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答案

2023-11-13 · U1 上传 · 7页 · 24.1 K

本溪高中2023-2024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语文参考答案(含解析)1.D2.B3.A4.①要正确理解“知行合一”思想的科学内涵并指导自己行动;②遇到困难和问题,要善于调查研究,了解症结所在并洞察全局;③要敢于担当,勇于面对,迎难而上;④勤于磨练,善于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5.①材料一主要论述了知行合一的内涵、影响以及实践意义,材料二则论述了怎样做到知行合一;②材料一侧重于理论论证(理论分析),材料二侧重于事实论证(例证)。【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显然把‘行’放在比‘知’更重要的地位之上”错误,原为相关内容为“真知必行,不行假知,注重躬行实践,即真正的‘知’必须付诸实行,要在事上磨练、在实学中求知”,没有说明谁更重要,选项于文无据。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思想内涵高度契合”错误,原文为“‘知行合一,深刻体现了传统文化‘以天为则,以民为本,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和哲学内涵”,是“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和哲学内涵,不是“内涵高度契合”。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该项是知行的区别,表现知行分离。不能支撑“知行合一”观点。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人类实践发展的无止境,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无止境。反之,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可知,要正确理解“知行合一”思想的科学内涵并指导自己行动;结合“知行合一,事上磨炼。首先是具备调查、洞悉全局的能力”可知,遇到困难和问题,要善于调查研究,了解症结所在并洞察全局;结合“敢于担当,碰到事不怕事,而且敢于迎难而上”可知,要敢于担当,勇于面对,迎难而上;结合“越是迎难而上,越是敢于担当,后来他遇到的困难越是迎刃而解。这就是阳明心学的力量,强大的‘知行合一’的智慧”可知,勤于磨练,善于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并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知行合一’作为阳明心学的思想核心,进一步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强调了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不可离开亲躬实践而空谈的重要性,对后世进步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影响深远……孙中山结合中国革命需要,提出了‘知难行易’说……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同志则进一步发展了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思想,坚持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提出了‘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知与行两者相互作用,辩证统一。具体来看,一方面是知行:即认识指导实践,确保方向与目标的正确性;反之是行知:即实践决定认识,检验理论与制度的正确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没有实践就不会有认识,不能正确理解实践也不能正确理解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项实践活动,高度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中学做结合、知行合一的精神指引”,主要论述了知行合一的内涵、影响以及实践意义;材料二,“‘知行合一’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口诀,叫做‘事上磨’……事上磨炼。首先是具备调查、洞悉全局的能力,然后就是敢于担当,碰到事不怕事,而且敢于迎难而上”,论述了怎样做到知行合一。材料一,结合“阳明心学的‘知行’思想主要有三层涵义:首先,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一体两面……‘知’与‘行’,实际上就是认识与实践的问题,要从科学的角度加深对知、行的认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没有实践就不会有认识,不能正确理解实践也不能正确理解认识”等内容可知,侧重于用道理分析,是理论论证;材料二,“王阳明被朝廷任命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上任第一天……他越是迎难而上,越是敢于担当,后来他遇到的困难越是迎刃而解。这就是阳明心学的力量”,举例证明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意义,侧重于事实论证。6.B7.A8.“揪”指的是抓住并扯出,这里用“揪”字表现了巴尔扎克在分析、批判、使用这些素材时强而有力、随意自如、毫不费力,表达了对巴尔扎克对社会万象的深刻洞察的高度赞扬。9.①作者用排比句,语调铿锵、激昂慷慨地指出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②多次运用“不是”“而是”“以及”“就是”等词语,加强语气,通过反问,表达内心强烈的情感;③雨果在这里以诗人的激情,给巴尔扎克做出这样的评价,具体而生动。【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浪漫主义精神”错,应是“现实主义精神”,因为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间喜剧》为人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B.“是为了突出巴尔扎克的成就与声誉远在二人之上,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比其他两位作家更有个性”错误。根据原文“天赋的自由而强壮的本性”“理智在我们的时代所具有的特权”“面带微笑,心胸爽朗,摆脱开了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研究,不像莫里哀,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起憎世之心”可知,作者把巴尔扎克与莫里哀和卢梭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巴尔扎克的把此判现实主义特色,并且与两位作家有根本的不同。C.“排比句、比喻句,使文章的语调铿锵,激昂慷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震撼力”错误。比喻句的表达效果是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排比句的表达效果是语调铿锵、激昂慷慨,而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应是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D.“这篇葬词语言质朴”错误。根据原文“一本有生命的、有光亮的、深刻的书”“高大而又坚固的作品”“熠熠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等可知,这篇葬词的语言应为“语言华丽,有文采”,而非“语言质朴”。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首先写出词语的字面意思,其次结合文章内容写出运用这个词语所表达的效果,最后结合文章主题写出运用这个词语所表达的情感。根据原文内容,“揪”的意思是紧紧地抓,抓住并扯出。根据原文“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到目的地,抓住了现代社会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可知,“揪”指的是巴尔扎克在写作中分析运用素材时的有力、随意自如、毫不费力。结合“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可知,“揪”表达了对巴尔扎克进行写作时,深刻洞察社会万象的高度赞扬。9.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句子的语言特色可以从修辞、句式、语言、结构、情感、作用等方面来分析。从修辞的角度,画线的句子“不是夜晚,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空虚,而是永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句子都是“不是……而是……”的句式,从而构成排比;效果是语调激昂慷慨,“是光明!是开始!是永生!”写出了巴尔扎克逝世的影响。从句式的角度,画线的句子运用“不是……而是,……不是……而是,……不是……而是……,就是……”的句式,多次运用“不是”“而是”,还有“这样的棺柩,表明的就是不朽”中的“就是”等词语,加强语气,通过反问“你们中间有谁嫌我这话不对吗?”,表达内心强烈的情感;从作用的角度,画线的句子是雨果对巴尔扎克的逝世做了评价,多种修辞的运用,以及哲理句“不是夜晚,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空虚,而是永生!”“这样的棺柩,表明的就是不朽”,以诗人的激情,给巴尔扎克做出这样的评价,具体而生动。10.ELQ11.B12.B13.(1)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2)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14.贞观之初,极力倡导;三年之后,闻谏言则喜;最近一两年来,表面接纳,实际上内心不满。【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你论说后,我的过失已很惊人。“公向未道时”作状语,用于句首,其后E处断开;“自谓所行不变”中“谓”是动词谓语,“所行不变”为宾语,其后L处断开;“及”用于下句句首,“及见公论说”用于句首作状语,“过失”作“惊”的主语,Q处断开。ELQ处加句读。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掌握能力。A.正确。B.错误。和;结交。意思不同。句意:创业与守成哪个难?/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C.正确。一次;统一。句意:获得一次活命。/天下统一。D.正确。看见;被。句意:见有人进谏。/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唐太宗对房玄龄认为‘创业难’的观点加以否定”错误。根据原文“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可知,唐太宗对房玄龄认为“创业难”的观点并没有否定,只是说,“创业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了。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董”,督责;“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都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怀仁”,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②“草昧”,指原始的未开化的状态,这里指国家开始创立;“角力”,角逐争斗;“臣之”,使他们臣服。1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原文“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可知,贞观初年,唐太宗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规谏。三年以后,见有人进谏,能高兴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不喜欢别人进谏,虽然努力听取和接受,而内心始终不高兴,确实有为难的样子。据此可以概括为:贞观之初,极力倡导;三年之后,闻谏言则喜;最近一两年来,表面接纳,实际上内心不满。参考译文:(一)(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二)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玄龄等人行礼道:“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三)贞观十一年,太宗对魏征说:“近来我所作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征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从德义与百姓暗中相通,民心高兴诚服来说,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太宗说:“远方处族来归服,应当是由于施与德义,过去的功业为什么反而更大呢?”魏征说:“过去天下未安定,常把德义铭记在心。不久,因国内平安无事,逐渐增加骄奢自满的情绪。所以功业虽然盛大,德义始终赶不上贞观初年。太宗又说:“所作的事比以前有哪些不同?”魏征说:“贞观初年,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规谏。三年以后,见有人进谏,能高兴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不喜欢别人进谏,虽然努力听取和接受,而内心始终不高兴,确实有为难的样子。”太宗说:“的确如你说的,除了你是没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你论说后,我的过失已很惊人。你只要保持这样忠心,我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