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PO提供大量活化能加速了酚类的氧化B.过酸、过碱、高温会破坏PPO的空间结构C.为了抑制PPO的作用,枇杷应在无氧环境中储存D.PPO与酚类物质结合,会发生形变,且这种变化不可逆【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或pH前,随着温度或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或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或pH后,随着温度或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酶不能提供活化能,A错误;B、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过酸、过碱、高温会破坏多酚氧化酶的空间结构,B正确;C、无氧环境不能抑制PPO,反而会使枇杷细胞发生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枇杷腐烂,C错误;D、酶与底物结合后形状会发生改变,但在反应完后又会恢复原状,D错误。故选B。4.下图为腺苷三磷酸的分子结构示意图,a、b表示相应的结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表示腺嘌呤,P表示磷酸基团B.b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C.光合作用产物中化学能来自腺苷三磷酸和还原型辅酶ⅡD.腺苷三磷酸中的三个磷酸基团均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a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b表示腺苷一磷酸,又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基本单位。【详解】A、a表示腺苷,包括腺嘌呤与核糖,P表示磷酸基团,A错误;B、核酸包括DNA和RNA,b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只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B错误;C、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来自光反应产生腺苷三磷酸(ATP)和还原型辅酶Ⅱ(NADPH),C正确;D、腺苷三磷酸中的三个磷酸基团中远离A的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容易脱离,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D错误。故选C。5.图为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过程图(字母代表物质,数字代表生理过程),细胞色素c(Cytc)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直接参与细胞呼吸的多肽。正常情况下,外源性Cyte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但在缺氧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外源性Cytc便能进入细胞及线粒体内,提高氧气的利用率。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内源性Cytc的合成过程中有H2O生成B.人体成熟红细胞在O2充足时也能产生物质DC.进入线粒体的外源性Cytc可直接参与②过程D.Cytc在临床上可用于组织细胞缺氧急救的辅助治疗【答案】C【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和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H2O分解成CO2,产生少量的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H]和氧结合产生H2O,同时生成大量的ATP。2、由题意知:细胞色素c是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体,参与[H]与氧气的结合,说明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第三阶段。【详解】A、Cytc是多肽,合成过程为脱水缩合,所以内源性Cytc的合成过程中有H2O生成,A正确;B、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在O2充足时也能产生物质D乳酸,B正确;C、进入线粒体的外源性Cytc直接参与③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C错误;D、补充外源性CytC可提高氧的利用率,故在临床上可用于组织细胞缺氧急救的辅助治疗,D正确。故选C。6.目前科学家较为认可的衰老机制是线粒体学说。该学说的内容是:在衰老过程中,线粒体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不仅会对细胞造成直接损伤,还能启动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途径,促进细胞衰老;线粒体呼吸酶复合物的活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导致ATP生成减少,细胞能量代谢功能下降,从而导致衰老。雌激素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科学家发现在许多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均存在雌激素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产生的氧自由基会攻击DNA,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B.在线粒体产生的氧自由基促进细胞衰老过程中会发生信息交流C.细胞中ATP合成酶基因表达说明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D.雌激素可能通过与线粒体内的受体结合来保护线粒体,发挥抗衰老的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解】A、由题意可知,在衰老过程中,线粒体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线粒体产生的氧自由基会攻击DNA,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A正确;B、由题意可知,在衰老过程中,线粒体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能启动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途径,促进细胞衰老,说明在线粒体产生的氧自由基促进细胞衰老过程中会发生信息交流,B正确;C、ATP合成酶基因在所有细胞都会表达,因此,细胞中ATP合成酶基因表达不能说明细胞发生了分化,C错误;D、由题意推测,许多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均存在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可能通过与线粒体内的受体结合来保护线粒体,从而发挥其抗细胞衰老的作用,D正确。故选C。7.下列生物实验探究与运用的科学方法不相符的是()选项生物实验探究科学方法A沃森和克里克探索DNA结构建构模型B利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研究细胞膜流动性同位素标记法C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减法原理D摩尔根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假说-演绎法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建构了DNA双螺旋结构,A正确;B、科学家利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进行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探究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C、减法原理(是指与常态相比,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在每个实验组均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即使用了减法原理,C正确;D、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都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D正确。故选B。8.某植物茎的高矮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C/c、R/r)控制。基因型为A_C_R_的植株为高茎,其他均为矮茎。现有一株高茎植株,若该植株自交,其后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9:7;若与aaCCrr杂交,后代中高茎占1/4,则该高茎植株的基因型为()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根据题意,该高茎植株自交,其后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9:7,高茎占9/16=1×3/4×3/4,该高茎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AACcRr、AaCCRr或AaCcRR,若与aaCCrr杂交,后代中高茎占1/4=1×1/2×1/2,则该高茎植株的基因型是AaCCRr。故选B。9.某果实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R、r控制,其中B控制黑色,R控制红色,且B基因的存在能完全抑制R基因的表达,现向某基因型为BbRr的植株导入了一个隐性致死基因s,然后让该植株自交,自交后代F1表现型比例为黑色:红色:白色=8:3:1,据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基因导入到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B.F1的全部黑色植株中存在6种基因型C.控制果实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对该转基因植株进行测交,子代黑色:红色:白色=2:1: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黑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R-和B-rr,红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bR-,白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brr。BbRr的植株若没有导入致死基因,自交后代黑色:红色:白色=12:3:1,导入致死基因后比例变为8:3:1,说明黑色植株中某些个体死亡,推测可能是基因型为BB的植株死亡。因此s导入的是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详解】A、据分析可知,s基因导入到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